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些年,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德国已然成为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多元文化现象对教师教育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德国跨文化教师教育改革就是在移民学生数量不断增长、教师跨文化能力匮乏和全球化学习的背景下展开的,并呈现出处理异质性、能力导向性、开放性、实践性、多元性等特点,对我国职前教师教育改革具有启示作用:一是为我国职前教师教育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对外交流提供参考;二是为我国职前教师深化对处理异质的认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供借鉴;三是为我国培养综合课程教师,提高教师综合能力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
教师全球胜任力是当前教师教育创新的重要议题,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教师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的研究多从培养全球胜任力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层面进行,主要围绕在职教师而相对忽略职前教师,比较重视英语教师跨文化能力的探讨。今后应积极开展多元文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师全球胜任力培养与培训研究,全面推动教师全球胜任力提升与全球胜任力教学实践研究,深入挖掘职前教师本土全球化培养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新疆双语教师培训中,双语教师既要具备普通教师所需要的教师素质与教学技能,还要具备双语教师所特有的跨文化教育的能力.培养新疆双语教师的跨文化适应能力,需要加强教师的文化整合型态度培训,在双语教学中教师应以多元文化整合的态度来包容不同文化,提高与引导双语教师的跨文化理解与适应,对新疆双语教育将起到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职前小学教师培养成效评估是改进教师培养质量、培养优质小学教师的关键环节。为了解我国职前小学教师的培养成效,本研究以《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三级)》为评价量规,调查了1 168名本科职前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职前小学教师的整体培养成效一般,师德规范、技术融合等维度的培养成效较好,知识整合、自主学习和反思研究维度的培养成效并不理想,且教学能力与反思研究能力培养的融合性较差;不同年级的职前小学教师在教学能力等维度的表现存在显著差异;相对于省属师范大学的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和分科教师培养模式,部属师范大学的全科教师培养成效较好。提升我国小学教师培养成效的主要路径为:构建多元融合的课程体系,提高职前小学教师的教学、研究与知识整合能力;建设梯队式学习共同体,提高职前小学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开展职前小学教师培养课程一体化评价,打造螺旋式进阶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5.
教师素质是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培养则是打造高质量师资队伍的前提和关键。英国教师教育发展历史悠久,有着完善的职前教师培养体系,为英国中小学输送了大量优质教师。但目前,英国仍面临教师紧缺的问题和提高合格教师资质标准的需要。在此背景下,英国全面实施“常规教师”培训和“卓越教师”培训相结合的职前教师多元培养,形成了高校、中小学和社会机构协同,学位课程和项目课程兼具的教师培养模式,体现出职前教师培养路径多元化、经济资助制度化、学员准入规范化的特点,为我国进一步创新职前教师培养模式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下我国大学英语多元文化教学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强烈冲击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本研究首先分析并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而后根据莫兰的能力结构理论以及后现代课程理论,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思路与途径,提出多元文化选修课的教学模式和实施原则.本研究旨在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和大学英语多元文化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带动文化全球化,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强烈冲击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应该成为今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对于大学英语来说,其教学不能只关注学生基础语言技能的培养,而要“以面向国际和跨文化的理念为中心”,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通晓国际规则的国际化人才服务;基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树立多元文化及双向跨文化交际的理念,警惕文化霸权主义及中国文化缺失;建立由核心课程(大学英语)、专业课程(ESP)和选修课程(文化与交际)构成的课程体系;推行由中外教师合作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培植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价值在于提升职前教师就业竞争力并为未来教师专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当前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不足,与教师教育的研究者和承担者在思想观念上对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重视不够,课程体系、培养机制不利于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建构相关.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培植必须通过把处于边缘地位的实践课程提高到与理论课程同一高度...  相似文献   

