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根据先秦时期数词组合方式不同时期的特点及其演变情况,并结合其他方面断代的条件和标准,本文论证了《逸周书·世俘解》是武王克商后不久的作品;今文《尚书》、《仪礼》经文、《春秋》、《周礼》等是战国前期之前的作品;《周易·系辞》、《穆天子传》等是战国早期至中期的作品。其他有争议的作品中《左传》、《国语》应是战国中期的作品;银雀山竹简《吴问》应是战国晚期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文王、武王享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文王、周武王享年几何,本不应是太重要的问题。然而,由于周初历史记载缺乏,使得周文王、周武王的享年问题却又不同寻常。如西周的年代,西汉刘效就根据文、武二王的享年加以推测。如其所据有误,他推测的结论自不可靠;又如周公“摄政称王”问题,武王去世时成王是否尚幼,对该问题的回答有重要影响。而成三年幼与否,却与武王的享年应有直接关联。关于武王的享年,旧有四种说法:(1)《今本竹书纪年》“年九十四。”(2)《小戴礼记·文王世子》:“武王九十三而终。”《御览》八十四引《帝王世纪)同.(3)《路史·发挥》卷四、《…  相似文献   

3.
张恨水<水浒新传>产生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关键时期.作家对<水浒传>、<宋史·张叔夜传>、<说岳全传>等相关材料进行了有意取舍,对张叔夜的形象进行了重新构思与全新描写,使之成为贯穿<水浒新传>始终、占据最重要地位的第一人物形象.饱含了作家对率领民众肩负拯救民族危亡重任、大智大勇大忠大义英雄的热切歌颂与对奸佞误国的强烈批判,使张叔夜这一古代人物具有鲜明的现实色彩.  相似文献   

4.
论《封神演义》中文王、武王形象的理学文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封神演义》中的文王、武王形象是儒家“内圣”人格理想的艺术化身,作者淡化其雄才大略、开国武功,而着重刻画其忠心事主、不尚武力的另一面,从而使他们的形象及其所负载的君道观念具有鲜明的理学文化特征,呈现出以君主道德为历史兴衰与王朝兴替的决定性因素的思想倾向。这与宋明理学对伦常道德的大力倡导,对君主“心术”的极端强调以及对帝王理想人格的设计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5.
一、平息叛乱、稳定社会、巩固西周统治 武王灭商后,想利用殷人内部矛盾,以笼络办法达到巩固西周在新征服区的长久统治,封纣子武庚于殷墟一带管理商遗民,并派自己弟弟管、蔡、霍三叔暗中监视①。武王死,年幼成王继位。国家政局不稳,周公以长老身份“践天子位”,代成王“当国”,即继武王后称王。周公称王当国,在当时条件下是很自然的。其一,西周初称王称候并不严格,侯伯亦有称王,周公既然封于周,称王并不见奇。其二,周公称王乃武王遗嘱。《逸周书·度邑》说遗嘱周公“兄弟相后”,即要周公在他死后继王位,辅佐成王。史载周公是武王诸弟中贤能…  相似文献   

6.
先秦诸子之大禹观试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诸子之大禹观试说黄朴民黄朴民,男,1958年生,历史学博士,军事科学院战略部副研究员。在大禹形象的复原和再现过程中,先秦时期的典籍记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中《尚书》、《诗经》、《左传》、《国语》等主要追述了大禹的生平事迹以及历史贡献,而儒、墨...  相似文献   

7.
"诗"与"志"的关系是中国诗学研究的重要命题,先秦诸子对"诗"、"志"关系多有论述,但从传世文献的记载来看,曾整理、研究过<诗>,对<诗>多有论述的孔子,除"志之所至,诗亦至焉"外,对这个诗学命题并没有表现出更多的关注.因而,上博竹书<孔子诗论>中出现的"<诗>亡隐志"就显得意义非常."<诗>亡隐志"是孔子在春秋时代用诗背景下,对<诗>的文化功能的总结,同时也是在诗、乐分离之后对<诗>的文化功能的再次规定.它在湮没千年之后的重现,既是对孔子<诗>学思想的完善,也是对以"诗言志"为中心的传统诗学体系的重要补遗.  相似文献   

