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纳撒尼尔·霍桑的《年轻的古德曼·布朗》、玛丽·麦卡锡的《向导》和我国作家孔捷生的《北京马拉松》①中有若干可识别的神话原形。同样的神话原型同时出现在这三位国别、时代迥异的作家的作品中实在令人惊异。按照美国哲学家威尔赖特的说法,“原型是对于人类或至少对大多数民族来说具有相同或类似意义的象征。”②“我们常看到这样的事实,某些象征,诸如天父、地母、光、血、上下、轮轴等,反反复复地重现在许多彼此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相隔得非常远的文化中,在它们中间不可能有任何历史的影响和因果关系。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并无联系的重…  相似文献   

2.
视听     
《失落的秘符》(丹·布朗著,人民文学出版社)继《达·芬奇密码》后,丹·布朗的又一畅销力作。哈佛大学符号学家罗伯特·兰登意外受邀,于当晚前往华盛顿美国国会大厦做一个讲座。就在兰登到达的几分钟  相似文献   

3.
绮尔维丝是十九世纪后半叶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理论家和作家爱米尔·左拉的《卢贡·马加尔家族史》第七部——《小酒店》中的主人公。她是一个具有复杂而鲜明个性的劳动妇女形象。其性格有两重性:一方面,她对物质生活的享受和爱情生活的幸福有着强烈的追求;另一方面,她勤劳、善良、美丽,具有劳动人民的美德。她是一位富于理想却又软弱无力的悲剧性格的女性,也是左拉自然主义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4.
1963年初,即约翰逊总统宣告推行他的“向贫穷开战”计划一年多之前,迈克尔·哈林顿的著作《另一个美国》问世了。这本以美国少数民族中的穷人为题材的书,出得正是时候,可是一开始并未引起注意。后来,经过德怀特·麦唐纳的评介和推荐,特别是引起了肯尼迪总统的注意后,《另一个美国》成了舆论界和美国政界人物的必读书。现在哈林顿的新著《美国的新贫穷》问世了。这本书虽不象《另一个美国》那样题材新颖,却富有真知灼见,发人深思。哈林顿在新著中对“向贫穷开战”计划作了回顾,认为那计划从未离地起飞,主要原因在于越南战争。接着他探讨了美国的情况,以一连串能说明问题的事件加上他对到处可见的新贫穷  相似文献   

5.
短篇小说《墨西哥人》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代表作之一,无论在思想上或是在艺术上都有较高的成就。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位献身祖国革命事业的墨西哥青年——菲力帕·利威拉的形象。这位流落在美国的墨西哥青年,年龄还不满十八岁,个子也不太高。“他的咀上不带一丝笑  相似文献   

6.
我的介绍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我将简要谈一下美国研究南亚机构的历史;第二部分,我专门以一个机构为例,即介绍一些关于得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亚洲研究中心的情况;第三部分,我谈一下美国南亚研究机构最重要的一些合作研究项目。 (一) 1947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些对南亚感兴趣的美国学者分别回到各大学。他们感到,为了研究世界文化,有必要发展一种按地区研究的方法。第一位持有这种看法的人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诺曼·布朗教授(Norman Brown,1892-1975)。诺曼·布朗年仅8岁  相似文献   

7.
“依附论”是六十年代在美国和拉丁美洲最初出现的一种激进的理论思潮,它涉及现代帝国主义理论、不发达根源、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等重大问题。这一思潮后来发展到其他地区,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很大注意和不少争论。“依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萨米尔·阿明和安德烈·冈德·弗兰克等著名经济学家。我国学术界对这派思潮的观点有过一些介绍,例如:《国外社会科学》1978年第3期刊载阿明的《自力更生与国际经济新秩序》;《世界经济译丛》1981年第2期刊载阿明的《第三世界的发展战略问题》、1981年第10期弗兰克的《不发达的发展》等文,以及《拉丁美洲丛刊》1982年第1期高话所著《战后拉丁美洲经济思潮概述》。但是对国际学术界在这方面的论战介绍不多。这里我们选登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经济系教授詹姆士·M.赛弗对“依附论”学派(文中称之为“每月评论派”)的一篇论战文章,供我国学术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8.
1979年2月8日美国《纽约评论》刊载的这篇书评,评介德国学者沃纳·松巴特的《美国为什么没有社会主义?》一书.这本书作于本世纪初,后来由帕特里夏·M·霍金和C·T·赫斯本兹译成英文.全书共187页,由M·E·夏普出版社出版.书评除介绍松巴特对于为什么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美国,社会主义的力量却十分弱小的问题提出的见解,并进一步分析和评论美国工人阶级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方面历史形成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虞美人》词究竟写于何时?黄泽佩1994年12月26日的《人民日报》,在毛泽东诞辰101周年之际,公开发表了毛泽东《虞美人·枕上》和《七律·洪都》两首诗同及《虞美人·枕上》手迹。人们争相品读,成为诗坛的又一次盛事。热爱毛泽东诗词的读者,都曾记得...  相似文献   

10.
“九·一八”事变至今已半个多世纪了,这段历史,人们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易显石、张德良、陈崇桥、李鸿钧合著的《“九·一八”事变史》一书,较完整地记述了这段历史,受到了国内外读者的欢迎,引起了美国、苏联,特别是日本学者的关注。1985年5月,日本新时代出版社给辽宁人民出版社来信,请求出版日文版《“九·一八”事变史》。1986年8月10日该书日文版在日本发行后,引起热烈的反响,受到广泛好评。《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每日新闻》、《周刊读书人》  相似文献   

