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阿日那与蒙译本《西游记》扎拉嘎在18世纪蒙汉文学关系史上,阿日那与他的蒙文译本《西游记》,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这部蒙文译本《西游记》以其厚实的篇幅,简洁优雅的语言,以及原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深远影响,与哈斯宝之《新译红楼梦》、无名氏之蒙文译本《今古奇观...  相似文献   

2.
元人杂剧是我国古典戏剧的一个高峰,它集金、宋以来杂剧、院本、鼓子词、诸宫调、傀儡、影戏之大成,发展成为有曲(歌曲、音乐唱的部分)、有白(人物对话或独白)、有科(动作或表情)体制全备的真正戏曲。杂剧作家人数很多,既有汉族,也有蒙古族。杨景贤就是著名的蒙古族元曲作家。《录鬼簿续编》有杨景贤传,其记载说:“杨景贤,名暹,后改名讷,号汝紊,故元蒙古氏,因以姐夫杨镇抚,人以杨姓称之。善琵琶,好戏谑。乐府出人头地,锦陈花营,悠悠乐志。与余交50年。永乐初,与舜民一般遇宠,后卒于金陵”。杨景贤一生著作很多,其所编杂剧有  相似文献   

3.
《大话西游》堪称传统西游题材影视改编的后现代主义巅峰典范,继其之后,《大圣归来》以全新的视角对故事人物和故事情节进行了再创造,是对文学经典《西游记》的又一次成功颠覆和解构。  相似文献   

4.
《魔戒》是中世纪英国文学的著名教授托尔金于1954年推出的系列作品。至今在全球拥有两亿多读者,素有"西方《西游记》"之称。它不仅仅是一部伟大的神话和史诗,更是一部解读善与恶,道德与权利的哲学著作。在《指环王》中,善恶之间的斗争是自始至终的永恒主题。全文主要是对《指环王》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从而体会托尔金赋予的每个人物的特殊的存在意义,他把善与恶的主题思想通过对人物的刻画而表达得淋漓尽致,使读者深刻地意识到了《指环王》的哲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丽 《中国民族博览》2016,(12):171-172
《大话西游》堪称传统西游题材影视改编的后现代主义巅峰典范,继其之后,《大圣归来》以全新的视角对故事人物和故事情节进行了再创造,是对文学经典《西游记》的又一次成功颠覆和解构。  相似文献   

6.
汛河同志,在文艺界、特别是在民间文学领域里,人们是相当熟悉的。他出生在贵州南盘江畔一个布依族的山寨人家。祖祖辈辈都是佃农。然而,被誉为诗海歌乡的美丽的南盘江一带,有取之不尽的民间口头文学,诸如民歌、叙事诗歌、神话、故事等等。他从小就受这些民间文学的熏陶,在六、七岁时,便能背诵和信口编唱一些短小的歌谣,因而受到亲友们的赞扬和家里人的钟爱。于是,在一家人省吃俭用的情况下,开始上学读书,成为他家的第一代“读书郎”。他爱好文学,在初中时,就读完了《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三言二拍》、《唐诗三百首》等十多部名著,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科学领域词语中,常用"经典著作"称谓.如对马克思、恩格思论著,常称之为"经典著作";又如对我国古典名著诗歌、小说中的《诗经》、《楚辞》、《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作品,亦常称之为"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8.
张纪中版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孙悟空扮演者吴樾在一次媒体见面会上说:"来到桃花岛第一天傍晚,就看到好多情侣在海滩边牵手散步。"这可是羡煞"悟空",他打算有机会一定要约女朋友来桃花岛,享受一次最浪漫的约会。  相似文献   

9.
2019年暑期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打破了2015年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回来》取得的国产动画电影最高票房纪录,在美学风格、商业价值和观众口碑上成为国产动画电影的新标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利用家喻户晓的经典神话形象进行现代化的解读和表达,满足观众的审美偏好、情感诉求,是目前国产动画电影文本创作的新路径,也是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对当下国产电影创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2019年暑期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打破了2015年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回来》取得的国产动画电影最高票房纪录,在美学风格、商业价值和观众口碑上成为国产动画电影的新标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利用家喻户晓的经典神话形象进行现代化的解读和表达,满足观众的审美偏好、情感诉求,是目前国产动画电影文本创作的新路径,也是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对当下国产电影创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中国与日本的交往,大体以三国曹魏为界线。其前较少,中国正史对日本记载仅寥寥几笔;其后多起来。陈寿撰《三国志》首次为日本立《传》,当是重要证据。该《传》记载由中国前往日本的路线、里程,女王国的结构、物产、法制,日本人的服饰、发式、婚姻、丧葬习俗等,同时还记载了倭女王与曹魏6次使者交往及礼品、赏赐等。《倭人传》中某些记载需考证、辨别,但毕竟是研究早期日本及中日关系史的宝贵资料,在中日史学界都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倭人传》史料,大体来自王沈《魏书》和鱼豢《魏略》,前者为官修,故有条件使用大量官方史料。偌多官方史料源头,系曹魏赴日使者的两个《报告》和日本来华使者的提供。  相似文献   