9.
国外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教师的职前培养是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从世界发展趋势来看,教师的职前培养模式逐渐趋向于开放化、多元化.西方发达国家近几十年来实行的3+1、3+2、4+1、4+2等教师职前培养模式各具特色:3+1模式培养周期短,注重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3+2模式重视大学与高等师范院校的合作,教育实习特色鲜明;4+1、4+2模式中,教师专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并重,适应了社会对高水平师资的要求.这些培养模式对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有如下几点启示,即:应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建立开放式教师教育体系;增加教育课程比重,强化教育实践训练;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其中,地方课程强调对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回族民俗文化既是宁夏最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资源,又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独具民族特征的文化资源,将其纳入地方课程开发的视野。思考和构建一种较为合理的区域和地方课程方案,不仅有利于回族民俗文化的选择、传承与创新,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多元文化教育,也有利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教育形式。这一课程精选回族的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四个专题的内容,通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亲历、感悟、体验、反思的过程中发展探究能力,提升审美情趣,培养文化自觉意识,具备多元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发展热爱本土,建设本土的情感,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是学校师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思政教师存在着学术理论钻研不够刻苦、教学能力待提升、立德树人情怀不够深厚等问题.要有效地将工匠精神融入到高校思政教师的胜任力中,需要培养思政课教师铸魂育人的工匠情怀,提升思政课教师专注和创新的工匠品质,积极推进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12.
教学技能对于职前教师从事未来的教学工作有着重大意义。对教师能力训练课程的学习是职前教师形成各项教学技能的重要方式。调查教师能力训练课程的实施情况,以及其对职前教师教学技能产生的影响,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方式等维度分析教师能力训练课程的实施效果。同时,根据该课程的内容、课时安排和训练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便能够更好地发挥教师能力训练课程在培养职前教师教学技能方面的作用,从而提升职前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来自不同地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学生走向学校进入了课堂,教师与各民族学生间的 跨文化交流日益增多。面对来自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教师需具备一定的跨文化知识,才能正确指导文化多样的各 民族学生,才能正确处理好新时代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和谐相处,共同进步。 这是民族地区教师教育发展的关键,也是新时期处理好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 代要求。  相似文献   

14.
随着职业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增强,美国与德国在职业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了解和认识,两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和经验也不断被其他国家所学习和借鉴,尤其是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更是成为国际职业教育比较研究的重点。对美国与德国职业学校师资培养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深入分析两国运用专业性、职业性和教育性“三性”融合原则在职业学校师资职前培养、准入机制和资格认证制度、职后培训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结果发现,两国职业学校在教师职前职后侧重阶段、准入机制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法律体系保障、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师资准入机制、“三性”融合原则的运用、师资队伍专业化等方面又存在一定的共性。据此,从培养模式、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建设、职后培训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提供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应借鉴日本教育成功的师资培养经验。对教师管理:日本是向地方分权的“许可证”制、教师评价制及其市场化等改革趋势,而中国仍是计划性的“任命制”占主导,“聘任制”法规性操作漏洞较多。对职前教育,日本是普通高校培养的通用模式,中国则是师范院校的定向模式。对课程结构,日本须兼修文理,中国一般文理分修。对在职培训,日本重基础知识与专业业务,不与升薪晋级直接联系,中国正以学历补尝教育为主向岗位继续教育转化。我们应完善立法,调整定向型模式,教师教育评价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6.
社会情绪能力是21世纪教师所必需的关键技能。作为社会情绪学习运动的先导者,美国联邦政府、高等院校、地方学区以及专业组织为提升教师社会情绪能力提供了基本路径。在此基础上,美国通过完善教师专业标准、改进职前教育课程、强化在职教师培训和改革教师评估系统等方式,提升教师社会情绪能力,弥合美国教师教育中的"社会情绪鸿沟"。  相似文献   

17.
研究指出,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普通高等院校外事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外事翻译中存在的语言性翻译失误、文化性翻译失误和语用性翻译失误影响着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成效,认为普通高等院校要加大对外事翻译工作的重视,外事翻译人员应不断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8.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应遵循实用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涉及诸多方面:大纲的制订,教材的选编,课外活动,课堂教学,利用外籍教师的优势进行一些有关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专题讲座,有意识地开展一些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与本族语文化在某些领域的对比分析专题讨论活动,更新外语课程设置等。  相似文献   

19.
定期测评和了解师范生的学业投入程度,对于采取有效举措大面积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专业化测评工具,以山西师范大学师范生为样本对其学业投入程度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师范大学生的学业投入程度整体上处于中等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为从整体上提升师范生学业投入程度和师资培养质量,建议师范大学应当在以下方面做出更多努力:牢记师范大学使命,强化师范大学办学本色,不断彰显教师教育特色,持续提升教师教育质量;减少学生修读课程的总数量,发挥其自主学习的潜在力量;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更新课程教学内容;优先对师范生开展小班教学,切实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同时还要通过加强师生间正式和非正式的交流、吸收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广泛开设讨论课等措施切实提高全体师范生的自主学习投入程度,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育人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