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于2005年7月21日进行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汇率与对外贸易的联动关系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从弹性角度出发,分析了汇率变化对不同类型出口商品的影响程度,分别测算出汇率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额的弹性,证明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影响大于对资本密集型出口产品的影响,这在长期将影响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  相似文献   

2.
史德信 《管理评论》2003,15(8):50-54
从1993年起.日本已连续10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商品的比较优势在日本市场上经历了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劳动密集型商品是十多年来中国对日出口中最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但近年来.中国部分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在日本市场上的相对比较优势呈稳步上升趋势。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差异和国际产业转移导致的要素禀赋结构变动,是中国商品在日本市场上比较优势动态演变的主要原因。中国资源禀赋的特点,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劳动密集型商品仍将在日本市场上具有明显的相对比较优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本、技术禀赋的相对增长,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将成为中国对日出口的新增长点。另一方面,与许多国家相比,中国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在日本市场上的相对比较优势仍有一定差距,今后仍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徐平 《决策与信息》2010,(7):101-102
本文从要素密集型逆转基本概念界定谈起,利用灰色聚类模型测度中美纺织业密集型逆转,最后对我国的纺织业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中国高科技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中国高科技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现状、特征,融资结构的特征,以及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提出优化中国高科技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民营经济在中国整体经济的结构特征及民营经济的内部产业结构,本文发现了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外资经济的产业分布中“比较优势”原则:民营经济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受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和市场、政策壁垒的限制,民营经济的成长空间有限。在进入壁垒低的低端产业,民营经济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外资经济;在进入壁垒高的高端产业,则同时面临国有经济、外资经济的竞争。在第二产业中,民营经济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力密集型企业;但是,正在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扩展。第三产业中,民营经济的活力大于国有经济的活力,外资企业对民营经济尚未构成重大威胁。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一般竞争性产业,较少进入基于市场垄断和行政垄断的垄断性产业。要放松对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限制。  相似文献   

6.
刘家悦  周琼  刘灿辉 《管理世界》2013,(10):174-175
通过引入环境约束因素,同时内生化低碳资本,构建稳态增长率显示出口贸易的产品结构失衡,则低碳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相对价格下降,从而引发国内低碳资本相对报酬下降,阻碍低碳资本投入到低碳技术研发领域进行低碳技术的创新,低碳技术进步率就会降低,进而降低低碳经济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2002-2012年中国就业总量与结构的演变历程,并基于投入占用产出技术构建结构分解模型(SDA)定量测度了各产业就业变化的动因。研究结果显示,10年间中国的就业总规模增长了4.7%。就业结构不断改善,由第一产业不断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消费、投资、出口、进口、就业系数和技术的变化这六项因素的变化使就业人数分别增长了74.3%、60.6%、27.6%、-25.2%、-143.7%和10.4%。消费增长带动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就业比例上升,投资增长带动了资源型产业、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和建筑业就业比例上升,进出口贸易是劳动、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和其他服务业比例提升的主要因素。技术进步导致就业减少,尤其是就业系数的降低使农业就业人数下降最为明显,但与中间使用网络有关的技术变迁却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比例提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中国发展国际贸易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贸易模式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依然是出口占比较优势的产业。为了在国际贸易中占据发展的有利地位,中国应该进行产业升级,增强创新能力,打造有竞争力的产业。对此从微观、中观、宏观上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甘霞 《经营管理者》2012,(8X):237-237
房地产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之一,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2008年,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爆发,我国房地产行业也随着宏观经济环境影响进入了调整期,所投入的资金周转回收速度放缓,高负债资本结构特征的房地产行业出现了资金不足、融资困难等问题,文章通过对资本结构理论进行了文献综述,从宏观经济政策和房地产公司自身因素两个角度阐述了我国房地产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最后对其资本结构优化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现有经济增长文献强调要素市场扭曲的消极作用,且在研究中忽视产业的特殊性和禀赋特征。本文基于Hsieh和Klenow模型引入资本偏袒,讨论要素市场扭曲对能源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结果表明,资本市场扭曲“良性”影响能源企业TFP,资本扭曲程度提高1%,能源企业TFP将上升1.43%;而劳动力扭曲则制约能源企业TFP,劳动力扭曲程度下降1%,能源企业TFP将提升4.33%;要素市场扭曲对TFP的影响效应呈现异质性特征,这种特征根源于企业性质、行业特征与区位因素等。“反事实”框架指出,纠正资本和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后,能源企业TFP提升分别约51.8259%和9.8093%。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社会资本视角,从社会资本各维度研究社会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并不是生产函数的独立投入要素,而是其中的重要转换要素,其主要通过影响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物质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及正式制度等方式而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中国A股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随时间变化的一般性规律及其内生性特征进行实证检验,并给出理论解释,明晰资本结构存在内生性时间效应的经济学原因。实证检验表明:公司的资本结构随上市时间呈现显著先上升再下降的特征,且该特征不受其他外生因素影响,因此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具有显著的内生性时间效应。这一结果的解释是:审批要求和约束促使企业上市初期保持较低资本结构,上市后企业的扩张活动和寻求最优资本结构的活动将推动资本结构迅速上升,而后企业对破产风险和再融资条件的权衡最终将改善企业资本结构。  相似文献   

