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3)
反洋教斗争与中西文化冲突李伟近年来,在中国近代反洋教斗争(也称教案)的研究中,三四十年代早就流行过的“中西文化冲突”论再次时髦起来,有的人更把它看作教案研究的突破口,从而认为教案的发生和发展,是由于中西文化冲突的结果;有的更直接地指出,教案是“保守落... 相似文献
2.
段云学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8(4):19-21
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凭借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基督教纷纷涌入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传教活动.他们利用传教名义从事侵略活动,引起了少数民族人民的强烈反抗,掀起了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 相似文献
3.
近代湘鄂西地区各族人民的反洋教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继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1)
<正>湘鄂西地区,(本文所指的湘鄂西地区,是以清代区划为标准的历史地理名词,而不是指现在的行政区划.它包括湖南西部的辰州、永顺二府所辖的沅陵、泸溪、溆浦、辰溪、永顺、保靖、龙山、桑植等八县和乾州、凤凰、永绥、晃州四厅以及湖北西部的施南府所辖的利川、恩施、咸丰、宣恩、来凤、鹤峰等县.这些地区现在大部分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历来是土家族、苗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世代居住的地方.千百来年,各族人民在这里进行着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斗争,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又共同进行了反对外国侵略、反对封建剥削 相似文献
4.
义和团运动开始于1898年冠县义和拳首举义旗,结束于1902年景廷宾领导的“扫清灭洋”起义,历时四年。运动的高潮则是 相似文献
5.
义和团运动失败之后,清政府多次发布上谕,令地方官对教堂“妥加保护”,“严禁仇教灭洋”。但是,人民反教灭洋的斗争并没有停止,在二十世纪开初的头十年间不断高涨,给予帝国主义势力以沉重打击。在这全国反洋教斗争浪潮中,河南占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6.
试论反洋教斗争的历史地位与经验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宪立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4)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反对西方基督教会侵略的斗争(即“反洋教斗争”,亦称“教案”),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真总结反洋教斗争的历史经验,这不仅是历史科学研究本身的需要,而且透过历史这面镜子,可以使我们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这对于振奋民族精神,面向世界,走向未来,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林华国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
一、反洋教斗争的主要起因是侵略与反侵略的矛盾而不是中西文化冲突。二、反洋教斗争曾采用“扶清灭洋”的口号,但对于广大爱国群众来说,斗争的目的并非扶清而是“灭洋”。当清政府压制反侵略斗争时,爱国民众不仅不扶清,而且在不同程度上与清政权对抗。三、维新派否定反洋教斗争的几条理由是站不住的。我们对维新派不必苛求,但也不应停留在当年维新派的认识水平上,把他们的错误也视为正确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教会侵略的斗争,其本质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在这场维护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尊严,捍卫祖国安全的殊死斗争中,四川人民不怕流血牺牲,英勇顽强,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爱国主义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可侮的革命优良传统,为中国近代史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相似文献
9.
常畅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12):103-105
中国近代教案的发生发展与官绅的支持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成为反洋教斗争初期的一大特色。官绅参加反洋教斗争的动机各异,促使官绅在一定程度上与群众一道进行反洋教斗争的原因十分复杂。虽然官绅参加了反洋教斗争,但并非由于他们的参加而改变这场斗争的性质,因为反洋教斗争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矛盾激化的产物,是中国人民为了阻止外国侵略势力对中国的渗透而进行民族自卫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0.
杜耀云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2)
近代中国的反洋教斗争,是中国人民以反对教士和外国教会为表现形式的反侵略斗争。参加的成员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发生的教案不下数百起。本文仅以具有代表性的教案,探求一下官、绅、民在反洋教斗争中的态度和作用,以期有助于对贯彻这一斗争始终的主要矛盾的认识。(一)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立,在贵州、湖南、江两等省迅即兴起了焚毁教堂,驱逐洋教士斗争的高涨。对此,外国侵略者叫嚷:“所有和约并不通行各省,即或通行到省,而督抚又不能转行所属,并将天主教益加禁革,比未立约之先,更残且酷,实出情理之外”。①然而,江西巡抚沈葆桢认为:“教堂一案,事虽起于仓卒,而积衅非伊朝夕,自庚申八月之变,普天同愤。士民含酸茹痛,以迄如今”。②说明,反洋教的高涨是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民族矛盾开始激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论近代中国甲午战前的教案与反洋教斗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路遥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
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教案、反洋教斗争到本世纪末的义和团运动,其间经历了四十年,无论从其斗争目的或动力看,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近代教案、反洋教斗争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产生,它的斗争锋芒主要指向外国教会势力,所以它的发展历程不能不随近代社会矛盾的变化而变化。中国近代反洋教斗争是中国近代民族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代史上有三次民族运动高潮,近代反洋教斗争同样也 相似文献
12.