8.
<春秋>三传对于泓之战中宋襄公的行为从大致相同的史实记载中却得出了迥异的看法,原因在于三传各自的性质和思想特点有所不同.其中<左传>的记载有较为鲜明的史学特点,其叙事之中也体现了一种历史的理性.<公羊传>和<毂梁传>更侧重义理的阐发从而体现出经学的特色.但<公>、<毂>对宋襄公截然相反的评价,其根本原因在于二传之着眼点不同.而进一步思考,<公羊传>的推崇理想和<毂梁传>的注重现实是密不可分的,这正体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一种张力.  相似文献   

9.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它记载了夏、商、周的最高统治者在政治活动中所形成的一些诰语、誓词、谈话记录等,是研究三代历史的宝贵资料。其中《尚书·周书》今文十九篇,提供了武王灭商、周公东征、分封诸侯、营建洛邑乃至平王东迁一系列重大事件的第一手史料,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周人是如何巩固其新生政权的  相似文献   

10.
论北魏迁洛鲜卑上层之腐化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书>卷四五<儒林·乐逊传>载北周儒者乐逊曾上书陈事,其中有言: 顷者魏都洛阳,一时殷盛,贵势之家,各营第宅,车服器玩,皆尚奢靡.世逐浮竞,人习浇薄,终使祸乱交兴,天下丧败.  相似文献   

11.
田东奎 《唐都学刊》2005,21(1):88-91
中国古代典籍关于巫术的记载 ,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山海经》、《周礼》 ,而对巫术犯罪的记载则可上溯到秦汉。明清时期 ,继承秦汉以来巫术犯罪立法的经验 ,形成了系统的控制巫术犯罪的法律 ;此时期对巫术犯罪的惩罚力度也有逐渐加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明太宗实录>是以朱棣为传主的帝王专史,为了突出朱棣这个主角,该实录将他的对手建文皇帝塑造成反派配角,对其形象进行了有意的弱化、矮化和丑化,将建文帝描写和塑造成僭伪者和昏君的形象,经常受到朱棣感召的被动形象,以及听任"奸臣"摆布的庸君形象.对建文帝形象的塑造,反映了实录修纂具有主观性的一面.然而,该实录在记载建文事迹时,在不太敏感的内容上也保持了据实直书,也具有客观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3.
<鹿鸣>是先秦雅乐中的经典曲目,流传很广,保存时间较长.先秦时期作为雅乐的一个重要曲目,<鹿鸣>有着固定的篇章和演奏模式,在许多重要仪式中被运用.而琴曲<鹿鸣>则是汉代传统雅乐衰微,琴曲地位提升的产物.雅乐<鹿鸣>和琴曲<鹿鸣>属于两个不同的音乐系统,有着各自的特点和运用场合,不能相互混淆.琴曲<鹿鸣>只是在题目上借鉴了雅乐古题,而在内容及演奏方式上没有关联.蔡邕在<琴操>中对于<鹿鸣>曲的题解,并非是对鲁诗说的简单沿用,而是根据琴曲特性及<琴操>整部书的内容风格所作的精心选择.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8,(2):88-92
在先秦儒家思想中,人民呈现出两种看似矛盾的双重形象。一方面,人民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在先秦儒家的政治理论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人民赋予了君主制存在的价值,民心的向背决定统治者的成败。这时的人民形象是正面的,看起来十分神圣、高大。另一方面,先秦儒家又多次强调人民道德低下、愚昧无知。这时的人民形象是负面的,看起来十分卑劣、渺小。人民的这两种形象可谓是判若云泥。一些学者认为先秦儒家关于人民正面形象的言论是一种政治修辞,神圣、高大的人民是虚构出来的一种幻象,其真正目的是为君主统治服务。人民作为整体好似被先秦儒家推崇,而人民中的每一个个体则被先秦儒家轻视。负面形象才是先秦儒家对人民的真实看法。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其实,先秦儒家既承认人民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决定国家命运的力量,又珍惜人民中的每一个个体的生命价值。先秦儒家认为人民的真实人格呈现出依附性的特征,既可为良民又可为莠民。这要取决于人民所处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15.
《论语》中"道"的语义内涵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它在孔子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儒家著作中"道"的阐释,对于深化孔子思想的研究以及诠释中国古代哲学中儒、道学说极具重要价值.儒家经典文献<论语>是集中孔子思想主张的重要典籍,其中,孔子论及"道"的地方多达90次,且与"君子"、"天下邦国"、"德与仁"、"义"、"礼"等诸多概念相联系,也是指导和衡量这诸多后者的准则.结合<史记·孔子世家>、<礼记>、<淮南子>等史料中有关孔子"行道"的记载可见,前人"忠恕观"、"仁、义观"、"自然规律观"、"统治工具观"等对孔子"道"的解释偏于狭隘,不利于对孔子"道"之丰富内涵的体认和诠释.  相似文献   

