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政府决策回应机制建设过程中,由于传统决策价值观与当前民主治理以及回应型政府建构之间存在着矛盾与中突,因而需要进行价值理念再造.要建立公共精神优先的价值体系,建立审议式决策回应价值理念,建构以绩效责任为主体的新责任价值观,建设人道关怀与政府伦理的价值表达机制.要通过深植这四项核心价值理念,打造一个高度响应民众需求的政府.  相似文献   

2.
民族地区作为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区,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地区,适应少数民族文化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对于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独特的、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尊重和维护其文化权利,实现民族区域自治,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多元化,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民族地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巨大城乡差距和中部、东部、西部建设的较大差距,且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与群众实际需要相差甚远。民族地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首先要创新体制与机制,包括完善顶层设计,积极探索特色化发展道路、构建公共文化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制度体系和针对公共文化服务在民族地区乡村供需错位、供需缺位和供需不到位的矛盾,实现多方面转变。其次是拓展新路径,实现民族地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共同繁荣。同时应由国家层面统筹规划,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吸纳社会资源,创新城乡共建模式,推出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新工程。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品质化的精神文化需要,而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离不开社区文化治理。在新时代背景下,社区文化治理在行动主体、治理对象、运行机制和治理目标等多方面呈现出新趋势。社会互构论为理解新时代社区文化治理呈现的新趋势提供了理论借鉴。在促进国家、市场和社会的相互型塑、相互建构中推动新时代社区文化治理,有利于满足新时代社区居民品质化的精神文化需要。  相似文献   

4.
宗教与民族相伴而生.宗教对于少数民族的诸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此基础上许多少数民族都形成了特定的宗教文化.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反映了少数民族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精神儒求,以及这种需求在社会生活中的拓展.文化人类学是一门旨在研究异文化的学科,因此,在文化人类学界也有重视研究宗教文化的传统,而且逐渐形成了一些需要关注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化营销是文化与营销的融合,是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对餐饮企业而言,采用文化营销模式,不仅能有效增强餐饮企业的凝聚力,还能够充分满足消费者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企业经营档次和水准,建立稳固的核心竞争力,促进餐饮企业自身文化建设.因而,我国餐饮企业应与时俱进,紧随消费者需求变化,提高企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实施文化营销策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6.
王晖  周勇 《人文杂志》2012,(5):61-66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知识化,知识和信息的生产需要依靠产业来推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由此应运而生。其发展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工农业和服务业本身,另一方面,归根结底也是为了满足人类包括物质文化需求、精神文化需求、人与人平等需求、社会稳定性需求等在内的文化需求。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活动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促进文化需求满足的机制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和组织、观念创新,促进了包括器物,制度和组织,价值和伦理在内文化因子的发展,并最终满足了人类总量日益增长,层次不断提高的文化需求。文化需求导向的研究对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和路径选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经济大潮的兴起 ,社会主义文化市场开始活跃起来 ,各种文化产品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得到创新 ,其生产品种和数量成几何级数增长 ,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消费需要。但与此同时 ,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严重危害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了阻滞作用。文化传播和文化市场的混乱现象亟待治理。本文拟就文化传播和文化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及监管策略作一探讨 ,以求教于专家学者。一在我国 ,文化市场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与其他商品市场一样 ,文化市场也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但文化市场与受自由竞争…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要加快发展新型文化消费模式.消费不仅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一,也是促进人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马克思精神需要理论中,精神需要是人的本质力量确证的重要内容,而消费则是满足人精神需要的重要手段.马克思精神需要理论对新型文化消费模式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当前的文化消费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手段,文化治理是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层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文化润疆视阈下,基层文化治理对于推动社区和谐稳定、满足居民多样化高品质的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基层文化治理中发挥引领作用。社区基层党组织要把握方向:提升基层文化治理的政治引领力;增强认同:提升基层文化治理的思想凝聚力;整合资源:提升社区公共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率;深度参与:提升基层文化治理的群众号召力;价值旨归: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高品质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0.
