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师教育一体化是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为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对教师教育职前和职后教育进行全程规划设计,将教师教育各个阶段相互衔接的教师教育体系。在教师教育发展一体化的背景下,华中师范大学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免费师范生职前与职后一体化培养体系,并以教育信息化为手段,助推教师教育变革,力求师范大学与基础教育互促互进,走具有华中师范大学特色的内涵式教师教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教师教育一体化是我国教师教育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教师教育一体化主要存在着体制机制创新不足、教学内容结合不紧、教育资源整合不够等三方面的缺失。推动教师教育一体化,建设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师资队伍是前提保障,建构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是重点,建立一体化教师个性发展模式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教师教育一体化是我国教师教育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教师教育一体化主要存在着体制机制创新不足、教学内容结合不紧、教育资源整合不够等三方面的缺失。推动教师教育一体化,建设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师资队伍是前提保障,建构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是重点,建立一体化教师个性发展模式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教师教育"一体化"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教育理论和实践之闻的贯通,这可以通过"顶岗实习,置?妹 换培训"逐渐实现;二是教师培养和教师使用之间的贯通,这需要密切大学和中小学的联系、合作;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体化,这需要教师教育机构的重组.大学要通过逐渐密切同中小学和教师继续教育机构的关系,逐渐完成观念上、课程上、师资上、机构上的融合,分阶段有步骤实现教师教育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与世界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相比,我国教师教育制度明显存在诸多的不足,教师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真正落实,教师教育体系相对封闭,层次结构偏低,未真正建立起教师专业化标准,管理体制也尚未理顺。我们需要学习国外先进理念和做法,坚持教师教育优先发展,构建起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并改革我国的课程建设和评估机制,以进一步建立起职前职后一体化的、规范化的现代教师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6.
教师教育的发展依赖于教师教育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创新。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师教育在不断创新的教师教育政策引导下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教师教育体系由独立封闭转向灵活开放、教师教育层次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化不断发展、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未来十年是我国教师教育转型与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来自经济、社会、教育等方面迅猛发展的多种挑战,为此,必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混合型教师教育体系,建立现代教师教育制度,创新教师教育内容、课程及教师培养模式,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加强教师培养与培训一体化,转变政府管理教师教育的方式,切实关注高校教师的发展,推进我国教师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学习日本“教师教育”经验,树立教师职前、职后教育的连续化观念,建立教师教育制度,加强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建立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制,完善教师任用与入职教育制度,使教师成为教育实践的研究者,走灵活多样的教师教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试论新形势下广西教师教育新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丘贵明  刘华政 《学术论坛》2005,(10):213-217
从宏观战略的高度审视了广西教师教育的现状,阐述了广西教师教育新体系建构的目标和思路,揭示了其开放性、提升性和兼容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张丽红 《理论界》2005,(5):122-123
当前,我国的教师教育中存在着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相脱节、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应从实行教师教育一体化、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等方面入手,才能达到提高我国教师教育水平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何新征  杨纳名 《云梦学刊》2009,30(2):131-134
当前教师教育呈现职业专业化、开放化、一体化趋势,同时还面临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服务的艰巨重任,为此,以培养高水平教师为己任的师范大学应当向以教师教育为主的综合化大学发展,并以建立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快课程综合化步伐、大力发展教育学科、服务基础教育为策略,完成自我转型,应对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张双才  齐寅峰 《河北学刊》2001,21(4):114-117
在企业筹资活动中,负债筹资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在有限责任的负债筹资条件下,会激励股东采取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从而产生债务的代理成本。木文将分析因负债筹资所引发的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冲突,并探讨缓解和消除利益冲突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封建社会 ,“朕即国家”的观念在秦汉就已形成。诏令形同法令的共识自封建专制制度初建时就已产生。皇帝一言九鼎 ,从出言到形成诏令须经过一套规整的程序。其中制诏前得到可信的第一手资料是其关键 ,获取可靠信息的主渠道之一是臣僚们的奏章 ,故执掌制诏与呈奏职能的机构便一直成为中央辅助皇帝决策的机枢部门。诏令的概念在《唐大诏令集》的解释是“用皇帝口气发布的官文书”,就是说 ,皇帝的话一经以书面形式发布出来就变成了官方文件。历朝诏令虽名称不同、内容不同 ,但均“无非是指书面记载的皇帝的命令”1。对奏章的概念 ,刘勰在…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 ,而科学技术既在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 ,又对人类发展有诸多的负面影响 ,人类应该在利用科学技术的同时 ,尽量避免其不利的一面 ,发展全新的科学技术以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哲学是不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学说这一问题,是我们与告别“知识论哲学”的所谓“实践哲学”争论的核心或焦点问题。依笔者看,哲学世界观的抽象性并不妨碍哲学是一门具有知识性和科学性的学科,同时,哲学的知识性和科学性也并不妨碍它作为哲学。现代西方哲学并没有真正搞清哲学和科学知识的关系,并没有真正同传统哲学划清界限。认识和实践、知和行,是不能彼此割裂分离的,哲学不能从只解释世界的片面性错误极端走向不要认识的片面性错误极端。  相似文献   

15.
主客统一与现象学的审美价值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金海 《阴山学刊》2003,16(2):13-18
现象学美学的审美价值观与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密切相关 ,意向性理论中的主客相关性特征和内在的主客二元分裂思维的残余决定了现象学美学审美价值观的基本理论品格 :它虽然强调审美价值在主客体的交流对话中产生 ,但是它并未真正实现主客体的统一 ,而始终在主体与客体之间摇摆。现象学美学的审美价值观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盖格尔的主观性审美价值观阶段、英伽登的客观化审美价值观阶段和杜夫海纳的形式上的主客统一的审美价值观阶段  相似文献   

16.
党群干群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一个永恒的主题。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深入研究党群干群关系 ,对于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目前党群干群关系总体上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应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以便对症下药 ,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寻找有力对策  相似文献   

17.
敬畏感是人们对某种力量既敬重又畏惧的情感。敬畏感与人所生存的文化背景有着直接的关联。生活在基督教文明中的西方人,其敬畏感来自上帝。深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人,其敬畏感则来自"天命"。而从深层心理来分析,人们真正敬畏的是人自己。不同的民族性格决定着对信仰对象拥有不同的敬畏感。西方人执着的民族性格和中国人爱"变通"的民族性格及其在敬畏感上的鲜明特点表现着各自的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18.
银行并购与银行业市场结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全球范围内的银行业市场结构变化进行综合考察,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改革方向,提出我国银行并购的总体构想。  相似文献   

19.
王冬  李军松 《北方论丛》2011,(2):113-118
近代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导致了近代中国深刻的文化变迁。在此进程中,薛福成以"中西会通"作为处理中西关系的基本目标和价值判断,运用"体用"、"道器"、"新旧"等中国传统哲学范畴,确定了对待两者交融会通的基本准则,并以"西学中源"说与"西法为公共之理"说作为论证,主张在开放的心态中保持着本民族文化的独立自主,初步展示了中国近代文化发展中西交融会通的发展方向。这一努力是积极的,但也突出表现了近代新陈代谢的思想变迁中存在的"欲新还旧"的时代特点:以传统的文化架构容纳西学。这是时代造成的必然局限。  相似文献   

20.
群己关系是不同社会关系之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的核心关系,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中心问题。以马克思主义"自由人联合体"理论为指导,扬弃和超越先秦儒家注重中道、和谐的理论向度和思维方式,克服群己关系形上思考的二元对立,构建一种以人为本、中庸和谐、群己兼顾、共生共荣的群己关系和社会秩序,应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