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语码转换研究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中的普遍现象 ,长期以来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70年代以来 ,语码转换研究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取得了重大进展。文章从社会语言学、结构语言学、心理学语言学和语用学四个方面概述这些研究的主要理论和方法并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2.
以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为基础,通过对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语码转换的分析,指出语码转换是教师在进行语言选择时,对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等语境因素顺应的结果,进而从顺应论角度提出大学英语教学中语码转换需要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师会使用一些语言策略,语码转换就是其中比较常见和重要的一种。教师在英语课堂上进行的语码转换是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因此具有一定的语用功能。借助于语言顺应性理论,以从中国矿业大学的大学英语课堂收集而来的语料为研究对象,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4.
广告中出现的中英文混杂现象属于语码转换的研究范畴.作为一种语言现象,语言学家们从句法学、社会语言学、心理学和语用学等各角度对语码转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分析和研究.本文将主要围绕社会经济发展浪潮冲击下所出现的广告语篇来探讨双语双符和双语嵌入模式等语码转换现象及其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5.
语码转换作为一重要的语言交际策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以一定的认知语言学理论如图形/背景论、突显原则、标记模式理论和隐喻理论等为基础,从教师的社会心理认知的途径出发,对英语课堂中教师所用的适时适度的语码转换进行一定的认知剖析,将有助于进一步论证语码转换在语言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认知学科与语言教学关联的纵深研究,势必对英语语言教学的研究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语码转换是两种或多种语言变体的转换,它既是语言现象,也是文化现象。近年来,语码转换在语言界受到了多方关注,语言学家们从句法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会话分析等多维视角来研究语码转换。如果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来看,语码转换句法简单,社会功能丰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语言顺应论与英语课堂教学的语码转换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Verschueren提出的语言顺应理论(Linguistic Adaptation Theory)为语用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语码转换的顺应性模式(the Adaptation Model of Code Switching Study)指的是对语言现实的顺应、对社会规约的顺应和对心理动机的顺应三种。本文分析了语码转换的顺应性,探讨了英语教师课堂教学中语码转换的顺应性特征,指出教师话语和语境的顺应可以促进有效的语言输入,提高话语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从顺应论的视角研究语码转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码转换在语言界受到了多方关注,语言学家们从句法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会话分析等多维视角来研究语码转换。本文将从一个新的视角,即用顺应论来研究这一语言现象。笔者分析总结得出结论:语码转换是对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心理动机的顺应。  相似文献   

9.
语码转换是一种认知、交际和教学策略,在外语教学中教师经常交替使用不同语言以便于学生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文章在调查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英汉语码转换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教师语码转换的原因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目的语优先"等大学英语中课堂教师语码转换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教师课堂英汉语码转换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顺应论的角度研究语码转换是语用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话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得到了多个学科的重视。在具体实践中,英汉语码转换现象仍然存在。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语码转换是对语言现实、教师角色和心理意图的顺应。  相似文献   

11.
从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的视角,探讨英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的心理动机,剖析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生成的理据。通过解读语码转换在英语教学中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加深教师对课堂语码转换的理解,促使教师在课堂中有效采用语码转换,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2.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语码转换研究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码转换成为普遍的社会语言现象。英语教学中,教师是否可以使用汉语的问题近年来争议颇多。本文试从教师课堂组织用语、讲解用语、示范用语、提问用语和反馈用语五个方面来分析教师英汉语码转换的原因及其功能分布的情况,并探讨其对于学生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通过问卷调查说明广州汉语与英语的语码混合现象比较普遍.然后主要讨论广州语码混合的形式及其成因.广州语码混合的形式主要是粤语或普通话中插入英语单词或词组,其中以名词、形容词和动词为主,而名词占大多数.语码混合的原因很多,但是,最主要的有社会文化,社会心理和经济原则等因素.其中社会心理因素表现在人们寻求团结一致的关系或者有意显示其社会地位. 语码混合在广州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语码转换是语言交际中出现的一种现象,它普遍存在于双语或多语社会中。一般来说,语码转换是说话人在特定语境中主观选择不同语码的有意识行为,一个人在交际中所进行的语码转换是种种社会因素和主观心理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语码转换是一种社会行为、人际行为、协商行为、语境化行为和心理行为,其社会心理分析模式将语码转换现象定义为在客观语境中对话双方协调视角,协调人际关系,并且会受到个体心理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影响的一种言语选择过程。同时,语码转换也会反作用于人际关系,并构建新的会话语境,从而影响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从海外华人所作的博客中提取实例,推导出博客中出现中英文语码转换现象的几种情况。在大部分的博文中,作为母语的中文是主导语言,从中分析了博文写作中出现语码转换现象的原因,一个是内部原因,另一个是外部原因。内部原因包括博主对于习惯性、经济性、准确性和语言优势性的考虑;外部原因包括言语社区和社会认同的影响以及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化接触、语言接触引发美国英语演变。外来词汇成分的大量借用与语言转用过程中,使用者将母语的音系和句法成分特征带入其目标语,形成美国英语演变的两大类型。而美国英语发生演变的机制主要包括语言移借和语言替代、语码交替和语码转换,以及第二语言习得策略和双语人的第一语言习得。文章将美国英语演变的类型和触发机制置于文化接触、语言接触的大背景中作讨论,试图勾画出美国英语演变的轮廓。  相似文献   

17.
爱尔兰著名作家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被公认为20世纪最晦涩难懂的英文小说。小说中大量的语码转换是《尤利西斯》的一大特色,也是造成《尤利西斯》晦涩难懂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言功能观入手,不仅探讨了《尤利西斯》中存在的大量的语码转换现象及其诗学价值,而且分析了两个汉译本对原作中的语码转换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及其功能的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