张应超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2)
清朝末期,陕西爆发了一系列反对帝国主义教会势力的斗争(亦称“教案”)见于历史记载的就有近20起。其中影响较大的有:1897年7月发生的南郑县八角山教案;1900年7月的宁强县燕子砭教案;1900年8月的陕北三边(靖边、定边、安边)教案;1902年的略阳烟洞沟教案;1903年6月的平利县洛河教案;1911年10月的西安南关教案与宝鸡教案。对于清末与民国初年陕西教案中的某些问题,笔者作过一些研究和论述。本文拟再就清末陕西人民反洋教斗争的几个问题略述己见。由于教会势力的残酷欺压,迫使群众掀起反洋教斗争,是陕西教案发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文化冲突与反洋教斗争——中国近代“教案”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频繁发生于19世纪后半叶的教案,亦称民教斗争或反洋教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颇具特色和影响的重大事件。据统计,从1848年的青浦教案开始,到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为止,全国各地先后发生400余起教案。这些教案的发生,固然有其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原因,但中西文化冲突亦不容忽视。如:一神信仰与多神崇拜的冲突、平等思想与等级观念的冲突、追求来世与关怀现实的冲突、宗教仪式与伦理风俗的冲突、宗教慈善与传统秩序的冲突、外来宗教与土著宗教的冲突等,这些都是教案的重要起因。中西文化冲突充分显示了反洋教斗争的深刻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田兴恕是1862年贵阳教案的主谋与参与者,与1902年贺金声领导的反洋教起义本是两性质截然不同的,时间跨度也大,相差40年,教案发生地也属贵州与湖南两个不同行政区域。然而我们何以把它们二者联系在一起来研究呢?这不仅在于这两案的主谋者均系湖南官绅,更为主要的是两案处理结果的天壤之别。我们从中可透视出湖南反洋教斗争的一大特色———湘军的影响。一二人生平异同田兴恕,字忠甫,湖南凤凰厅镇竿人。十六岁时即起卒伍,从道员王葆生平土匪于新田、宁远,每战必先陷陈,手馘数贼以归。后又屡建奇功,荐保参将,赏花翎。赐尚勇挚勇巴图鲁名号。自… 相似文献
15.
孙长来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2)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封建官绅所以成为反洋教的主要倡导者和组织者,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外国资本主义利用洋教对中国侵略之外,太平天国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也是造成封建官绅极度仇视洋教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步探讨,并兼论反洋教斗争的性质。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是以西方的基督教为蓝本,通过适当地改造发展而来的。因此,二者必然存有相同之处。首先,从教义内容看,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点: 相似文献
16.
朱宇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1,17(2):76-78
反洋教斗争贯穿于中国近代史的全过程。 19世纪 6 0年代至 19世纪末是反洋教斗争的“剧烈期”。本文试用西方史学理论 ,从国人反洋教的民族心理的角度 ,对这一历史现象进行分析。同时说明 :洋教入华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刘铭传在台湾的抗法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山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2)
台湾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远在我国封建社会里,中国人民就用自己的汗水开发了这座美丽的宝岛,也曾用自己的鲜血保卫过它。到了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用武装侵华的鸦片战争打开中国闭锁的大门,台湾地处我国东南海面,濒临太平洋,“屹峙海中,延袤二千余里”,为海上交通要道,又是我国“腹地数省之屏蔽”,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末台湾同胞反对法国武装侵略的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其泉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1)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把侵略我国沿海各省,特别是把侵略我国的台湾作为重要目标。为了侵略和掠夺中国人民,它们用商品和大炮,从我国台湾和东南沿海各省打开古老和富饶的中国大门。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立即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毛主席曾指出:“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对外来民族的压迫,都要用反抗的手段解除这种压迫。”(《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国各族人民英勇地抗击了外来侵略者的多次侵略和挑衅,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的历史篇章。而1884—1885年台湾各族人民反对法国武装侵略的斗争,在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尤其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彭易芬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4)
1890年和1898年的四川大足余栋臣起义,是近代中国反洋教斗争史上有组织、有纲领、有计划的大规模的反洋教武装起义。它前后持继十年,两度掀起高潮,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清政府,推动了反洋教运动广泛、深入地向前发展,成为斗争进程链条中重要的一环。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指出它在整个反洋教斗争史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崔向东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
本文论述口个问题:朝阳邓莱峰反洋教是在义和团运动大背景下爆发的,联庄会由保民走向抗洋是由教堂攻击村民所引起;清政府对民教纠纷主张调解.但却偏袒教堂;清政府由调解到镇压是迫于法国领事的压力和惧怕拒洋社会势力壮大;邓莱峰不反清并曾经妥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