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智缘 《山西老年》2012,(9):47-47
有一个青年,向一位禅师求教。他说:“大师,有人说我是天才,将来必有一番作为;也有人骂我是笨蛋,一辈子不会有太大的出息。依您看呢?”“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禅师反问。青年摇摇头,一脸茫然。禅师缓缓地说道:“譬如同样一斤米,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它的价值也就迥然不同。在炊妇的眼中,它不过能做两三碗米饭而已;在农民看来,它最多值一元钱罢了;在卖粽子人的眼中,包成粽子后,它可以卖出三元钱;在制饼者看来,它可卖五元钱;在制酒商看来,它可酿酒,勾兑后,能卖40元钱,不过,米还是那斤米。同样一个人,有人将你抬得很高,有人把你贬得很低。其实,你就是你,你究竟有多大出息,取决于你到底怎样看待自己。”  相似文献   

2.
李晓宇 《可乐》2008,(3):65-65
中国有句俗话:"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到了新西兰才发现,鞋合不合适,医生更清楚。新西兰有好几家鞋店,专门卖"健康鞋"。其中  相似文献   

3.
下金蛋的鸡     
《阅读与作文》2009,(1):22-22
有天早晨,吃惊不已的老婆婆大喊大叫:“老爷!老爷!不得了了!我们家的母鸡生下金色耀(y&;#224;o)眼的蛋呀!” 从此,母鸡每天都生下一个金蛋,并且卖了很高的价钱。  相似文献   

4.
郑人买履     
“郑人买履”这一成语,人们用它讽喻那些只相信教条,不顾客观实际的人。“履”(lǚ)是鞋的意思。“郑人”是指郑国人。传说从前有个郑国人,他打算到集市上去买双鞋。郑人先量了一下自己脚的大小,做了一个尺码。因为临走时粗心大意,竟把尺码忘在了家里。郑人来到集市上,找到了卖鞋的地方。他正要买鞋却找不到尺码了,心想大概是忘在家里了。于是他就对卖鞋的说:“我把鞋的尺码忘在家里了,等我回家取来尺码再买吧!”说完,就急急忙忙往家里跑。郑人匆匆忙忙跑回家,找到了尺码,又慌慌张张地跑到集市上。可是,这时天色已晚,集市已经散了。他白忙乎…  相似文献   

5.
达洲 《可乐》2008,(1):1-1
在这个世界上,交朋结友若依性情来挑选,人有血性堪为友。人生在世,若想有所作为,选择有血性的人做朋友能助你成功。《三国演义》中张飞张三爷,是一典型血性男儿,少有大志的刘备要不是遇上他,可能终身卖鞋。  相似文献   

6.
有位老禅师经常告诫他的四个弟子:没有师命,任何事不可为。一天,师徒五人动身到一个很远的城镇去。老禅师在乘坐的牛车上很快睡着了,牛车摇曳,老禅师的头巾在一摇一摆中脱落了,但禅师浑然不觉。当禅师醒来,摸摸光秃秃的脑壳,追问弟子情况时,弟子如实告知:没有师命,任何事不可为。  相似文献   

7.
老鞋匠     
乔芳在商场买了一双皮鞋,没穿一个星期就出了毛病:一只后跟脱落,一只底边脱线,鞋头裂开一个大口子。于是,她气呼呼地拎着这双皮鞋找到商场,谁知那个卖鞋的柜台已转租给别人了,她只好拎着皮鞋来到新村路口的修鞋摊。 修鞋匠是一位老人,两鬓已灰白,面颊红润。他见乔芳拎着鞋站在摊前,忙放下手里的活,接过皮鞋看了看问:“这双鞋穿多久了?”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服装城内,近万个摊位前每天都被熙熙攘攘地人群簇拥着,而最引人注目的却是一位卖鞋的个体户。他身后一块木牌上写着:本摊销售实行信誉卡。笔者凑到摊前,只见摊主正忙着递鞋、找钱、填写信誉卡,生意红火着呢。他顺手递过一张信誉卡,上面盖有“淄川消费者协会淄城市场监督站”的红色大印及  相似文献   

