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根本出发点。他主张为维护经济建设而对世界上所有国家采取灵活外交政策,积极同各国发展经济贸易关系;但同时,他又强调必须把国家的主权与安全放在第一位,决不能拿主权与经济利益作交易。为争取经济利益而采取的灵活外交和为保卫国家主权而采取的强硬外交相结合,正是邓小平外交思想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根本出发点。他主张为维护经济建设而对世界上所有国家采取灵活外交政策,积极同各国发展经济贸易关系;但同时,他又强调必须把国家的主权与安全放在第一位,决不能拿主权与经济利益作交易。为争取经济利益而采取的灵活外交和为保卫国家主权而采取的强硬外交相结合,正是邓小平外交思想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在建国前后的几年中,刘少奇对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提出了许多具有一定独创性的见解,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为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均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刘少奇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建国前后中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邓小平创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一定的思想理论基础,并且对当前的现代化建设也有许多可以借鉴之处,因此,进一步研究刘少奇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少奇同志在新中国成立之初 ,对我国社会的经济性质及经济成分、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在农村建立供销合作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和政策 ,不仅促进了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 ,而且为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也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这是刘少奇在新中国成立时明确提出并在此后长期坚持的一个重要思想.其理论依据,在于他坚持认为社会生产水平与社会需要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在他那里,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与党和国家主要任务的确立是一致的.而1978年前党的工作重心未能实现向经济建设转移的直接原因,则在于当时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错误判断与工作重点转移的正确要求是相左的.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新时期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新型道德范式 ,并对经济活动产生巨大影响。该体系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其核心价值观 ,集体主义精神是其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基本原则 ,“五爱”思想是其重要伦理规范 ,培育“四有”新人是其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7.
对“以人为本”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及其关系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当代中国,发展既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人为"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是辩证统一的,"中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中心","本"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本",二者互为前提,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8.
介绍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基本特点、内容和历史地位。指出毛泽东经济思想具有时代性、全局性、探索性三大特点 ,包括新民主主义经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三大理论。我们应该辩证地对待毛泽东经济思想 ,充分认识其对当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阐述了关于如何对待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小农经济和富农经济,如何正确处理公私关系,如何利用资本主义的积极因素等一系列私营经济的思想。重温刘少奇的私营经济思想,对于深化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仍然具有伟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少奇参与制订了我国经济建设多项重大决策与方针 ,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精神 ,具有强烈的改革创新意识 ,以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为经济建设的目的。他的经济建设思想具有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这一思想体系内涵丰富,逻辑严密,构建了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为逻辑起点、以实现平衡充分发展为逻辑主线、以以人民为中心为价值指向的逻辑链路,为中国经济发展描绘了一幅高清全息图.透彻领悟这一思想体系的学理逻辑,既有利于开创当...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采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两项决策无疑是正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经济建设在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的全局性、整体性和协调性。二者存有明显差异,但二者的本质是一致的,其关系的实质是发展中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内在统一。把握好协调二者关系的原则,正确处理和协调好二者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卢作孚乡村建设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卢作孚在重庆北碚进行的乡村建设实验,是民国时期中国众多乡村建设运动中极少数获得较大成就的一个。卢作孚在乡村建设实验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交通运输为龙头,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将一个穷僻山乡建设成被誉为“现代中国缩影”的模范实验区。这是他“实业救国”、“国家现代化”、“乡村现代化”思想的体现,也是他获得较大成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刘少奇经济思想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少奇根据建国初期的国情把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认为国家的中心问题 ,是如何发展经济 ;中国的工业发展要分“三步走” ;要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 ,按经济规律办事 ;对民族工商业应做到“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建立初期,刘少奇依据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在新民主义阶段,首先要努力发展生产力,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经济体制,鼓励自由、灵活的经济组织发展,学习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等。这些主张对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社会制度经济化的思考范式、政治哲学观、政治路线、工作重点和方向、体制、环境、干部与人才等七个方面 ,简要地阐述了构成邓小平“经济建设中心”思想的保障思想的基本内容及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在20世纪30年代初论证了中国革命战争与根据地经济建设的内在规律;创造性地提出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之后,党的中心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一切任务的中心"科学论断;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理论和实践上丰富了这一科学论断;晚年的毛泽东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取代了"以经济建设为一切任务的中心"科学论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人民温饱和就业问题,是我国当前社会问题中的突出问题。积解放以来四十多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说明只有坚持党的十四大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才能解决我国11亿人口的温饱问题,才能为我国5亿多劳动力的就业创造条件,进而使我国人民生活在90年代内达到小康水平,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发展和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本质在当代中国的重要体现。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人民的中心地位。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发展动力,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依法打击腐败,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加强环境治理力度,建设托底的社会安全网,为人民获得更多的福利创造条件,突出人民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深厚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工作怎样才能贴紧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本人认为要达到二者的完美结合,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注意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