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教育中的城乡差异问题一直是广大学者关注的热点,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备受关注。本文以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审计学院为个案,分析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现状,从城乡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子女教育期望和农村父母传统的性别观等三方面阐述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最后提出缩小城乡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阶段中的性别不平等问题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主要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中性别不平等的两种表现即入学机会的不平等、教育内容上的不平等进行了阐述;对产生此问题的原因从社会层面、教育层面、个体层面三个层面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教育平等权为宪法性权利,对于我国教育权利,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权利的享有和实施而言,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区域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权的区域不平等根源在于社会的开放程度不够,东西部地区经济、政治资源不平衡,高教作为稀缺资源,高校择优录取的原则使得本来教育匮乏的西部更加受限。从维护西部地区最为广泛的学生平等的入学权出发,探析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入学权区域平等保护是本文之目的。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也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由于我国现有的教育资源还不能满足全社会所有人的需要.高等教育存在资源配置不均衡、高考制度不完善、城乡和贫富差异造成入学机会不均等等不符合和谐社会要求的现象。为了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事业.应为高等教育提供充分的物质基础。完善高等教育政策、加强教育立法、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公平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女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问题、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国后我国女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性别差异、阶层差异和城乡差异,而传统观念、城乡文化和经济以及阶层差异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文章指出要缩小女性入学机会的差异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大力发展经济,增加教育投入;发展文化事业,转变传统观念;女性自身要重塑形象,自立自强;高等教育系统要为女性接受高等教育创设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世纪之交,我国加快了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并将于2005年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中国高等教育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一些涉及教育公平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我国统一高考制度下,分数平等录取线不平等的问题;随着扩招和收费标准的提高,不同区域的学生在入学机会上不均等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寻利性和教育的公益性、计划性协调的问题;基于我国的国情,在高等教育公平问题上的教育政策和制度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公平问题,是处于转型中中国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研究发现,各阶层间高等教育机会阶层辈出率差异非常明显.其中,阶层辈出率最高的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其子女的受高等教育机会水平,是阶层辈出率最低的商业服务人员阶层子女的40.12倍.这表明,现阶段我国社会各阶层间,高等教育机会获得水平存在严重的不均衡情况,因此,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间,高等教育机会分布的严重不公平状况必须得到尽快改善,否则只会加重转型中国社会的教育不平等与社会不平等程度,严重影响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的出台,首先是采用了效率优先的价值取向,这在当时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由于其公平价值的缺失,已经凸显出高校之间的不均衡、区域之间的不均衡、入学机会的不均衡、教育过程的不均衡和教育结果的不均衡等严重问题。因此,未来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的价值取向是公平与效率并重,这需要我们树立"公平与效率并重"的价值理念;构建新的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的决策机制,完善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的补偿政策。  相似文献   

9.
使用2012-2017年我国居民消费数据,借助泰尔指数测算居民人均消费中教育文娱和医疗保健两个支出项目的消费差距,并按照贫困发生率将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分为5个区域,再分别计算2013年至2017年我国居民人均教育文娱和医疗保健消费差距的泰尔指数及其分解情况。研究发现:对于教育文娱方面的消费,我国居民消费差距的不平等程度在不断缩小;对于医疗保健方面的消费,农村居民的消费差距的不平等程度在不断缩小,城镇居民的消费差距的不平等程度非但没有缩小,反而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所以居民整体消费差距的不平等程度改善的并不明显;居民消费差距的不平等程度都体现出组间不平等程度变小以及组内不平等程度变大的趋势。因此,在深化巩固农村地区脱贫成果的同时,也应进一步着力推动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合理化,逐步完善我国教育和医疗体系,缩小城乡差距,防范富裕和贫困地区的差距拉大,做到教育和医疗资源高效、均衡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最终实现各地区良性、协同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二战以来,美国联邦政府积极介入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其作用经历了四个阶段: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为满足高等教育入学需求;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为重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为迎合中产阶级学生的入学需求;新世纪以来为关注入学的可负担性。美国联邦政府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中的作用表现出受不同政府理论影响;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兼顾诱致性制度变迁;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各自发挥作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极大地增加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但地区、城乡和阶层之间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并没有因此得到有效的遏制与缓和,制度安排和政策选择上存在的缺陷与偏差是其中的关键性原因.为此,应在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础上,不断地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来积极促进这一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其中的公平问题却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反而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平等"、"机会平等"、"教育公平"和"高等教育公平"等一系列概念,其核心含义是:前程为人才开放。改善我国高校入学机会不公平状况,最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高等教育公平观,提防"相对公平论"。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问题日趋尖锐,这是由于教育系统内部的制度化教育因素,以及教育系统外部、城乡差距、阶层差距、性别差距等造成的,改善这种不均等现象要通过教育和社会两方面的和协互动。  相似文献   

