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马占山的抗日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占山,字秀芳,祖籍河北省丰润县,一八八五年十一月三十日出生于辽宁省怀德县毛家城子镇。其父为贫苦的牛皮商贩。马占山从小为地主放马,练就了一身骑射功夫。一九○三年,因丢失地主一匹马,被迫逃亡在外,沦为马贼,后为官军收编。一九一一年,在清军奉天后路巡防营统领吴俊升属下任哨长,因剿匪有功,擢升为营长。一九一九年,于东三省讲武学堂毕业。一九  相似文献   

2.
简析宋教仁民初民主制度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延军 《唐都学刊》2003,19(4):103-106
辛亥革命后,中国出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民主热潮,各种制度设计的方案纷纷出笼.其中宋教仁关于民主制度的设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典型地反映了那个时代民主在其实现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表现为制度模式与制度运行支持性条件的脱序;精英政治与大众参与的两难;集权的整合作用与民主的制衡作用的冲突.  相似文献   

3.
杨齐福 《唐都学刊》2004,20(1):159-160
为了强化专制统治 ,民国初年北洋政府举行了四届县知事考试。尽管县知事考试的实效不大 ,且依然不能摆脱浓厚的科举残余色彩 ,但它已初步具备现代文官考试的雏形 ,这体现在它有现代性的考试内容以及一整套考试、录取、考核、管理等章程。  相似文献   

4.
论孙中山与宋教仁的政体分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逢银 《浙江学刊》2002,(6):193-196
辛亥前后 ,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南京临时政府的建制问题上 ,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但在政体模式的选择上却出现了很大的分歧。本文围绕孙中山与宋教仁的政体分歧 ,比较了二者的政体主张及其缘由 ,并在分析民初政体实践的基础上 ,对二者的政体分歧作了简要的评论 ,从中揭示出民国政治及中国政治现代化之“权力与自由”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正> 清政府末年,财政情况不断恶化,收入赤字每年达2000至7000万关两之多。赔款累累,仅庚子赔款一项,连同补息数额、镑亏数额在内,竟达十万万关两,赔款变为外债,为抵补赤字,偿还外债,清政府不断增加苛捐杂税,横征暴敛于民,致使官逼民反,1902年至1911年8月不到十年中,民变达千余次,再加上同盟会领导下的一系列武装斗争,清政府终于垮台。  相似文献   

6.
评李斯政治法律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李斯,楚国上蔡(今江南上蔡西南)人。他和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同是荀子的学生。年轻时曾“为郡小吏”,于公元前247年入秦,先后在秦担任郎、长史、客卿、廷尉、丞相等官职。在秦始皇亲政的整个时期,李斯一直处于主要的辅佐地位。  相似文献   

7.
谈政治文化对政治活动的影响贾建银人类的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同时这种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对社会存在又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和反作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人类学家弗兰茨·博厄斯开始系统探讨文化对人类行为的影响问题,他提出并创立的“...  相似文献   

8.
宋教仁与“间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辛亥革命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政治家朱教仁先生,从1903年筹建华兴会开始,到1913年遇刺殉国为止,在近代中国政治舞台上整整奋斗了十年。在这十年中,他不仅为推翻腐朽的满清王朝、实现民主政治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而且为揭露日本的侵略阴谋,捍卫祖国领土的完整,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写的《间岛问题》一书,有力地表明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表明了他作为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当之无愧的。 本文就《间岛问题》一书的写作动机,以及本书所产生的历史作用,略述一二。一2—(来改仁为什&勇军《门岛问回》一书呢?泣不能不…  相似文献   

9.
贾凌绛 《东西南北》2014,(16):76-77
选举时袁世凯曾派军警"保卫"国会,被国民党议员指其使用武力,权力欲心切,但他当年接受上海《大陆报》的采访时说,自己要做的是华盛顿,并不是拿破仑。他表现得更像拿破仑式的政治强人。在当选正式大总统一个月后,袁下令解散国民党。  相似文献   

