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丽丝·莱辛是当代英国文学的杰出代表,科幻小说是她创作的重要部分.2000年以来,国内有关其科幻作品研究在数量与质量上都呈上升趋势.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可从简评与整体分析、主题思想和哲学心理等三个方面进行梳理,便于从整体上把握国内莱辛科幻作品研究的特色与趋势.莱辛科幻作品研究在中国形成了几个较为清晰的研究方向,具有自己的特色.期待更多关注,但应积极创新,避免重复研究.  相似文献   

2.
近20年来,国内有关20世纪美国科幻小说研究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涌现出数量可观的期刊、学位论文,并获得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基金项目,不少院校还开设了科幻小说课程,甚至还招录了专门的科幻小说研究生.但综观国内美国科幻小说的研究可以发现,当前的研究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研究作家过于集中、研究视野不开阔、研究深度不足等,亟需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予以加强.  相似文献   

3.
国内欧茨译介与研究始于1970年代末。译介可分为黄金期、沉寂期和复苏期三个阶段,研究则主要聚焦于对欧茨的女性主义批评、生态伦理批评和暴力与悲剧创作研究等方面。译介方面,与其创作总量相比,国内翻译出版的欧茨作品种类和数量明显不足;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研究范围狭窄,批评方法缺少创新,研究程度不够深入等不足。  相似文献   

4.
国内语言模因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模因论是语用学研究领域中一个新兴的热点分支。国内语言模因论相关研究起步虽然比较晚,但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模因学的研究,其系统性和理论化的特点已日渐成为这一学科理论存在和发展的坚实基础。但国内语言模因论研究尚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对于语言模因论这一新兴领域的学科体系、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等还缺乏系统的界定;在微观层面,研究的类别还不够宽;在宏观层面,对普通语言学理论和理论语言学理论的借鉴还不够充分。  相似文献   

5.
把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对技术本质问题的研究分为初始期、累积期和兴盛期三个阶段,提出当前国内对技术本质问题的研究还未达到成熟期,这主要表现为关于技术本质的阐发还不够准确、系统,应加强技术本质问题的研究,这样才有可能把对技术与科学的划界、进而对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等问题的研究推向深入,促进技术哲学学科研究趋向成熟.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对十几年来国内学者在"协作学习"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了回顾与展望.国内学者对"协作学习"的研究与探讨经历了萌芽、缓慢发展和快速全面展开的三个阶段.主要的研究成果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各个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协作学习模式的探讨;3)协作学习的开展方法与策略;4)网络协作学习的实践研究;5)协作学习中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换.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以及对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的研究太少等等.  相似文献   

7.
基于国内学者对我国农地流转问题的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国内与农地流转相关性较强的文献进行梳理,描绘1996年至今20年间该领域研究重点的变迁。结果发现,国内学者界定了农地流转的定义,对其特点、分类、动因开展过深入的探究,特别是对现阶段我国农地流转过程中所存在的种种困境,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提供了多种解决思路。但是,关于农地流转我国学者在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以及基层政府职能等方面还研究得不够全面和深入。  相似文献   

8.
关于价值观问题的研究,国外学者的起步早于国内。国外研究者从价值观的涵义、分类和测量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国内研究者侧重于价值观的宏观理论、特定社会群体和特定社会领域价值观的研究。国内关于价值观的研究存在着理论研究深度不够、主动性和前瞻性研究不够等问题,必须加强微观领域研究,加强实证性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9.
太空小说《南船座中的老人星:档案》是多丽丝·莱辛的重要作品,在国内外都备受争议,不受国内学者重视。太空小说在国内的译介、简介与传播,以及由此引发的研究与接受,是莱辛与中国文学界对话的组成部分。2000年后,中国学界逐渐认识到莱辛太空小说的重要性,英国文学史等专著相继介绍了莱辛及其太空作品;2008年后,国内学者开始关注这些小说,出现译介,相关研究逐渐展开。但国内莱辛太空小说研究存在不足,期待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0.
科幻小说诞生于19世纪的欧洲,是科技与文学的一种融合.这种文学形式,以其特有的叙事方式,承载着人类探求未来世界、认知未来社会的精神寄望与诉求.作为世界的共有资源,中美两国的科幻小说在其创作及研究的进路中有着较大的距离差别.美国的科幻小说虽较晚于启蒙国英国,但作为科学技术大国、强国,其创作和研究的超越提速是较大的,出现了诸如罗伯特·海因莱因及《星船伞兵》、艾萨克·阿西莫夫及"基地"系列、"机器人"系列等等这样的科幻小说巨头及巨作,研究的深入跟进亦趋于世界前列;相对而言,中国科幻文坛虽曾有过20世纪50年代的辉煌,诞生了郑文光等名家,但中国现代科幻小说的创作及研究是滞后的.20世纪90年代以降,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王晋康的《逃出母宇宙》等科幻大作的出现,使中国科幻小说的创作及研究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其影响在改变着这一滞后的局面.世界科幻王国终于有了中国的声音.  相似文献   

