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反垄断私力救济是弥补反垄断法公力执行不足,克服公力执行失灵的有效手段,私力救济与公力救济相互协调配合,可以弥补反垄断主管机构执法过程中的一些不足,最终实现反垄断法目标.从私力救济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国外立法例等方面入手对我国反垄断法私力救济制度进行深入探讨,就私力救济制度的模式选择问题、私力救济制度的执行主体问题、私力救济的救济方式问题展开探讨,以期更好的实现反垄断法所追求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2.
私力救济之所以有旺盛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具有公力救济所无法完全替代的价值.通过对私力救济价值的描述以及我国当前的现实国情,可以发现,在实现法治的基础上发挥社会成员的自治性,在注重法律的公正性的同时兼顾效率原则,建立公力救济为主、私力救济为补充的多元救济机制,正是私力救济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3.
论私力救济     
私力救济制度对公权力行使具有限制作用,对我国法治建设具有积极作用和价值,应完善我国私力救济制度,发挥其在民商事活动、培育市民社会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于民事权利的保护,可以分为公力救济和私力救济,私力救济又可以分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和自助行为,而我国法律并未对自助行为作出规定,本文论述了自助行为的含义、历史沿革、法律价值并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交往的不断深化,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纠纷也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公力救济、私力救济和社会救济是我国民事权利保护的三种方式,其中公力救济是最权威的救济方式。然而,随着各种矛盾冲突的增多,而且国家司法资源有限,公力救济的不足也日益凸显,因此需要其他救济方式来弥补公力救济的不足,更主要是为了及时解决一些简单的民事纠纷,化解社会矛盾。私力救济是原始的救济方式,被很多人认为是落后和野蛮的,但实践证明,合理并合法地行使私力救济可以更好地保护民事权利。因此,在我国目前的国情下,只有在立法中平衡公力救济与私力救济的关系,使二者形成良性互动,相互补充,才能建立起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才能有效解决纠纷,稳定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6.
私力救济抗辩是特指在有关互联网不正当竞争民事纠纷案件中,针对原告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指控。如果被告被指控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仅仅是针对原告在先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采取的必要的、合理的救济手段,则被告可以据此对抗原告请求法律救济的权利。私力救济抗辩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一是互联网市场及其竞争特点是决定性因素;二是承认私力救济抗辩有助于形成互联网市场中的商业道德;三是承认私力救济抗辩对互联网市场竞争秩序不会造成实质损害;四是承认私力救济抗辩不会冲击公权力对互联网市场竞争的监管。私力救济抗辩应当具备如下严格要件:一是存在在先的互联网环境下不正当竞争行为;二是互联网环境下不正当竞争行为具有威胁性和紧迫性;三是私力救济的行为具有即时性;四是私力救济的行为对象仅针对作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五是私力救济的行为性质具有防御性、保守性。符合这几个要件的私力救济抗辩,可以抵消原告请求损害赔偿和禁令救济的权利。   相似文献   

7.
如何对无效行政行为进行救济,是理论界尤其是实践界颇为棘手的一个问题。笔者在论证私力救济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以私力救济(相对方行使抵抗权)和公力救济(相对方提起确认无效之诉)相结合来对无效行政行为进行救济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法社会学的角度详细探究了私力救济所产生的社会根源和其它成因,提出应在法律的许可限度内,允许公民在一定规则和司法的合理引导下,通过私力救济解决问题,使公民合理地享有私权自治处理纠纷的权利与可能。  相似文献   

9.
技术措施是一种有利于及时维护权利人利益的私力救济方法,但又不可避免地侵犯了社会公众的合理使用权等合法权益.这样,作为社会公众的个体便试图也用私力救济方式即规避技术措施的手段来维护个人利益.这两种私力救济方法实际上体现了一种动态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0.
公力救济是法治社会实现债权的最好方式。我国公力救济的方式主要有诉讼、仲裁和强制执行。当前我国公力救济中存在着保护范围有限和诉讼成本过高等弊端 ,应通过进一步完善诉讼和执行制度、加大执行力度、拓宽债权私力救济渠道等措施 ,加大债权公力救济的力度。  相似文献   