9.
NIKE不是简单的“卖 鞋的”,它有特定的对象 ——中国中学生,从宣传 美国文化和价值观着手, 成功打开和控制了中国运 动服饰市场。  相似文献   

10.
<正>南唐时,宫中有位叫窅娘的妃子,能歌善舞,李后主对她宠爱有加,专门用黄金为她制作了一双高六尺的莲花鞋。得到如此恩宠,窅娘喜不自禁,可是莲花鞋太小,根本穿不进去。为了不负隆恩,她便用白绸将脚紧紧缠绕,缠成一个月牙形,这样,便可勉强穿进去。穿着莲花鞋跳舞,果然婀娜多姿,李煜  相似文献   

11.
挂历     
李建珍 《社区》2008,(21):60-60
家藏最旧的一本挂历是1973年的,那是小时候最疼我的一个老婆婆送给我的,因为那一年我出生。这本双月挂历印的都是玉雕:玉鼎、玉壶、玉链、玉鸟笼、玉假山……我第一次见识晶莹剔透、温润含香的美玉是从这里开始的,我稀奇世上竟有如此好看、好玩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尘缘     
有一个年轻人,穷困潦倒,他感到尘世灰暗至极,便产生了轻生的恶念。一个朋友指点他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禅师,希望他能从禅师那儿得到一些点拨。年轻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一条大河边,寻找到了那位禅师,并把内心全部的苦痛倾诉一番。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哭     
有一个地方,住着母子二人,儿子出外打工挣钱多年。老婆婆好不客易盼来了儿子的一封信,可自己不识字,她决定到村里的老师家去请教。她走到一座小桥上,碰见一位年轻的小伙子。老婆婆急于想知道儿子的消息,便把信交给小伙子,请他念念。谁知小伙子只念了“妈妈”二字,就掉起眼泪来。老婆婆忙问:“小伙子,是不是我儿子出事了?”可那小伙子眼泪还是一个劲地掉下来。老  相似文献   

14.
地狱与极乐     
有一地方首长去拜访白隐禅师,请示佛门常说的地狱与极乐是真实的呢?或是一种理想?并希望禅师能带他参观到真实的地狱与极乐。白隐禅师立刻将脑中所能想  相似文献   

15.
万物的心     
每次走到风景优美、绿草如茵、繁花满树的地方,我都会在内心升起一种感恩的心情,感恩这世界如此优美,如此青翠,如此繁华。我常觉得,所谓“风水好”,就是空气清新、水质清澈的所在。所谓“有福报”,就是住在植物青翠、花树繁华的所在。我们眼见一株草长得青翠,一朵花开得缤纷,这都是非常不易的事,要有好风水,好福报,受到美好心灵的照护,唯有体会到一花一草都象征了万物的心,我们才能体会禅师所说的“青青翠竹皆有精魄,郁郁黄花无非生灵”的真意——每一株竹子里都宝藏生命之光,每一朵黄花里都开满了智慧呀这我们所眼见的万象,看起来如此澄美…  相似文献   

16.
货币的故事     
同学们有没有想象过货币的旅行呢?一个小孩子想买汉堡包吃,便拿着钱来到汉堡店,于是这张纸币就走进了汉堡店。之后,这张纸币被当做工资,发给了在汉堡店打工的年轻人。年轻人把它揣进口袋,带到了卖鞋的商店,这张钱又被当做买鞋的货款,  相似文献   

17.
禅语     
古代有位老禅师,一天晚上在禅院里散步,忽然发现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就知道: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这位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搬开椅子,就地蹲着。一会儿,果然有一位小和尚翻墙。黑暗中  相似文献   

18.
杨梅 《今日南国》2007,(16):78-78
菲律宾地处热带,终年炎热潮湿,国民素有穿拖鞋的传统。无论在高档购物中心的名牌鞋店还是卖鞋的地摊上,拖鞋总是无可争议的主角。如果有机会走访菲律宾的"拖鞋之都"里琉镇,你甚至还能看到一年一度的"拖鞋时尚秀"。  相似文献   

19.
禅师的道理     
《北方人》2007,(4)
有一位父亲很为他的小孩苦恼,都已经十六岁了,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有一天,他去拜访一位禅师,请求这位禅师帮他训练他的小孩。  相似文献   

20.
谁的罪过     
有一位居士看到一个船夫将沙滩上的渡舟推向江里,准备载客渡江。此时刚好有一位禅师路过,这个居士上前请示道:“请问禅师,刚才船夫将舟推入江时,将江滩上的螃蟹、虾、螺等压死不少,请问这是乘客的罪过?还是船夫的罪过?”禅师回答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