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是徽州茶崛起的时期,松萝茶作为其中最突出的代表,屡屡见载于古籍,如《茶录》就有这样的评价:“徽郡向无茶,近出松萝茶,最为时尚。”新编《休宁县志》也载:“全国最早名茶之一的琅源松萝,于明隆庆时(1570年左右),由僧人大方创制。”  相似文献   

2.
3.
汪姓在徽州是一个大姓显姓,早在明代《新安名族志》、《新安大族志》就记载微州“十姓九汪”。由此蔓延全国,便出现了如胡适说的,在外地只要碰上姓汪的人,一打听大多是徽州人,或是源出于徽州。歙县有座云岚山,山上所葬者汪华,人称汪王、越国公、汪公大帝,都说徽州汪姓是他的后裔。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云岚山的汪王墓己具有超出了一般墓园的价值,从“两个效益”来考虑,它应是一处深深打上了徽州文化印记极富开发前途的旅游景点。  相似文献   

4.
作家、诗人阮文生日前结集出版诗集《黑白徽州》,给诗界带来了一股清新优雅的风。这里选择他写“徽州古村落”的诗八首,以餮读者。——编者  相似文献   

5.
天上徽州     
清乾隆时著名诗人黄仲则这首诗中的“新安”,即为高处于钱塘江源头山地的徽州。诗句写出了徽州特殊的地理环境,也道出了人们心目中对这片神奇土地——“天上徽州”的崇仰与向往。  相似文献   

6.
王喜茶《风情徽州》近日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金瓶梅》斯书是从徽州人明代兵部左侍郎汪道昆编纂的百回繁本《水浒传》中第23回至26回抄出,演义成100回近百万字的世界名著。  相似文献   

8.
9.
说到中国绿茶,不能不提及徽州松萝茶。徽州松萝在中国绿茶史上,至少有四个无与伦比的制高点。一是始创炒制技术,被誉为“炒青鼻祖”;二是具有独特药效,人称“绿色金子”;三是最早的外销茶,曾随哥德堡号演绎出中国茶叶的传奇;四是统领江南名茶,一度为南方绿茶的总称。  相似文献   

10.
大连理工大学典籍英译研究所姜怡、姜欣两教授以《茶经》《续茶经》英译为研究个案,从美学视角分析译者怎样把握“美译”的内涵。探究典籍英译的美学思想和译者在翻译实践过程中的审美取向,不难发现,译者选用或清新、或朴素、或凝练、或俭约的语言在译文中重现了原文的词句美、音韵关和篇章美,塑造了茶典籍英译的独特韵味。  相似文献   

11.
《金瓶梅》书中描写的饮食文化极其丰富,天南地北,夹杂裹食。大粗一看,北方人讲是北方的饮食文化;南方人又认为是南方的饮食文化,莫衷一是,尚无定论。他们都是在表面上作文章,没有一位深入到被里,翻开被面看清里面的花色,为一已私意而妄断。  相似文献   

12.
13.
羽中和子桐两位少兄要我给《徽州人文读本》作一序言,这可给我出了大难题。本人从未作过序,又没有受过这方面的专业训练。所以迟迟无法下笔。后来,灵机一动。买了几本书,专读序言。于是,领悟到了一些作序的真谛,初步总结有三种情况可循: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2月27日下午.本刊编委在绿洲宾馆会议室举行座谈,市社科联主席汪炜主持了座谈会。专职副主席洪玉良谈了今后办刊的思路,党组书记陈平民代表编委会作了2005年度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打算。市委副书记朱文根同志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5.
汪世清 《江淮论坛》2001,(4):104-110
《十百斋书画录》自成以来迄未刊刻 ,本文据抄本首次披露其详 ,并考证人物 ,钩沉史事 ,旁征博引 ,发明诸多 ,又因全是著力于徽歙之间 ,故于新安画派之出 ,别有所见  相似文献   

16.
在徽州这块神秘的土地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令我们徽州人无比骄傲的与齐白石齐名的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如今又出了一位海内外负有盛名的国画名家汪更新先生。正如悲鸿的“马”,白石老人的“虾”黄胃的“驴”一样,汪老的“虎”和“鱼”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九十年代以来,《人民日报》、《中华英才》、《文汇报》、《解放日报》,台湾的《亚太时报》、《世界论坛报》及香港、澳门等海内外上百家报刊和权威评论家都以“鱼王”、“虎王”冠之。这是当今画坛独一无二的奇迹。  相似文献   

17.
中国《茶经》与日本《吃茶养生记》异同比较特点明晰,《茶经》对日本《吃茶养生记》有直接影响,日本对中国《茶经》养生思想有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徽州社会科学》2005,(3):12-12
2月28日,市社科联主席陈平民、副主席汪炜与市“双拥办”负责人程崭等将新出刊的《徽州社会科学》杂志2005年第2期送进军营,让部队官兵感受新黄山的变化和徽文化的底蕴。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