14.
基于“环境-努力”框架,结合对数偏差均值指数(MLD)以及不公平对数偏差均值指数(AMLD),使用CFPS2020数据研究了我国农民收入差距中的机会不平等问题。结果表明,我国农民收入差距MLD指数为0.488,机会不平等所致的份额在51.0%和58.4%之间。分样本看,低年龄组、女性以及中西部农民收入分配中机会不平等成分更高。基于不同口径的测算结果表明,城镇迁移可为农民提供更公平的增收机会。另外,调节效应的回归结果表明,时代红利、性别歧视和区域分割都会影响个人努力的增收效应。为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中的机会不平等,需要持续提高生产效率,深入推进区域以及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合理引导农民流动以及持续规范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5.
论题从区域差距、城乡差距、群体差距3个方面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公平的表现及原因,并从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规范高等教育转移支付制度、拓展教育投资渠道和完善助学贷款制度4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高等教育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我国女性在教育权利与入学机会公平方面得到了较多的保障,但仍存在些许不平等,尤其表现在教育过程与结果方面:社会性别分工意识影响学科选择和偏移,性别刻板印象影响教育过程不公平,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的冲突影响教育结果不公平。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数据,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不平等及其内在原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总体而言,我国收入不平等问题较为严重,且城市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明显高于农村,但农村收入差距的扩大趋势却更加明显;从地区层面看,东部和西部地区不平等程度较高,中部和东北地区收入差距较小;对基尼系数贡献率的分解结果显示,城市内部、城乡间及地区间不平等对总体收入不平等起着主导作用,户籍差异、受教育程度均是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解释因素.  相似文献   

18.
自民国以来,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经历了国立大学、重点大学、“211工程”大学和“985工程”大学三次变化。尽管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不断增加,但分布不均衡是其显著特征,具体表现为省际差异和区域不均衡。从省际分布来看,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经历了从相对均衡到不均衡的转变;从区域分布来看,东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强于中西部,而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南强北弱”的格局则逐渐演变为“北强南弱”。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分布与政权中心的变迁和区域整体经济发展程度关系密切,但与各省、市、自治区经济发展程度并非呈简单的正相关。因此,促进各省、市、自治区经济发展实力的提升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是扭转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分布失衡格局的应有逻辑。  相似文献   

19.
在对陕、闽、湘、沪等10个省市区不同类型的50所高校在校生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城镇生源和农村生源女大学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总体差异和不同类型高校之间的差异。提出我国女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不仅在总体上较大,而且在民办各类高校中差距更大,但在公办高校中女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则相对较小。在描述差异程度的同时,利用调查资料进一步分析调查对象中女性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状况,探讨形成城乡差距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20.
学前教育公平是教育和社会公平的起点和基础,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失衡问题是制约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瓶颈。结合国内外研究和我国学前教育现状,以CIPP测评理论为基础构建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测评指标体系。根据基尼系数对我国“十二五”期间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均衡程度进行综合测算评估,结果表明:八年来,各指标(除教育投入)城乡差异呈减少趋势,但差距依然存在。其中,教育机会公平指标上,城乡幼儿入园机会严重失衡;教育投入公平指标上,农村扶持力度加强,乡村生均公共经费高于城镇,但惠及面小;保教质量公平指标上,城乡保教质量之师资力量差距悬殊,办园条件差距显明;教育结果公平指标上,城乡小学新生受学前教育比例差距缩小,但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