10.
对上海资产阶级在“五卅”募捐活动中的表现,流行的观点认为是“很不积极的”,是否定的。《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5年第2期)上,《五卅运动与上海资产阶级》一文认为,“上海总商会公然扣压各地捐款,逼迫总工会同意让工部局电气处和其他英商企业的罢工工人无条件复工”。我们依据掌握的史料,认为情况不是这样。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压抑学生兴趣和热情,影响学生发展思维和智力的状态,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的保持。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环境下,自主探索,讨论总结,获得成功。本文展示一堂试卷评讲课中出现的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12.
瞿秋白生虽短暂,但却在党的宣传领域内显示出卓越的新闻才能。本文旨在通过对瞿秋白大量新闻活动的剖析,充分了解,认识这位革命的宣传家和新闻工作者的思想真谛。 一、于朦胧中开始的新闻实践是瞿秋白寻求真理的桥梁 1899年1月29日,瞿秋白生于江苏常州的一个书香门弟家庭。社会的黑暗,家庭的变故,使青年的秋白饱尝了人间的苦难、做为一个直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文弱书生,他象当时许多知识分子一样,没法摆脱中国文人的“据于儒,依于志,逃于禅”,“儒治世,道治身,佛治心”的模式。他对这一切尚无反抗之力,他苦闷的心情只能在诗词研究,佛教经籍中…  相似文献   

13.
一个国家社会风气的好坏,标志着人民道德水平、文化生活水平的高低,关系到社会秩序的安定和政权的稳固。因此,革命总要对一些社会恶习加以不同程度的改造。辛亥革命中建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的社会——资  相似文献   

14.
新史学兴起的积极效果之一便是淡化了历史学与社会学的边界,人力车夫、舞女、传染病人等"小人物"或"弱势群体"都成为史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拟根据学界尚未使用过的新资料,对民国初年青年会在浙江的扫盲运动,做一详细的论证.文章认为,从董景安到晏阳初、陶行知,民国初年浙江基督教社会公益教育从单纯依赖社会发展到社会和国家共同参与,建构了一个以社会公益教育为主题的公共领域.在此公共领域中,随着失学的贫儿和贫民受教育权利的被满足,平民教育的倡导者们所期待的一个真正的"国民"正在形成中,由此,真正的"民国"亦在形成中.  相似文献   

15.
明王朝建立以后,十分重视学校教育,在南北两京设有国子监,在各府州县以及边疆卫所都建立儒学。学校是培养各级官员的重要场所,《明史·选举志》谓:“选举之法,大略有四:曰学校,曰科目,曰荐举,曰铨选。学校以教育之,科目以登进之,荐举以旁招之,铨选以布列之,...  相似文献   

16.
1965年前后出现的当代政治神学,接受了启蒙运动对国家与社会的划分,对福音作出有利于穷人和发展中国家的解释。莫尔特曼重新审查存在主义神学,反对把具体的经验和对世界的改造推卸给不考虑价值的实证科学,而只为神学保留帕斯卡尔的“心的逻辑”与主体的私人内心世界的主观神学。莫尔特曼赋予耶稣十字架受难以鲜明的政治意义,强调人类目前所遭受的苦难和解放,强调神学的实践性、政治性、批判性、公众性。本文最后指出,宗教信仰并不总是关乎集体,它也有私人内心生活的方面,有其天国、超验、灵魂拯救的方面。政治神学并不能彻底排除或包容神学的其它内容。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毕生倡导和实践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入中国社会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同志在长期的调查研究活动中形成的独特的调查原则、方法和技术是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何发掘这笔财富,使其发扬光大,为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孙克信等四位同志  相似文献   

18.
阿尔伯特·西曼斯基所著的《资本主义国家和阶级政治》一书出版于1978年.美国《经济问题杂志》1979年9月号刊载了这篇评论.译介如下:卡尔·马克思教导说,经济与政治是不可分割的.因此,所有的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都试图实行一种统一的"政治经济",虽则他们在某一特定的研究中,既可能强调经济方面,也可能强调政治方面.遗憾的是,马克思仅仅在经济方面作了系统的阐述,而对  相似文献   

19.
一部政治发展理论研究的力作--评《政治发展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龙 《学习与探索》2004,(1):137-137
政治发展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二战”后,西方国家政治学者就第三世界民族独立国家在政治上的改革、稳定、进步、民主化和现代化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形成了并不统一的政治发展理论。这一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后,也是意见纷纭,莫衷一是。由李元书主编的《政治发展导论》(商务印书馆2001年12月版,30万字)一书吸收和借鉴了以往的研究成果,又不拘泥已有的思维和研究模式,而是从动态的发展视角对政治发展问题进行了全面考察和深入研究。其基本特征如下:第一,体系完整,内容丰富。该书共六部分,十九章。第一部分,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振亚 《唐都学刊》2011,27(3):117-118
人类社会的政治存在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政治意识,人类社会的政治意识随着人类社会政治存在的产生而产生,又随着人类社会政治存在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社会政治意识的历史发展,先后经历了心理型政治意识和思想型政治意识两个历史阶段,从而进到了人类社会政治意识的逻辑层面,亦即形成了逻辑化、系统化的政治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