11.
20年来之陈寅恪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年来的陈寅恪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期、繁荣期和深化期。研究人员可分为四个群体,即陈氏门人、老一辈学者、中青年学者以及港台及海外学者。研究重点相对集中在8个方面:史学、语言文学、晚年著作、文化观及知识分子观、家族史、与同时代人比较研究、治学研究以及诗歌笺注等。  相似文献   

12.
李凯 《东方论坛》2010,(1):F0003-F0003
传播学中国化、本土化的呼声大概已经有十几年,在十几年间,不少新闻传播学及其他学科致力于此的学者,从各个论题以传播学的视角展开了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就总体而论,所获成果数量偏少,且不够系统,没有明确的体系、框架,涉及古代政治传播及传播思想的成果更不多见。  相似文献   

13.
国际传播效能命题的提出对国际传播理论与实践提出了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的要求。学界围绕着国际传播效能的概念内涵、我国国际传播效能提升的现实状况与实践进路展开了初步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效,既肯定了我国在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方面所取得的多样化成果,也指出了当前我国国际传播效能提升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现实归因,并从宏观整体性的思路探讨和微观具体性的可操作策略两个不同层面对国际传播效能提升的实践进路进行了多角度的阐发。尽管国内学界对新形势下国际传播理念的认知持续深化,对国际传播智能化建设的讨论度不断攀升,对加强理论研究布局的关注度日渐凸显,但也存在着研究内容不够深入全面、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研究视野亟待拓展等问题。在未来研究中,需进一步深化研究内容、优化研究方法、于实践中推进国际传播效能研究的纵深开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政府传播地位的凸显和越来越受到重视,政府传播也成为了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我国的政府传播研究主要从基础理论和实践问题两个维度展开。基础理论研究重点集中在概念和特征两个方面,实践问题研究主要聚焦于新媒体与政府传播,突发事件、危机事件与政府传播等方面。我国的政府传播研究具有跨学科、多角度、实践性强等特点,但也存在缺乏前瞻性、视野不够开阔、研究方法单一等不足,今后有必要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丰富研究方法,拓宽研究面。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内外社会对环境问题日益关注,环境传播这一跨学科研究领域的学术意义与日俱增。目前国内对环境传播的研究还处于学习和总结国外理论研究的初级阶段,需要更多学者投入环境传播理论发展和环境传播实践中去。文章认为环境传播领域最新力作《环境传播:教学与实践》以转化式教学思想为指导,提供了环境传播领域最新教学法和实践途径,使环境传播教学者和学习者都转变为环境传播实践者。从理论研究转向实践行动代表了国际环境传播研究的新方向和新视角,值得在国内学术界进行推广和尝试。   相似文献   

16.
文化自信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综观学术界,国内学者从文化自信的概念、文化自信的功能、文化自信的核心、文化自信的培养等方面对文化自信进行了研究;国外学者则对文化认同、群族认同、文化反思、文化批判等方面进行了相关性探讨。但总体来说,文化自信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不够系统,研究内容有待深化,研究方法有待丰富,研究视角有待拓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政治传播研究已经有100 余年的历史。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时期、萌芽期,低潮期和勃兴期。每个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总体上看,当前的政治传播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马克思主义是政治传播研究的主导理论,但与西方政治传播学相比,我国的政治传播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方法还有待丰富,也需要更多向度的透视。  相似文献   

18.
科幻小说是成功走向世界的中国好故事。它的域外经典建构是一种跨文化传播实践。后人类、精神生态、赛博格当代世界科幻经典主题满足了域外读者的期待视野;域外的深度阐释与评论打造与提升了其国际影响力;专业出版社、权威科幻期刊、网络媒体等跨媒介出版流通推动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域外深层次传播,有助于拓展作品的经典性。当代科幻小说的域外经典建构路径展示了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中的文本重塑与价值再生产,对推动中国文学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转变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法制建设、法治国家与政治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国内学者从宪政、法治与依法治国、法治政府与法治国家及法治与政治文明四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国外学者主要从中国法制、法治国家和政治发展等角度进行了研究。国内研究认为,中国在法制建设、法治国家与政治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还不够完善,必须通过制度化、规则化和文明化,通过政治文化祛魅推动法治进步与政治发展。国外研究认为,中国在法制建设、法治国家与政治发展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的原因在于引入了西方式的自由平等和法治理念,在培育中国公民社会上下了工夫。然而,他们对中国法治建设和民主化发展方向的解读是不科学、不正确的。了解国内外研究动态,对于我们更好地推进中国的法制建设、法治国家与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依据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结果,可以将1980年至2009年期间技术哲学元研究划分为缓慢起步期、蓄势待发期、加速发展期三个时段;对论文篇名进行主题挖掘,发现在三个时段中技术哲学元研究的热门主题呈现渐次深化的迁移趋势;355篇由国内学者完成的技术哲学元研究期刊论文,合著率为30.7%;20多年来,通过师生、同事、同学之间的密切合作,东北大学形成了人数最多的技术哲学元研究期刊论文作者合作组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