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以论证我国目前在全球经济危机下所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社会总需求是影响经济的主要因素,消费和投资是国内需求,出口是国外需求,这三个经济变量都以不同程度地影响经济增长。本文通过数据定量分析了消费(CU)、投资(1)、出口(EX)三个变量对我国GDP的贡献,同时分析了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从而论证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外商投资与我国的宏观经济 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宏观经济首要解决的是经济增长问题,这也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初衷所在.外商投资作为重要的外部资金来源,弥补了我国的资金"缺口",理应能增加产出,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推动进出口贸易的扩大,同时对国民经济的其它方面产生连锁反应.下面我们以实际利用外资额为自变量,运用经济计量模型,分析其对GDP、就业人数、进出口贸易额、外汇储备量、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朱曼玲 《统计与预测》1999,(3):31-33,48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外贸进出口额以年均14%的速度迅猛增长,已脐身世界十大外贸强国之列。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为探索广东外贸增长的影响因素,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本文运用经济计量方法,以影响外贸进出口的几个主要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建立、分析进出口回归方程。预测出未来五年广东外贸进出口额。一、外贸进出日影响因素分析对外贸易受国民收入、汇率、税率、利用外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对进口、出口影响较大的9个指标(见表一),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利用TSP软件,进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王珏 《统计研究》2024,(2):29-39
本文利用基于普适引力模型得出的贸易增长4因素分解方程,识别了我国对太平洋沿岸18个国家1998—2019年间进出口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及其动态变化。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增长是我国对亚太地区进出口的主要驱动因素,在进、出口方向的贡献均超过60%;贸易成本下降对区域贸易增长的贡献有待提升;我国对太平洋沿岸地区的贸易分解结构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内同质性。此外,多边阻力项在我国对亚太地区进口增长中起到阻碍作用,表明我国同期还从世界其他地区大量进口产品;而多边阻力项在我国出口增长中的影响相对较小。贸易壁垒对中美贸易的阻碍在2013年之后持续增强,尤其是在我国对美国的出口方向。本文在贸易效应识别和测算领域提供了新的统计分解模型,研究结论为我国未来区域合作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萍 《中国统计》2004,(8):29-31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产业结构的迅速调整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促使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世界服务贸易的蓬勃发展中,中国服务贸易的状况如何,本文对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作一国际比较。中国服务贸易总量的国际比较1990年以来,世界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根据WTO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1.76万亿美元,进口1.74万亿美元,分别比1990年增长了1.25倍和1.23倍。其中,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进出口分别增长了1.69倍和1.45倍,发达国家增长率分别为1.11倍和0.99倍,发展中国家进出口增长分别比发达国家快58个…  相似文献   

6.
消费需求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呈现的“买方”市场特征越来越明显,消费需求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从影响GDP增长因素来看。主要有三个:即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而现实的情况是,由于世界经济增长缓慢,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环境的变化,出口将面临着由于贸易摩擦和汇率变化带来的成本上升,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出口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未来经济增长应以内需拉动为主。  相似文献   

7.
文章根据1993~2007年中国东、中、西部29个省、市、自治区组成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异质协整和因果检验等方法检验了中国FDI、进出口贸易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地区的FDI、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都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东部地区各因素与经济增长构成了良好的反馈效应;在中部地区,除FDI外,进出口贸易均是地区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并且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还形成了稳定的反馈效应;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构成了FDI、进出口贸易的Granger原因,而反馈效应仅出现在进口贸易上.  相似文献   

8.
今年以来,主要经济体发展分化态势愈趋明显,在国际环境发生明显改变的背景下,不确定性等风险因素明显增多,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四川经济总体保持平稳,但需求不足等问题开始凸显。展望未来,中美贸易关系变化仍是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最大变量,为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国宏观政策微调加快,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有望增强。  相似文献   

9.
采用面板协整方法对我国18个省市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定的面板协整关系,进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在全球经济复苏和国内需求强劲的拉动下,我国经济承接上年快速增长的势头,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与全国外贸进出口整体形势一样,2004年前天津口岸进出口贸易继续保持着十分活跃状态,进出口总额再创新高,一举突破60017亿美元大关。据海关统计,2004年天津口岸进出口额为678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同),增长47%。其中,进口293亿美元,增长45.1%;出口385亿美元,增长48.6%:进出口相抵,外贸顺差92亿美元。  相似文献   

11.
首先运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分析指标变量的平稳性,其次对各指标变量建立VAR模型,利用脉冲效应函数和方差分解以及Granger检验进行分析,得出进出口商品总额对CPI的直接影响较小,但间接影响不容忽视且影响期长。  相似文献   