16.
严奉利  郭杰 《社科纵横》2008,23(3):102-104
<诗经>中的祭祀诗歌反映出的祭祀先祖礼仪既顺应了天命,又契合了人伦;<楚辞>中的祭祀诗体现出"乐神"、"娱己"的原始精神,既使自然美渗入了人的精神美,也使人的精神美找到了具象的表征物.两者都使人与天地自然达到了高度和谐和统一.两相关照,先秦时期的祭祀礼仪始终关注着"敬天"与"亲人"的主题."敬天"的形式和内容可能有变化,但其最终目的是"亲人".这样形成了"以天亲人"的先秦时期的"天人合一"思想.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文学创作艺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在<诗经>中都有明显体现.<诗经>是真实生活的反映,创作中就要采用现实主义精神真实的反映社会.同时作者歌颂、赞颂一些美好事物,或者幻想美好未来,就要采用浪漫主义精神抒发情感.这两种创作精神结合,构成了<诗经>创作艺术的完美体现.而这种两种创作精神是有其进步性和局限性的,进步性:现实主义精神让人们真实的感知历史真实.浪漫主义精神激发人们对美好未来和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描绘理想的生活蓝图.两类艺术精神结合还可以提高人们对社会的理性认识,使得人们对天帝、鬼神,不再盲目崇信.局限性:两类艺术精神结合得不够完善,而浪漫主义精神体现得软弱、模糊、不鲜明.  相似文献   

18.
周武王征伐商纣,古文献记载很多,但在古铜器铭文中却不曾见。一九七六年三月上旬,在陕西临潼县零口公社西段大队,发现了一个西周铜器窖穴,出土铜器六十件和铜管络饰九十一件,其中一铜礼器名“利簋”,这是到目前为上知道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这件铜器,对武王征商这一历史事实做了记录,是周初铜器铭文记录此事的唯一珍贵材料,因此它一出土,立刻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兴趣,但该钢器铭文文字甚少,很难读懂,现作考释并讲解如下:  从王从武,可释为“ ”,“ ”是武王的专称。 是王字。甲骨文王作   诸形。从这些形体看, ,应是较原始形体,而 则…  相似文献   

19.
宋运娜 《社科纵横》2008,23(9):86-87
<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讽刺文学中最杰出的代表作,作品中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其中理想人物杜少卿对我们了解吴敬梓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金和在其为<儒林外史>写的跋中明确指出:"书中杜少卿乃先生(按:指吴敬梓)自况".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提出:"<儒林外史>所传人物,大都实有其人","杜少卿为作者自况".由此我们了解杜少卿这一形象是解读吴敬梓的关键所在,笔者拟由杜少卿形象解读吴敬梓.  相似文献   

20.
田恩铭 《唐都学刊》2008,24(3):24-26
关于陆贽任翰林学士一职的具体时间,有认为是建中元年(780),也有认为是建中四年(783),实际上很可能是在建中二年(781).两<唐书>对陆贽与吴通玄之争的叙述与唐人的记载不符,应该以唐人记载作为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