13.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于铁流  李秉祥 《管理世界》2004,(9):67-72,80
本文根据西方主流的经典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了中美双边贸易的走向趋势,指出在中美双边贸易中,中国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既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美国的利益。而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是美国违背国际贸易的理论,限制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对中国的出口。就中国而言,解决中美双边贸易摩擦不应该主要通过派政府代表团赴美进行集中采购,而应采取继续深化市场经济导向的体制改革,遵守和利用WTO规则,在充分了解美国政治、经济运作机制的基础上,采取更有效均诸如自动出口限制,对外直接投资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非常薄弱,优化中国服务贸易结构,加速健全高等要素的生成机制,加大对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企业的政策倾斜与扶持力度,有助于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刘啟仁  铁瑛 《管理世界》2020,(3):1-22,M0004
近年来,尽管中国企业雇佣大学生的比例在增长,但出口产品质量却没有发生显著提升,形成了所谓的出口产品"质量变动之谜"。本文将企业异质"雇佣结构"引入质量异质性理论框架,探讨劳动投入与出口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并试图结合企业劳动技能投入和中间品投入质量的互补性对"质量变动之谜"进行解释。利用经济普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匹配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1)企业雇佣结构升级对出口产品质量起到正向促进作用;(2)雇佣结构与企业中间品投入质量具有互补性,中间品质量越高,雇佣结构对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越强;(3)现实所观察到的出口产品"质量变动之谜"部分源于进口中间品占比的大量下降所导致的中间品投入质量的下降,雇佣结构升级对质量的提升作用受到了中间品质量下降的拖累,未能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质量升级效应。总之,在"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的攻坚期,虽然高学历劳动力供给的增长有助于中国产品质量的提升,但这一过程亟须匹配相应高质量的中间产品投入。因此,进一步推进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提升国内中间品供给能力是破解质量升级难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基于动态分析的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概念与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勇  佘硕 《管理学报》2009,6(4):554-559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中最具发展活力与创新动力的部门,在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已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概念及分类的差异比较,分析其存在的缺陷并探究造成此缺陷的深层次原因,进而阐述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现状.最后,在把握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不断成长的动态特质基础上,揭示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四大特征与概念及其具体分类.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处于不同法律渊源的17个国家(地区)制造业上市公司2004-2008年的公司特征数据和国家宏观经济指标,研究国际间资本结构动态决定的宏观与微观因素的交互作用关系.结果发现:一是经济增速、资本形成和法治制度等国家宏观经济制度因素主要通过公司特征因子依次间接调整目标资本结构水平且作用关系路径和效应强弱排序相对不变;二是宏观要素对制造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直接效应存在英美法系国家(地区)显著高于大陆法系国家(地区),而在大陆法系国家(地区)范围内法国大陆法系最高,德国大陆法系(地区)次之,斯堪的纳维亚大陆法系国家最低的现象;三是发展中国家公司特征因素与目标资本结构的关系异象根源于特定经济制度背景,而在不同法律渊源国家(地区)范围内特定微观因素对资本结构的作用效应强弱顺序具有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在新古典经济学关于要素配置理论的基础上,选取我国28个二位数制造业为样本,通过计算行业间资本边际收益的差异程度,测度了资本配置的静态效率,并检验了资本边际收益的收敛趋势。随后探讨了资本跨行业流动、行业结构升级和资本配置优化之间的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质量(quality)视角入手分析中国企业出口行为及其决定因素。借鉴新新贸易理论最新进展,我们首先放弃单位价值(unit value)等同于质量的假设,采用2485个产品层面回归反推方法,测算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然后匹配海关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分析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决定因素。结论发现,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产品质量差距扩大;生产效率、研发效率、广告效率、政府补贴、融资约束缓解、市场竞争均会提升产品质量;但研发投入、广告投入并没有明显效果;企业出口空间分布特征也会反作用于产品质量;外资对本土企业产品质量影响不利,但提升了外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从政策层面看,提升企业效率、促进金融市场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均有益于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但对外资作用应审慎对待。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述了经济学家们从国际比较和法律制度视角研究融资环境、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的文献成果.构架了企业资本结构的主导环形成机理的框架,提出宏观和微观的多要素作用机制,以及主导环动态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