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一、农民收入状况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萧山农民收入增长迅速,从1980年的229元增加到2005年的9498元,年均增速为16·0%。1·农民收入的构成。农民收入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随着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壮大,农民工资性收入比重日益上  相似文献   

2.
影响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世纪之初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继续扩大.文章利用山东省城镇住户调查资料,从收入构成的角度对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工薪收入依然是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主体,但其贡献率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并且其边际影响为负:借贷性收入虽然在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远远小于工薪收入所占份额,但由于分配格局的高度不均等,其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率在2006年超过了工薪收入,成为了导致收入差距的最大因素,并且边际影响始终为正:经营性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在城镇居民收入中的比重不大,对总收入差距的影响较小,但从发展趋势上看,这两项收入占城镇居民总收入的份额以及对总收入差距的贡献以递增幅度逐步增大,并且边际影响始终为正.因此,我国未来规范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应是增加劳动收入在宏观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政府增加对低收入阶层转移支竹的水平及覆盖面等.  相似文献   

3.
陈宇峰 《浙江统计》2002,(11):35-37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经济形势达到良好的发展:总体经济迅猛发展,工农业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特色优势进一步显现。尤其是农村地区经济都实现了高速平稳增长的态势。浙江农村居民年总收入从1985年的719.97元上升到1999年的4792.98元,共增长了6.7倍。值得注意的是,来自纯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小:近几年来的比重下降到1/5左右,而其增长速度仅有8.69%,明显低于13.47%的总收入增长速度。这些现象足以表明浙江农民收入已经从以农收入为主逐渐转向以非农收入为…  相似文献   

4.
提高工薪所得税免税额一定能降低收入不平等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洪兴建 《统计研究》2007,24(5):29-35
 为了更好地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中国新的工薪所得税免税额由原来的800元提高到1600元。本文首先着重研究了收入不平等测度中的基准收入,借助基准收入和免税额的各种位置关系,从理论上分析了提高免税额未必能降低不平等。最后,利用2004年中国176个细分行业的工薪数据和Gamma分布的特征,本文实证分析了免税额由800元提高到1600元后的收入不平等变化。实证结果表明,免税额提高后职工的收入不平等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5.
广东农民收入增速趋缓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 ,广东农业和农民收入问题比较突出 ,主要是农产品价格下降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农业收入减少 ,支撑农民增收的能力下降。本文在分析“九五”期间广东农民收入结构变化的同时 ,重点剖析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探讨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思路和途径。一、农民收入结构变化情况“九五”期间 ,广东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据调查 ,2 0 0 0年广东农民人均纯收入 36 5 4.48元 ,比 1995年增长 35 .4%。收入结构变化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1.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比重下降 ,工资性劳动报酬收入比重上升。目前 ,广东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仍然是农民…  相似文献   

6.
大丰城镇居民饮食消费正由原来的饱餐型向营养型、新鲜型、简便型转变。大丰居民的食品消费一向以米面为主,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居民在食品方面更讲究多样化和营养化,由主食化向副食化转移的趋势非常明显。大丰市统计局城调队抽样调查资料表明:1997年大丰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1860元,比1991年增长1.62倍,在居民食品消费中,人均主食支出185.5元,比1991年增长1.57倍;人均副食支出1090.l元,比1991年增长1.69倍。其比重的变化,1997年主食的比重为10%,副食的比重占到58.58%,与1991年相比显变化不大,但动物性食品以及奶…  相似文献   

7.
目前呼市不同行业之间 ,不同所有制之间职工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家庭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高收入居民家庭已步入小康生活水平 ,低收入户仍处在贫困范围之内。同时居民家庭的收入来源也从单一的工资性收入逐渐转向多渠道、多元化方向发展。1、高低收入户居民收入情况。据调查  相似文献   

8.
一、兵团职工收入现状 兵团职工家庭收入的60%左右主要来自第一产业收入,即承包收入和庭院经济收入,而来自二、三产业的工资性收入和个体经营收入偏低。2009年兵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29.37元,比上年增加9.23%,  相似文献   

9.
建国五十年来 ,忻州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度增长 ,在职工工资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增加。抽样调查资料显示 ,1998年 ,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3175元 ,比建国初期 1952年的 10 3 .7元增加 30 71.3元 ,增长 30 .6倍 ,平均每年递增 7.7%。五十年的发展变化 ,全区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呈现如下特点 :一、改革开放的二十年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从 1952年到改革开放前 1978年的二十六年 ,忻州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增加 182 .6元 ,增长 1.76倍 ,平均每年只递增 4 .0 %。而…  相似文献   

