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农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农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应、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健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研究城郊休闲农业旅游有利于缓解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优化传统农业产业结构,拓宽农业发展空间,加快城市乡村在经济、社会、消费地互动发展,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从而推动新一轮的城镇化建设。本文通过研究城郊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外部环境,总结目前城郊休闲农业旅游的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我国城郊休闲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鉴于当前休闲农业公共服务体系还存在着对其发展作用认知不清,决策机制不合理,财政投入不足以及管理体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指出必须在坚持新公共服务理念下,强化休闲农业服务体系的公共性,合理规划,通过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服务供给保障机制,科学有效的公共财政投入体制,以及理顺管理体制,完善组织结构等途径,构建与完善休闲农业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20世纪90年代,休闲逐渐成为国人谈论的热点。休闲旅游也成为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滇西片区凭借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在休闲旅游上有了初步发展。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休闲旅游产品体系构建问题。本文结合滇西片区的实际情况,分析滇西片区休闲旅游产品体系的开发问题,并提出完善和提升该地区休闲旅游产品体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金青林 《管理科学文摘》2014,(10):107-109,112
度假旅游属于休闲旅游的一种,是一种高层次高品位的旅游活动。在我国,度假旅游是一种新型的休闲产品,发展势头迅猛,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将度假与农业、环境教育相结合是未来度假旅游结合我国基本情况的一种有利开发模式,休闲农业、市民农园、自然学校等将成为主要的度假旅游产品类型。  相似文献   

5.
目前,河南旅游业的发展正步入旅游产品的转型期,由传统的观光旅游逐渐转到休闲旅游,休闲旅游已经呈现出国内化、家庭化、大众化、多元化、郊区化和高品位化的发展态势。科学设计休闲旅游产品结构,加强休闲旅游与度假、观光、文化、生态等旅游的互动,完善休闲旅游产品的配套设施,准确定位休闲旅游客源的市场,走集团化发展,品牌化经营的道路,休闲旅游在河南省将大有发展。  相似文献   

6.
《领导决策信息》2010,(4):22-23
创意农业是利用科技、文化、社会、人文的创造力。对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业休闲旅游等进行创意设计.生产出具有特色的创意农产品、农业文化、农业活动和农业景观。它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国内首先在北京、成都、深圳、广州等地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7.
该报告对福建省休闲农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以及国外休闲农业学科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的发展现状进行述评与比较。总结我国休闲农业高科技主导型、旅游产业带动型、文化产业主导型、新农村建设示范型、工业产业反哺型等典型发展模式,并进行休闲农业学科发展趋势预测。在此基础上,对福建省休闲农业学科发展的战略选择分析,提出福建省休闲农业学科发展的政策建议,包括加大休闲农业研究资金投入,加强理论研究,拓宽学科发展空间促进学科融合,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打造高素质学科团队,鼓励和资助福建省休闲农业研究成果的推广,发挥企业在休闲农业研究中的作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我省休闲农业的国际影响力等。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是基于旅游这一视角,阐述了休闲渔业的概念及特性。并结合实际,分析了舟山休闲渔业的发展动因、现状、类型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最后,基于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若干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与建议,以期能够为舟山休闲渔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最重要的基础。随着社会变迁,进入信息科技时代,工商发达、消费习惯改变,传统农业生产受到挑战与冲击,间接影响农村发展与农民生活。工业化、都市化带来生活紧张、空气污染,大量城市居民向往乡村田园景观,作为休闲度假的场域,为顺应这一潮流趋势,发展休闲农业成为带动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契机。然而,休闲农业如果发展有偏差,太偏于商业利益取向,可能造成交通混乱、环境破坏、文化变质等不良后果。因此必须实地考察成功与失败的案例,通过科学思维加以研究规划、总结经验,并提出合适的发展方向。该文以台湾休闲农业为例,探讨休闲农业的内涵与发展,分析休闲农业追求的永续目标,进而提出法规与辅导措施,以期促进农村现代化而避免过度商业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生态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在加快农业转型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传承传统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但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在规划、宣传、投资、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进行深入思考与研究,针对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与对策,保障生态休闲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骥 《决策探索》2003,(3):40-41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以农业经营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得到了深入发展,它在使人们兴趣盎然地享受回归田园乐趣的同时,也给地方经济带来了发展的机遇.然而,由于观光农业是我国应运而生的一项新型产业,它还比较幼嫩,整体发展状况还不平衡,甚至在不少地方还存在许多隐忧,值得人们认真地思考.  相似文献   

