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尽管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已有 10 0余年 (特别是近 2 0余年的改革开放 ) ,但传统思维和价值观中的负面的、反现代性的因素依然存在着 ,甚至在有些方面支配性地存在着。在全球化和中国已经加入WTO的国际、国内背景下 ,中国人若不在思想观念方面来一个现代性的转型 ,要想迅速提升综合国力 ,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的目的 ,就几乎不可能。这就不能不涉及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 ,不能不涉及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 ,不能不涉及如何构建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中国先进文化的问题。因此 ,必须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学的某些根本观念、基本价值取向和主导性思维方式等进行分析 ,倡导现代思维和现代观念。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早已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但是浏览了一些关于中国文化传统的文章,很少涉及到如何认识中国法律文化传统的问题,笔者拟就此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人民调解制度进行深层次分析,它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并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一直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不能不涉及它的伦理文化基础问题。儒家理论文化的长期浸润和影响,使得中国成为一个"礼仪之邦"式的"道德大国",传统的伦理精神养成了中国人习惯和善于从道德上论是非、解决纠纷和争端的思维定式,为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完善提供了深厚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企业文化中的理性与非理性审视李绍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不能不对其理性与非理性作一番探讨;不能不迫溯到西方企业管理中的文化理性。关于理性问题,我们可以列出多种有关它的界说。本文为了阐明主题,将涉及许多领域对理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民俗文化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视角。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域的文化各具特色、璀璨多姿,共同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各地进行的对外汉语教学就不能不涉及当地的民俗文化。山西民俗文化积淀深厚、个性独特、遗风久远,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很好地发挥它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如同中国近代其他杰出人物一样,孙中山也生活在中西文化冲突、交流和融合的时代,因此他就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一些问题:究竟如何认识和对待西方外来文化,如何处理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怎样才能将西方文化的合理因素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回答,就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孙中山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7.
2005年11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朱耀廷教授主编的大学文科基本用书《中国传统文化通论》。这是北京市教委人才强教行动计划项目之一。中国传统文化涉及到“天人之际,古今之间”的许多问题,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内容十分丰富。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满足广大青年学生求知的渴望,该书分4个方面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主要特点,并对如何弘扬传统文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第一编是《轴心时代的诸子学说》,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语2005年7月,南京大学与上海戏剧学院联合举办了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主题是“中国戏剧:从传统到现代”。来自日本、韩国、加拿大、新加坡和中国(包括大陆、台湾、香港、澳门)的100多名学者、专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个论题涵盖了戏剧艺术在中国走向现代化进程中所遇到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如:怎样认识中国古典戏曲的文化价值和民族特色,如何从总结中国戏剧由古典时期到现代时期文化转型的角度来认识中国话剧的兴起及其社会、文化的意义,如何看待中国当代戏剧的现状及其历史命运等等。这些问题稍一展开,就会涉及历史、理论与实践三个方…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文化近代化,经历了与西方国家不同的发展历程,它是在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过程发展形成的。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处理西方科技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建构中国的科技文化体系,就成为近代以来一直困扰人们的问题。本文拟就中国科技文化近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谈点粗略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学术界围绕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深入的讨论,很受启迪,颇多教益。这里仅就讨论中涉及到的三则古语,略述愚见。 一、学而优则仕。 这句话,最早见于《论语·子张》,是孔丘学生子夏说的。原文是:  相似文献   

11.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4.
对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现象,分析了在高校中,学生学费、宿费在办学经费中的比重及学生欠费问题给高校办学带来的不利影响。指出制度不健全、家庭贫困、就业因素、观望心理等因素是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健全一体化的收费管理体制;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严格执行学生收费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15.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趋势。贫富分化既抑制效率 ,又损害公平 ,是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只要我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就能够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明代法律多样,律始终占据法源主导地位,令、诰、例在明代不同的时期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律相辅相成,弥补律之缺位,强化律之功能。明代并不具备产生判例法的充分条件,明例的修定与判例法也毫无相似之处,而是成文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18.
门神观念是我国传统民俗观念之一,其产生与早期人们对门户的认识与理解相关。门户不仅是建筑实体,且具有多重社会文化意义,具有内涵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出于装点、神秘化门户的需要,门画这种艺术形式得以出现并传承至今,成为当代一类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9.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20.
贾府由盛而衰 ,大厦倾倒。与其相反的是 :赖家虽为贾府的世仆 ,因其在贾府管家时间长 ,权势重 ,善于拍马逢迎主子 ,钻了贾府管理混乱的孔子 ,渐次发迹 ,超越常人 ,最后连主子也要向其乞借遭冷遇。这一主仆贫富易位的典型事例给世人留下颇值得深思回味的人生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