10.
张宏性 《统计研究》1994,11(2):64-67
我国职工工资增长模拟预测模型张宏性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企业职工的经济收入普遍提高,并且由过去单一的工资表收入改变为以基本工资、岗位津贴为主,兼有奖金、实物及企业外收入等多种形式收入。随着工资制度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职工个人间工资收入水平将逐渐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浙江经济快速增长,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演变的趋势,是初次分配逐渐向企业倾斜,居民收入比重下降较快;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慢于经济增长,占GDP的比重显著下降;同时,国民收入在分配中快速向政府倾斜,政府财政收入增长超过GDP增长.全省国民收入分配与全国主要省市比较,政府收入比重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整体水平与全国相当;同发达国家相比,浙江居民初次分配收入的比重严重偏低,企业和政府的比重明显偏高.这样不利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经济.建议采取增加企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等措施,加快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12.
文摘     
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情况表明,改革开放16年来,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发生很大变化.这16年中,居民个人收入增幅最大;农村和城市收入增长分阶段有所不同,各种所有制经济收入增长也有一些差别.据统计,从1978年来1994年中,绝大部分年分里国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由1978年的31.6%下降到1990年14.5%;而居民个人收入和集体收入则呈上升趋势.居民个人收入所占比重由49.3%迅速上升到61.7%;集体收入比重由19.1%上升到23.8%.  相似文献   

13.
城乡差距及其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城乡差距的现状 (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总体格局.改革开放以来,在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鼓舞下,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整体水平显著提高,消费水平与收入水平同步增长.1978-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4元增加到6280.0元,增长了18.3倍;生活消费支出由313.4元增加到4998.1元,增长近16倍.  相似文献   

14.
温国强  冯霞  赵俊 《山西统计》2003,(10):20-20
改革开放以来,太原市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实现了两大历史性的突破。20世纪80年代,太原市提前两年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的目标,基本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80年的1075元增加到1990年的3549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近1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0年的384元增加到1990年的1573元,增长4.1倍,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0年的156元增加到1990年的763元,增长3.9倍,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5倍。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成倍增加,品位提高,由70年代被人们称为“老四件”的“…  相似文献   

15.
一、服务业发展现状及贡献 石嘴山市服务业在改革开放以后正常发展,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80年的16.4%上升到2000年的28.4%;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由1990年的16.9%上升到2007年35.3%。2008年服务业增加值总量达到51.56亿元,比上年净增近10亿元,在2003年基础上实现总量翻番。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的62.0%。  相似文献   

16.
一、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现状 1.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逐渐扩大.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经历了由逐渐扩大到逐渐缩小,再由逐渐缩小到逐渐扩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九五”期间,经济改革继续以深化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基本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抑制,并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收入分配政策由单一的按劳分配向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转移。我省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迈向小康。1995-2000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003元增加到5894元,增长了47.2%,平均每年增长8.0%,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每年实际增长5.5%,实际增幅比“八五”期间的4.1%高1.4个百分点;人均消费性支出由3429元增加到4856元,增长41.6%,平均每年增长7.2%,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每年增长4.7%,实际增幅比“八五”期间的4.0%高0.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实施工业强省战略 促进四川经济发展新跨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是时代的选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经济内涵是:到2020年使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并相应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城市化进程和缩小收入差距,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足。而要实现这一鼓舞人心的奋斗目标,其经济基础就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工业化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由以农业经济为主过渡到以工业经济为主的一个特定历史阶段和发展过程。工业化不仅意味着大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及大幅度增加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而且意味着将工业的社会化大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9.
《青海统计》2009,(3):43-43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经济总体仍保持了较快增长。2008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22.19亿元,同比增长14.7%,增速高出全省2个百分点,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为43.91%;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比重为38.01%,增速高出全省4.2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省的比重为67.23%,增速高出全省0.9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高出全省281元,增速低于全省1.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高出全省882元,增速高于全省1.9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近五年来,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总额和人均经费)呈逐年增长之势.技术开发经费筹集额由1 995年的427.4亿元提高到1999年的665.4亿元,增长了55.7%使用额由365.8亿元提高到567.2亿元,增长55.1%;R&D经费支出由141.7亿元提高到249.9亿元,增长76.4%.技术开发经费的主要来源有政府资金、企业资金和银行贷款等.从1995年到1999年,企业资金比重由71.5%提高到76.7%,增加5.2个百分点;银行贷款比重由17%降至12.6%,减少4.4个百分点,政府资金比重由6.3%改变为7.5%,增加1.2个百分点.技术开发人员人均拥有技术开发经费(筹集额)由1995年的3.46万元增加到1 999年的4.58万元,增长32.4%;人均使用额由2.96万元增加到3.9万元,增长31.8%;人均劳务费由5243元增加到7613元,增长45.2%;人均新产品开发经费由1.34万元增加到2.09万元,增长56.0%;R&D人员人均拥有R&D经费(支出额)由5.45万元增加到5.84万元,增长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