12.
1688年,清政府派往俄国的使团成员写有三部旅行记,较为详细地记述了当时蒙古地区的物产、经济、生活、习俗等状况。  相似文献   

13.
Ethnos(民族)和Ethnic group(族群)的早期含义与应用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英文ethnic是希腊语ethnos拉丁化的形容词形式 ,对应中文的直译可理解为“族”或“族的” ,属于人类社会“族类共同体”应用范畴。该词在英文中没有形成名词形式 ,在与group连用后形成了复合名词ethnicgroup形式。在 2 0世纪 6 0年代中期以后 ,ethnicgroup一词在美国和西欧国家的社会学、人类学和政治学等学科流行开来 ,用以分析这些国家基于种族、民族、语言、宗教、文化、习俗等要素基础上的“认同群体”。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 ,ethnicgroup这一术语在世界范围流行开来 ,在引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时 ,中文翻译为“民族”、“民族集团”、“种族”、“族裔群体”和“族群”等 ,其中以“族群”最为通行。但是 ,学界在研究和应用这一术语时 ,缺乏对ethnos及其派生的ethnic和ethnicgroup源流的关注。本文就这一术语在西方国家早期 (2 0世纪 70年代以前 )的含义演变和应用情况做一梳理 ,并指出了这一术语的流行属于西方国家“族类政治化”裂变的产物及其表现出的“后现代”话语的特点 ,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这一术语在西方国家广泛应用的社会背景作一铺垫  相似文献   

14.
秦、西汉的“内臣”与“外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瑞 《民族研究》2003,(3):69-79
本文对文献记载中西汉政权处理民族关系时出现的“内臣”和“外臣”作了分析 ,归纳了它们在与中央政权关系上各自不同的特点。作者在分析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基础上认为 ,秦简中的“臣邦”相当于汉代“内臣” ,“外臣邦”相当于汉代“外臣” ;并指出文献中的“羁縻”制度等同于“外臣” ,“葆塞蛮夷”相当于“内臣” ;同时提出“内诸侯”和“外诸侯”的称呼不适合于汉代分封和民族政策 ,应以汉代习称的“内臣”和“外臣”为准。最后 ,本文归纳了“外臣”向“内臣”转化的途径和原因 ,提出中央政权军事力量的壮大是完成此转化的直接动力。  相似文献   

15.
周泓 《民族论坛》2012,(6):27-38
本文概括庄孔韶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方法论诉求之意义:一、与传统民族志撰写方式对话,提出中国"文化的直觉主义"理解论和"不浪费的人类学"。二、与传统社区研究对话,提倡人类学区域研究,提出中国社会动态结构与"新平衡论"和"中国历史民族/民俗区";以过程研究,提出"文化关联反观法"和"回访再研究范式";力主问题研究,与科学领域对话,提出"文化力量介入科学"和"作为文化的组织"。三、与西方汉学人类学对话,提出中国动态宗族模式"准-组合家庭"、"理念宗族"与中国乡村人类学。四、与社会史和民族史对话,提出"历史人类学的原则"与"传统激活"。  相似文献   

16.
华涛  翟桂叶 《民族研究》2012,(1):12-24,108
现有研究表明,中国讲汉语的回回在晚明已经形成为一个具有共同祖先认同的独特的族类群体(民族),但是到晚清特别是辛亥革命之后,出现回回学者关于"回族界说"的争议,而且大多数回回精英都不主张回族是一个独立的"民族",也不赞成使用"回族"的称呼。本文认为回回精英的这种立场,主要是因为从西方传入的"民族"概念蕴含"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意义,而中国的回回用"争教不争国"表达了在政治上认同中国的生存策略。这种生存策略的确定,不仅与清代后期的民族压迫有关,而且也受到民国期间中国大社会(国民党和大多数主流学者)的"民族"理论和方针的影响。反观中国共产党的《回回民族问题》(1941年),一方面尊重学理,没有否认中国多民族国家中存在汉族以外的"民族";另一方面修正了少数民族"民族自决"的主张,改为民族平等下的"民族自治"。其在学理上确立了多民族国家中真正实行民族平等政策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中国回回民族指明了不需要否认自己民族身份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关于当前促进“民族融合”论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促进"民族融合"论的一些谬误需要进一步澄清。经过对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本质的分析,以及随着现阶段民族问题领域发生的变化及对产生促进"民族融合"论的现实思想基础的挖掘,指出促进"民族融合"论只能给当前民族问题的解决制造更多的麻烦。反对包装在"民族文化融合"外衣之下的促进"民族融合"论;批判不切实际且有害的促进"民族融合"论。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经济现象"与我国西部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4年以来鄂尔多斯经济飞速发展,创造了“鄂尔多斯经济现象”。本文在总结鄂尔多斯经济崛起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鄂尔多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建议,并进一步分析了对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神判是一种古老的人类学现象 ,也是一种古老的法文化现象。在原始法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 ,神判与原始“公法”、“私法”两个方面的许多形式都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从法人类学的角度出发 ,结合对原始宗教与习俗的理解 ,通过对神判与诸如原始献祭、放逐、杀戮、赔偿、仪式等早期习俗之间关系的研究 ,对神判中隐喻和凝聚着的早期法的原始含义进行了深入的解释 ,进一步从“公”与“私”两个方面揭示了早期原始法在历史演进中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20.
当代台湾的“原住民”与民族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郝时远 《民族研究》2003,2(3):27-42
当代台湾少数民族和民族问题 ,是大陆民族学界亟须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以 2 0世纪 80年代初开始的台湾少数民族“正名”运动为切入点 ,分析了台湾少数民族经济社会生活的现状和问题 ,就台湾少数民族的政治诉求及其表现在民族问题话语中的误区进行了探讨 ,揭露了“台独”势力利用“原住民”问题分裂祖国的图谋 ,认为台湾一些人对所谓“南岛民族”的炒作实质上就是要宣扬服务于“台独”目标的“泛南岛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