11.
民族文化具有历史客观性 ,是文化认同的基石。但是 ,不存在“纯粹的本地生产的”民族文化。由于传统文化的遮蔽效应 ,少数民族诗歌在对民族文化“自足性”的连续展示和再现中削弱了文学自身的创造性。怎样处理诗歌中文化的自我和他者的问题 ,成了少数民族诗歌文化认同的关键。文化认同具有时间性 ,应该在自我和他者的复杂对话关系中树立“有意义的他者”观。而正确处理文化阐释权问题有利于避免跌入文化民族主义的泥潭  相似文献   

12.
网络主题探究模式(webQuest)即学生通过网络来寻求解答某个问题的相关材料或者解决方案。通过对网络主题探究模式,与学习主体的自我效能感关系的探讨,认为这一新的学习模式与传统大学英语学习模式相比具有很多优势:它不仅使学习形式多样化,使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随良好的学习成果而提高,而且可以加强师生联系,帮助学习者实现从单纯的课堂学习到自主探究学习的过渡。  相似文献   

13.
公共性为“自我”实现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实现问题不仅是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论题,而且是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也是人的问题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也就是说,"自我"的确证、实现要以成就"他我"、"共我"为条件,成就"他我"、"共我"就是"为他"。这种"自我"在确证、实现自己中所要体现出的为他属性,在我们看来,可以称之为人的公共性。公共性为"自我"实现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价值多元化的当代社会,由于人的公共性陷入困境和危机,因而使得"自我"实现问题越来越突出,人的公共性问题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有人发出主体性黄昏的哀叹。因此,就人的公共性与"自我"实现的关系问题进行探索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自学考试是我国终身教育体系不可或缺又亟待加强的重要环节.自学考试只有把握自身独特的社会定位,才能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为国民素质的提高,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社会工作是以助人自助为价值理念,运用专业技能帮助弱势群体、困难群体,挖掘个人潜能和恢复个人、群体、社区发展功能的职业活动。本文分析了青海独特的多元文化背景下社会建设中的突出问题,阐述了社会工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提出了预防、解决社会稳定问题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使用价值的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价值的两重性指的是有用性和稀少性。依据使用价值的两重性假说,可以推导出商品价值边际递增的性质;可以证明马克思的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理论;可以分析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动态对立统一关系,财富分配理论和价值分割理论的对立统一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通过使用价值的理论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变革中的新问题能够得到比较圆满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心理学派立场出发,着重论述了"二语动机自我系统"这一理论新视角和实证研究展望。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以自我可能理论以及自我不一致理论为基础,兼容社会心理学派与社会文化学派的理论,以理想二语自我、应该二语自我和二语学习经验三个维度为二语动机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和新的理论支持,体现了对学习者整体"人"的关注以及对于多元性、动态性的注重。这一趋势为我们考察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英语学习者的社会心理提供重要的启发。  相似文献   

18.
禅宗思想的主要内涵有“自性论”、“顿悟说”以及它的语言观。在本质上禅宗不是宗教。在18、19世纪抵制西方宗教在东方尤其是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作为东方文化的精髓,对西方哲学和美学的发展尤其是对中后期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深层次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财务管理实务工作中,有两大基本技术支柱:时间价值、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前者以确定的现金流及其价值评价为己任,后者则以未来现金流的不确定性及其价值评估为目标。本文仅就时间价值的计算关系为讨论对象,目的是捋顺众多时间价值计算关系式之间内在联系,使之便于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20.
苦恼意识是源自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一个概念。由于自我意识的一分为二,处在同一自我意识内的双方能够为彼此所意识到却无法统一,强烈的分裂导致苦恼意识。黑格尔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转型的时代,这与当代中国所处的改革转型期有诸多相似之处。黑格尔试图解决的苦恼意识问题,同时也具有现代性的特征,它成为现代人无法摆脱的忧虑。苦恼,不仅仅是认知问题,同时也是价值问题,故这一问题也是价值论的问题域。而自我评价活动正是出于对自我意识的自觉,进而达到自我意识中分裂的弥合。而在这一过程中,既实现了对善的价值追求,也抵抗了苦恼的困境。基于此,自我评价活动为苦恼意识的摆脱提供了一条可能出路,也为当代转型期中国个体所面临的困惑给出自我评价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