12.
魏浩  刘吟 《统计研究》2011,28(8):34-42
 本文利用全球125个国家的统计数据,分所有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亚洲发展中国家四个层面,实证分析了进出口贸易对世界各国以及不同类型国家国内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作用以及在影响收入差距所有因素中的地位。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所有国家来说,进口和出口对国家内部的收入差距影响系数较小且不显著,金融发展程度因素和高等教育因素是影响国家内部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2)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进口和出口因素是影响国家内部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进口因素和出口因素的影响系数比较大且都比较显著,进口增加有利于扩大收入差距,出口增加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经济自由度也是影响发达国家国内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3)对于所有发展中国家来说,进口和出口因素对国家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系数较小且都不显著,只有外商直接投资因素和基础教育因素具有显著性。(4)对于亚洲发展中国家来说,进出口贸易因素是影响亚洲发展中国家国内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进口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出口扩大了收入差距,与所有发展中国家的考察结果相比,进出口贸易对亚洲发展中国家国内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更大,且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3.
选择跨国样本数据,采用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算了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并采用广义矩估计方法(GMM)检验了知识产权贸易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整体样本中知识产权出口显著促进了贸易国环境结构效应改善,知识产权进口显著促进了贸易国环境技术进步。分组检验发现知识产权进口和出口均显著促进了知识竞争力强国的环境技术进步,知识产权进口显著促进了知识竞争力弱国的环境结构效应改善。  相似文献   

14.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能源消耗指标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工作的约束指标。本文利用投入占用产出技术分别提出了生产、生活以及进出口贸易领域的能耗指标,即:生产综合能耗指标,人均生活综合能耗指标和进出口完全能耗综合指标,并且利用能源投入占用产出表进行了模型分析。实证分析表明,新的能耗指标在国内外生产生活和进出口贸易领域的能源问题上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阐述了进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理论上主要从当前的国际环境及中国的国情两方面论述了适当增加进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实证上则是利用动态分布滞后(ADL)模型对进口与GDP关系进行协整分析并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ECM)进一步说明进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后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建议:中国应适当增加进口以解决当前存在的贸易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丽芳 《统计研究》2001,18(9):20-22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速度增长,成为拉动国民经济的主要因素之一。从1980年到200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从381亿美元增加到4743亿美元,增长11.4倍,年均增长13.4%,外贸依存度(外贸总额与GDP的比值)也从13%提高到44%,我国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也从0.9%迅速提高到3.9%,我国在世界贸易大国中的排位也从第26位大幅上升到第7位。按不变价格计算,20年间,我国对外贸易总量年均增长11.1%,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为8.9%。 然而,如何平衡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却并不存在公认的一致的分析方法,不同的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7.
刘洪铎等 《统计研究》2021,38(12):61-76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如何纾解疫情不利冲击以推动国际贸易步入复苏的快车道,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亟需共同应对的重大议题。本文基于跨国月度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贸易的冲击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在一般均衡条件下探析其贸易福利效应。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对跨国进、出口贸易活动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基于进、出口方双边层面的关税等价转换结果来看,疫情所引致的进、出口贸易遏制效应分别相当于加征0.175%~5.913%、0.186%~6.275%幅度的关税;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新冠肺炎疫情主要通过加剧供需端冲击、引发贸易壁垒、催生不确定性风险等渠道对全球贸易造成负面影响;基于一般均衡贸易影响(General Equilibrium Trade Impact,简称“GETI”)框架的反事实分析显示,消除新冠肺炎疫情在跨国范围内能够带来0.3%~3.48%不等的贸易福利改善效应,中等收入经济体从中获得的贸易收益略大于高收入经济体。本文有助于丰富和拓展流行病学、国际经济学等交叉领域的研究内涵,同时对于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卫生治理亦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耿超 《统计研究》2010,27(10):63-65
 本文通过将十年来中国外债余额及变化量与国际收支主要项目的贸易进出口、外商来华直接投资和货币供应量(M2)之间的关系进行量化相关性分析,发现M2与外债的相关性更为明显,而非通常认为的进出口或直接投资,并进而得出需更加关注货币政策与外债之间联系的结论。这对我国外债管理实践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参考。同时,由于目前外债数据披露还不充分,相关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95-2013年BACI数据库HS-6分位5017种产品218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大样本数据,构建出口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网络,从“关联”的角度考察国家在整个出口边际网络中的身份和地位,并探讨国家在二元网络中身份匹配的适度区间。研究结果表明:扩展边际网络存在“轴心-辐条”的格局特征,而集约边际网络的结构分布比较均衡,中国在扩展边际网络中处于“桥梁”和“枢纽”地位,但出口和进口对象还需进一步多元化。一国应实现与其出口广度相匹配、适度的出口强度。尽管中国出口的产品-国家组合已比较广泛,但在纺织服装和鞋类产品、其他低技术产品、加工产品、工程产品、电力设备这些产品出口集中程度仍超出适度的范围。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中美贸易失衡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中美贸易失衡是否因人民币汇率调整而缓和这一问题,利用1980-2008年的年度贸易数据对中美贸易进行协整分析,检验汇率变动与出口贸易之间的马歇尔-勒纳条件并不满足,即人民币升值并不能改善中美贸易失衡。中美贸易失衡是中美双方进出口结构、贸易政策等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逐步调整两国贸易结构和进出口政策是解决中美贸易失衡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