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论这了两种人口再生产模式———强制性人口再生产模式和适应性人口再生产模式 ,并提出了我国由强制性人口再生产模式向适应性人口再生产模式转变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人口出生水平是决定人口再生产变动和人口发展趋势的最主要的人口学因素。在死亡率已下降到比较稳定的水平的情况下,尤其如此。要控制人口增长,关键是降低育龄妇女的生育水平。现就青海省妇女生育现状作一分析。一、青海人口出生水平的历史及现状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汇总结果,青海省1989年共出生103801人,出生率为23.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效地研究和解决我国当前的人口问题,必须加强对人口理论的研究,发展人口科学。人口再生产是人口科学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对我国人口再生产进行一些探讨。 一、什么是人口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不仅包括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而且也包括人口的再生产。人口的再生产从来就是人类的重要活动,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就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不断反复和经常更新,它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人口再生  相似文献   

4.
<正> 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生产的学说指明,社会生产是物质资料生产和人口生产的统一。实行物质资料再生产的现代化,必须有人口再生产的现代化与之相适应。今后,我们为之奋斗的四个现代化,只是实现和保证物质资料再生产的现代化。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光有物质资料再生产的现代化是不够的,还必须实现人口再生产的现代化。人口再生产的现代化,是物质资料再生产现代化的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物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人所创造的。可是,长期以来,人口再生产的现代化问题,在我国没有很好地解决。正因为如此,所以,我国四个现代化所遇到的困难,就是我国当前所面临  相似文献   

5.
出生率、生育率、再生产率是人口统计中反映人口再生产过程的几个基本指标(不是全部)。在研究人口再生产理论中,要利用这些指标,在使用实际人口资料中更经常看到这些指标,因此,对这几个指标的内容及其计算方法有一个基本了解,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正> 一、关于人口再生产调节机制人口再生产包括延续人们的生命和繁殖新的生命两个方面。所以,人口再生产调节机制也包括两层涵意:一是人们延续自我生命的机制;另一个是繁殖新的生命的机制。前者是人口再生产机制的基础与核心;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所发生的社会的、心理的和生理的必然。这决定了人口再生产问题既涉及现有人口,又涉及生育新的人口及二者间相互交织、互相影响的复杂的社会现象。如何正确处理人口再生产各个方面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必然成为全社会所瞩目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人口知识     
什么是人口再生产规律? 人口发展是个川流不息,永不停顿的自然过程。任何时候,总有一代新人在出生、成长,也总有一代老人在衰老、死亡,通常大多是出生人数多于死亡人数,于是人口增长,总人口增加;有时也可能生死相抵,总人口不增不减,呈静止状态,还有时可能死亡人数多于出生人数,出现总人口绝对减少。人口的这种自然变动,叫做人口再生产。反映人口自然变动客观上必然走向的趋势,就是人口再生产规律。生老病  相似文献   

8.
<正> 婚姻、家庭是人口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口再生产的基本单位,家庭又是以婚姻为起点。婚姻与家庭对人口过程特别是人口再生产有着直接的制约作用与影响效果,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列出以下几个方面,(见下图):  相似文献   

9.
家庭结构是人口结构中的一个基本要素。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研究经济过程与人口结构之间的关系,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此,为了深入研究人口结构变化的规律及其经济后果,还必须对人口再生产的细胞形式——家庭进行研究。研究家庭形式更替的经济实质,揭示家庭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人口与消费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包括人口变化对消费的作用和消费变化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两个方面。人口作为影响消费的基本参数之一,其本身的变化又受到消费状况的约束,因而它们之间表现为一种相互影响、双向约束的辩证关系。我们可以从总量、结构和质量这样三个层次来考虑,本文想对人口质量与消费质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约束的辩证关系作一个简单的考察。  相似文献   

11.
青海湖区人口状况考察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青海湖区面临湖水水位持续下降、湿地面积逐年萎缩、土地沙化和草地退化日趋严重、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等问题,本文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角度,结合青海省正在争取实施的《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项目,通过青海湖区人口承载能力的测算和未来人口发展趋势的预测,提出“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应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观点,并从人口变动方面提出了统筹解决青海湖区人口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何玲 《西北人口》2004,(3):36-38,42
人口与自然是否相适应,直接影响人口与经济环境的发展。人口与环境不协调发展已成为当前制约青海全面推进小康进程的瓶颈。只有制定出符合青海民族地区实际的计生政策,才可能有效地、整体地推动青海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面对青海日益严峻的人口形势,要求我们必须要用科学的态度正视青海的人口问题,抓紧研究青海人口发展战略,这不仅是实施青海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全面建设青海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和制定青海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颖 《西北人口》2007,28(5):25-30
本文运用系统论、SPSS主成分分析法,对青海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总体水平进行了分析,构建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模型,计算出这五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状况,并进行了评价,为青海省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青海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维青 《西北人口》2003,(2):14-16,22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最热点的问题之一,其中人口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青海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素有“世界屋脊”、“江河源头”、“中华水塔”之称。因此,青海的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尤为世人所关注。本文针对当前青海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探讨青海人口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6.
The Maternal-Child Health Division of the Qinghai Provincial Health Department, the 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 and the United Nations Fund for Population Activities are collaborating on a model maternal-child health care project set up in the province's pastoral area. The project encompasses perinatal services in Minhe and Huangyuan counties, development of maternal-child health services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in Hainan Prefecture, and educational classes on child care for national minorities. The population has doubled in this vast but sparsely populated part of China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and this rapid population growth has had negative repercussions for animal husbandry. To address this problem, 26 maternal-child health centers have been established in provincial pastoral areas of Qinghai and there are 20 full-time workers. Modern midwifery services are available to 67% of the population; as a result, mortality has dropped to 50/1000.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青海省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从生活消费入手,采用修正生态足迹模型,评估青海省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水平。结果显示:2010年青海省城乡居民消费足迹小于人均生态承栽力,不存在生态赤字,但土地结构与生态承载力结构不对等.存在结构赤字。城镇居民人均消费足迹略高于农村居民,但全省城镇居民足迹总量低于农村居民:城镇不同收入组居民消费环境基尼系数小于收入基尼系数,消费占用生态环境资源相对公平;从消费项看,交通消费基尼系数最大,食品消费基尼系数最小。研究提出培养可持续消费观念,引导绿色、健康和环境友好型的消费模式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李禄胜 《西北人口》2009,30(5):114-119,123
宁夏是少数民族地区,较为宽松的生育政策。导致人口快速增殖。由于宁夏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历史遗留的生态债务使得境内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尤其是人口过度增殖已超出了刚性土地资源的有效容纳力。这不仅给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也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本文通过大量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分析了近年来宁夏人口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的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分析表明,当前宁夏尤其是宁南山区人口数量与人口素质、人口数量与生态存量和生态消费之间表现出了明显的此长彼消的关系。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人口与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红华 《西北人口》2008,29(1):119-121
青海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在逐年下降,人均生产总值,人均纯收入都在快速增长,群众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正在建立;这几年出口贸易顺差大,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快,这都为青海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王如松  陈亮 《人口研究》2007,31(2):1-14
区域人口分布态势是由地区资源、环境生态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历史文化渊源决定的。本文在对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数据信息的挖掘和对已有研究资料分析的基础之上对人口变动的生态学机制进行研究,探讨人口、资源、环境耦合与调控的人口生态学方法,为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自然环境保育以及人口生态安全的宏观调控提供科学方法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