12.
朴明丽 《科学咨询》2007,(23):18-18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农业旅游发展现状的介绍,基于对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现状的分析、判断,对我国农业旅游产品在开发思路、方向等方面应注意把握的问题进行了解析阐述.对于国内的农业旅游产品开发,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盐城传统旅游业发展迅速,随着深入发展,传统观光旅游越来越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休闲旅游即将成为盐城旅游业下一步重点发展的方向。本文从盐城发展休闲旅游的优劣势分析入手,从文化、规划、品牌、发展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市快节奏生活的紧张感,促使人们向往悠闲的田园风光,休闲农业让人们有一种充分回归大自然的感觉,它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目前、城固的传统农业正处在向现代农业转变时期,休闲农业为这种转变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政府应充分利用秦岭、巴山、汉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引导农民和社会各界投资发展休闲农业,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休闲农业在我国快速发展,锦州市拥有发展休闲农业良好的条件。锦州市休闲农业的具体发展途径包括:(1)重点扶持,精品带动;(2)项目创新,特色制胜;(3)产业融合,业态创新;(4)总体规划,逐步建设;(5)持续发展,坚持不懈;(6)引凤筑巢,模式创新;(7)完善设施,服务至上;(8)改变观念,转化思维。锦州市休闲农业空间布局应重点打造6大区:滨海渔业休闲度假区、市郊度假农业休闲区、义县观光农业区、北镇梨花观赏区、黑山自然乡村度假区、锦州北部自然山水乡村旅游区。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增长极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及体验经济理论作为依靠发展体验式休闲农业振兴乡村的理论基础,并以欧盟、美国、日本经验为例,重点介绍我国台湾地区乡村发展策略,以期对两岸乡村振兴有所启示。乡村振兴除了人的"再生"外,亦须有效结合产业发展,利用当地资源特色、适应市场需要,协助乡村居民从农、留农、回农,才能让乡村振兴并得以永续发展。积极发展体验式休闲农业推进乡村振兴,使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传统与现代,生产、生活、生态以及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相得益彰,有效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该报告介绍了休闲农业的内涵与特征,阐述了休闲农业的产生背景,归纳了休闲农业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国内外休闲农业研究与发展的现状,探讨了休闲农业学科发展趋势与面临的机遇、挑战。研究结果认为,福建省休闲农业学科发展的思路是:在全省高校和科研院所,特别是农林院校建立休闲农业学科和相关的专业,将其纳入现有的教育体系,根据休闲农业发展的需要,支持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和平台建设,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和科学研究目标,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科研立项、产学研协同发展、社会化服务等方面进行重点建设,探索形成专业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学科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18.
以江苏省姜堰市为例,从文化视角分析该市农业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指出提升农业旅游文化品位符合我国农业旅游的发展趋势,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升城乡居民科学文化素养。并就具有姜堰特色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和饮食文化的农业旅游产品创新进行探讨,提出了提升姜堰农业旅游文化品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永嘉县楠溪江风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唯一以山水田园风光见长的风景名胜区,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古色古香的古村落群,特别适合农家乐旅游的发展。本文绕农家乐休闲旅游的主题,剖析现状,指出农家乐休闲旅游在发展进程中突现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期待探索和规范。  相似文献   

20.
杨丽 《决策与信息》2010,(10):105-106
农业旅游是为满足人们多元化旅游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准确分析旅游市场的状况对旅游产品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重庆市农业旅游市场发展现状,通过对农业旅游市场环境进行SWOT-PEST矩阵分析,提出了重庆市农业旅游市场的开发战略,即政府主导、形象带动、客源市场转化以及一体化营销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