11.
据法国《世界报》1982年4月29日报道:美国小说家W·R·伯内特于4月25日在美国逝世,终年82岁。W·R·伯内特1899年生。他写的两部小说《小独裁者》和《当城市沉睡的时候》使他一举成名。这两部小说都是由法国加利玛出版社出版的,发表在《祸不单行》丛书中。他是一名写侦探小说的“古典作家”,同雷蒙德·钱德勒和达希尔·哈米特一样受到人们的尊敬。他写的其他小说还有:《铁人》、《伶俐棕色的狐狸》、《广阔世界》和《有来才有往》等等。伯内特在去世前完成的第35部小说《再见,芝加哥》,最近在美国出版,并迅即为《祸不单行》丛书所采用。  相似文献   

12.
<正> 一《水经》一书,虽为郦道元《注》及后世“郦学”之所托始,但关于它的著者与时代,却聚讼纷纭,迄无定说。原其所以,皆因为之作注的郦道元及最早著录该书的唐初所修《隋书·经籍志》,均未言其著者与时代。而后世如唐开元间所修《唐六典·工部·水  相似文献   

13.
夏洛蒂·勃朗特是 1 9世纪杰出的英国小说家。在她离开我们的一百多年里 ,人们始终没有忘记她的名字和她所创作的小说《简·爱》。尽管该作品在发表之初曾遭到非议与责难 ,但它却经受住了岁月的考验 ,最终成为英国文学史上不朽的名篇。1 847年《简·爱》在英国出版了 ,这部小说的问世在当时的文学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人们在惊异作品的同时 ,却发现了原以贝尔为笔名的作者竟是来自约克郡山区豪渥斯小村的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纤弱女性。与此同时她那不同寻常的生活经历以及偏僻、遥远的豪渥斯更为浪漫、新颖而神秘的作品增添了几分朦胧与新奇的…  相似文献   

14.
修订本《辞源》二册784页“孜孜”条,书证之二引《三国志·蜀·向朗传》:“乃更潜心著述,孜孜不倦。”按:引文不确,且割裂断章,于义不明。考《三国志》原文,“著述”乃“典籍”之误。两词含义迴别:前者言自己从事著述,后者却指研究经  相似文献   

15.
亨廷顿“文明冲突论”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亨廷顿“文明冲突论”剖析魏晓锋,朱月潭哈佛大学教授萨缪尔·亨廷顿在1993年的美国《外交季刊》夏季号上,发表了《诸文明冲突》一文,系统提出了所谓“文明冲突论”。该理论的提出,是对传统的“国家利益决定论”的反动。但是,反了传统,却并非新模式。下面,我们...  相似文献   

16.
罗瑟琳·鲍嫪(Roslyn Wallach Bologh)任教于纽约圣约翰大学,是美国较年轻的一代学者之一。她很早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象学感兴趣。1979年,她在对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进行深入研究以后写成并发表了《辩证现象学:马克思的方法》一书,对马克思的哲学方法作了现象学的解释。鲍嫪认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分析是典型的现象学的立论方式,因此,她称马克思的辩证法是“辩证现象学”。  相似文献   

17.
林静 《社会》2000,(12)
美国华盛顿的中年女士苏珊·格尔德姆克系世界银行的高级职员。由于工作的需要 ,她经常出差 ,频频往返于美国和拉丁美洲之间 ,工作十分辛苦 ,但工资很高 ,属于美国百分之二高收入阶层。然而她的丈夫卡依·德博一直从事写作 ,并没有固定收入。他们结婚25年 ,其中18年妻子是家中的主要经济来源。丈夫的成就就是出了2本书。卡伊承认 ,他可能会写出一本畅销书 ,但即便如此 ,也根本比不上妻子多年来的高收入。48岁的德布拉·朱德尔森是加利福尼亚州贝尔富莱西的著名心脏病医生 ,年收入超过30万美元。而她的丈夫艾吉却几乎从来未干过一份…  相似文献   

18.
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墨菲认为当前世界已经走向了以新自由主义为主导的“后”政治时代,造成了民主失实与右翼民粹主义盛行的局势。在《写给左翼民粹主义》一书中,她规划了一套左翼民粹主义方案,旨在为左翼政党争夺政治话语权。墨菲的左翼民粹主义策略虽然看起来颇具诱惑性,却并不具备很大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一方面,民粹主义自身内含着某种“暴力性”的倾向,反而有可能引发更大的混乱,导致非民主的结果;另一方面,与右翼民粹主义相比,墨菲的左翼民粹主义策略仅仅围绕着政治话语权而运作,摒弃了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而代之以“人民”“对抗”策略。因此,民粹主义作为一种策略虽然易于发动底层民众反对资本主义体制本身,但它无法从根本上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一篇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巴罗和哈佛大学同行雷切尔·麦克利里(RachelMccleary)共同完成的新论文探究了宗教信仰和仪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肯定,这不是经济学家第一次讨论这一话题。加里·贝克尔(GaryBecker)系芝加哥大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因把经济学理论应用于诸如“婚姻是否在经济上有效”,“吸毒是否是理性的”,“夫妇如何决定生育多少个孩子”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而享有盛誉。尽管经济学家大多将宗教搁置一边,但其他学会的学者却毫不迟疑地提供关于宗教和财富的思想。一个世纪以前,社会学的创立者马克斯·韦伯(MaxWeber…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三岛由纪夫“武道”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三岛由纪夫“武道”新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唐月梅三岛由纪夫曾对美国学者亨利·斯克特·斯托克斯谈过;"非日本人是不可能理解日本的,西方人只注意日本传统中'风雅'的部分,而忽视日本文化重要的一面──'武'。[1]三岛对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一书中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