论节庆文化与节庆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建华 《学术探索》2011,(2):99-105
节庆的产生根源于人类社会的精神生产活动。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节庆活动,不仅是对日常生活的延续,也是人们重要的情感寄托和精神信仰方式。节庆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地方文化形象建设、文化品牌打造和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起到全新的作用。顺应这一趋势,实现节庆产业的可持续和科学发展,能够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实现相关国民经济建设的增长,为实施对外文化贸易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创造、积累并传承下来的灵魂和精神动力.是和谐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少数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是民族地区繁荣与发展的原动力,也是民族凝聚力增强的有力保证。以和谐有序、多元互补、兼容共存为特征的和谐文化的理论基础保证了少数民族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它的核心价值体系是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和谐文化的构建为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陈颖 《南方论刊》2009,(11):97-98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精神动力。人类文明越发展,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就越凸显。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我们必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13.
厦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初见成效,但"善治"结构尚未形成.要健全公共文化投入机制,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发挥财税优惠政策作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壮大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提供优质公共文化产品,推进公共文化城乡统筹,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4.
翻译的最终目的在于使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理解和沟通,促进全人类文化的共同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外国文化不断涌入国内,冲击着国内各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也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少数民族文化翻译逐渐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但是在少数民族文化翻译中依然存在很多文化误读的问题,不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播。为此,针对如何避免少数民族文化翻译中的文化误读进行简要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翻译人员改进翻译工作提供一些有益启示,以不断提高少数民族文化的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5.
郑文姬 《理论界》2008,(10):11-14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我们要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解放思想,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思路和更得力的措施,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切实把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江西社会科学》2014,(5):233-237
长期以来,我国不少地区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处于文化产品供应不足、服务机制缺失的状态。农民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制约着农村的经济活力,同时也影响农村社会的协调发展。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要重视农村社会各领域的全面建设与和谐发展,把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民的文化权利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和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于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农民文化权利、促进农村文化繁荣和社会稳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代社会变革与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变革是社会自身发展完善的本质要求。在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大众传媒的急剧变革,对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了适应环境和时代的变化,现代社会变革呼唤着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治理。跳出时下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研究的微观情结,从社会经济、政治体制、政治文化、传媒等宏观方面探讨社会变革中我国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的治理机制,有利于推进我国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进程,以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文化安全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安全是指文化建设中民族文化增强自身机制的能力和防范风险、化解风险的能力.当代中国的文化安全问题,从本质上讲,就是如何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机体,防御和化解内外风险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价值目标本身就蕴涵了文化安全的需求:对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科学把握;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防范抵御各种腐朽落后的文化观念和陈规陋习.我国目前的文化发展面临非常复杂的形势:既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又要抵御资本主义文化的腐朽落后因素的侵袭;既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又要应对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价值冲突.实现文化安全,必须高举社会主义文化的旗帜,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实行有限度的文化管制和文化保护政策,倡导并努力实践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9.
赵迎芳 《东岳论丛》2019,40(4):12-20
"文化民生"是指文化层面的民生需求,是在人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之后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加强当代中国文化民生建设、解决中国文化民生问题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它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文化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满足民众的精神生活需求的迫切需要。新时代中国文化民生建设,必须从战略上高度重视塑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优质文化供给、促进文化与科技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扩大文化消费和推进文化民生的社会化发展,为满足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20.
经过新农村建设后,农民的物质生活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温饱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此同时,当前我国农村精神文化需求极大,农民迫切希望改善农村文化生活现状,导致我国农村出现物质需求畸形发展与文化需求滞后的不同步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城乡二元体制结构下我们理念的理解和认识的偏差,不同步地发展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结果.对于全面自由发展的人来说,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是不可分割的需求整体.不能分裂地单纯发展物质生活,再发展文化生活,必须同步发展才能培养健全的人和健康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