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健 《职业时空》2007,3(1):56-57
高校德育在大学生道德社会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大学生获取道德认知的有效途径;二是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态度的重要渠道;三是培养大学生道德能力的有效载体;四是规范调控大学生道德行为的重要方式。高校德育在大学生道德社会化中的作用具有系统性、可控性、正面性和引导性等四个方面特点。高校德育在大学生道德社会化中的作用途径主要有课堂教学、教师影响、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等。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客观属于人学实践活动,人是具有现实性和自我理性的客观存在。中国传统人学基于中国的历史和人文而产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人学精神财富。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具有属人和属教育对象的双重属性。中国传统人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本质联系。中国传统人学精华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取向重要的理念来源。从中国传统人学中吸收有益理念借鉴,可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符合我国大学生思维特点和人文实际,从而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人学贯彻马克思主义始终,在当代渐渐凸显出来,是对人所做的高层次的思考。马克思人学内涵十分丰富,其关于人的本质、人的需要、人的价值和人的发展理论具有重要的价值。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关注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全面发展,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章从马克思人学理论基础入手,以社会性、历史性、实践性、全面发展性为切入点,论述马克思主义人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韦兆钧 《职业时空》2010,6(5):179-180
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培养大学生科学的职业观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文章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入手,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使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创业,必须着力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注重大学生人性的提升、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5.
试论人性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是指人普遍具有的本质属性。人性发展从做人的道德底线开始,不断完美,形成理想的人性。人性不断发展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6.
赖文龙 《职业》2007,(21):54-56
人性是指人普遍具有的本质属性.人性发展从做人的道德底线开始,不断完美,形成理想的人性.人性不断发展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社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体育文化是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有效平台,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生理健康条件、心理健康条件和社会活动条件。通过体育课程、体育竞赛、体育社团等具体载体,进一步促进高校体育文化在大学生社会化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相对来说较为成熟的思想便是其人学理论,其核心是人的本质和异化理论。最后马克思提出了克服异化,复归人的本质的办法就是寻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列斐伏尔在关于人的问题方面,提出了"总体人"的理论。虽然二者有一定差异,但其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为了人更好的发展和进步。可以说,列斐伏尔的人学思想是对马克思的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是一个较为难解的课题.笔者想要探讨的不仅仅是强调道德教育的意义何在,而是研析一代学子如何在道德生活和生活道德的"软"环境中,和谐发展,健康成人,不断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大学生的道德人培育需要在道德生活和生活道德的交融中,通过实践逐步沟通大学生的"生活世界"与"心灵世界",达到道德的自律与他律的互动,并逐步由被培育、被塑造转变为自我培育、自我塑造,也许当代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创新和实效将从这里生成.  相似文献   

10.
王一涵 《现代交际》2014,(8):250-250
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核心理论是人的起源问题、人的本质问题、人的价值问题以及人的最终出路,即全面发展的人。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人学问题中有关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学习研究,挖掘出马克思主义人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指导性及纲领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