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比较、不同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比较是汉藏语类型学研究的重要内容。20年来汉藏语系语言类型学研究的经验主要是:必须区分亲属型语言比较和非亲属型语言比较;亲属语言的类型学比较必须区分语言现象的同源关系和非同源关系;必须重视系统参照;必须谨慎判定语言接触现象。语言类型学研究存在对汉藏语系语言事实重视不够的弱点,导致所提取的有些类型学规则不能概括汉藏语的语言事实。汉藏语系语言中的量词问题、韵律问题、声调问题、语音和谐问题、多义分合问题等,都是未被认识、有待开垦的领域,汉藏语的类型学研究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2.
语言、思维与文化关系之辩是久富争议的哲学论题,曾一度在语言相对论的推动下达到顶峰,后又在普遍语法理论的强势兴起下陷入沉寂。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语言类型学的跨语言对比研究为这一论题提供了新的证据,使之以"新沃尔夫主义"的崭新面貌重回公众视野。在语言类型学视野下,本文将重点围绕普遍认知与即时思维之争、普遍语法与双轨进化之争这两大关键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对语言、思维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作出新的求索和解读。基于语言类型学的新沃尔夫主义向我们揭示:不同的语言类型本身蕴涵着不同的文化模式和思维方式,这对加深人类自我认识、丰富语言学理论以及推动二语习得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语言表达式,话语标记在英汉语中普遍存在,类属丰富,功能多样。依据语言类型学理论,结合话语标记语料,以语用意义为切入点自上而下的考察了英汉话语标记的类属划分及其功能特征。研究表明,宏观上英汉话语标记可分为语篇、人际和互动标记三个大类,承载着语篇建构、人际评价和互动指示等典型功能特征,两类话语标记存在类属和功能上的内在一致性。通过对英汉话语标记的类型学解释有利于挖掘蕴涵共性,深化对话语标记的本质认知。  相似文献   

4.
Talmy认为运动事件可以识别出六个认知成分,其中运动的路径是事件的核心图式,根据编码路径的语言成分不同,可以把各种语言分为两类。但后来的研究者认为可以把所有的语言置于一个连续体上,相应地各种语言应分为三类,其中汉语运动事件的表述模式属于第三类。运动事件表述模式的习得过程以及表述模式对认知活动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以“常德米粉”为例考察地域菜名的生成,制约其生成的因素可分为两类:语言外和语言内因素。语言外因素包括人类认知的百科知识结构和语言生成者的主观注意,语言内因素包括语言经济性原则和现代汉语的双音节化趋势。生成的基本机制为转喻,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元素组合侧显、以定中结构匹配侧显组合、语义生成与扩容。从语言类型学的视角来看,类似“常德米粉”这类产地+受事侧显是地域菜名生成最典型的方式,因此这类侧显具有普遍意义,间接反映出人类思维、知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确存共性。  相似文献   

6.
7.
语序的对比研究,作为语言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语法研究基本项目之一,更是进一步认识汉日两国语言差异不可或缺的课题。本文仅从语序静态层面初步了解汉日语序的倾向性特征,概括为汉语"趋前",日语"附后"。  相似文献   

8.
德国的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摆脱了传统对等理论的束缚,以文本功能为基础,以目的法则为主导,主张翻译标准多元化,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为翻译活动的诠释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结合功能派翻译理论的两大支柱理论——文本类型学和目的论,探讨商标名称的文本功能及翻译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语言类型学经过几代语言学家的不断努力,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显学.对语言类型的研究,既有不同语系、语族、语支语言之间的对比研究,也有同一语系、语族、语支内部语言的不同方面的对比研究.通过语言之间的比较研究,可以使模糊的、未确定的语言现象清楚明晰,使某些语言特点更为突出;可以更好地考察不同语言之间的异同、揭示语言演变的内在机制,从而为更好地了解少数民族语言的特点、为研究汉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理论产生于比较。本文试图在语言类型学视野下,选取汉语和韩国语两种东亚语言样本进行语音层面的比较,通过系统及历史共性层面的对比,探寻汉语研究的新途径,从而推动汉语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语言角度看中国当代文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彬翁乃德国波恩大学汉学教授,一位远在异国却钟爱汉语文学的"老外"。他的一系列有关中国当代文学的言论,近年来被媒体热炒得妇孺皆知,于是,一个原本书斋里的独处者成为公共人物。最近在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名家讲堂"上,顾彬教授侃侃而谈,再次对中国当代文学发表了独到看法。演讲的主旨是作家语言问题,他直言,较之于现代作家,中国当代作家的语言(包括母语和外文)均有所欠缺。此言听起来有点刺耳,但却代表了从外部看中国文学的一种严肃见解。多年来,顾彬教授翻译了大量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所做工作令国人钦佩,他的结论当是经过仔细观察和比较得出的。至于为何当代作家语言水准会下降,顾彬教授的分析也耐人寻味。这里我们同时邀请了南京大学王彬彬教授对顾彬演讲写一篇短文,倘若顾说是一种外来见解的话,那么,王说则代表了一种本土反思和回应。中国当代文学的成就说得够多了,爱听好话不爱逆言的脾性往往使我们对自己问题视而不见。所以说,倾听一个热爱中国文化的"老外"说点不同看法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陈述义体现在名词上的句子叫广义的名词谓语句。在广义的名词谓语句框架下看汉语,名词谓语句体现出人类语言的两个共性:一是名动有别,二是判断句和存现句倾向于缺乏实义动词。汉语名词谓语句相对印欧语也有其个性:一是名词性成分可以不用系词直接作谓语,二是不少名词谓语句超出了表示客观等同和类属关系判断句的范围。  相似文献   

13.
诠释学视角中翻译标准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诠释学主要围绕解释过程中涉及到的"作者-文本-读者"之间的关系展开,各个流派强调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从而使翻译研究也经历着一次次视角的转变。从对作者原意的不懈追求到考虑读者的感受,对译者主体性的张扬,之后又落实到文本分析,最为明显的转变体现在对翻译标准的影响上。以作者原意为圭臬的传统"忠实"、"等值"的翻译标准,到崇尚个性差异的多元化标准,翻译标准在一步步走向宽容、多元。  相似文献   

14.
社会福利常被看成经济发展的产物以及公民政治权利的体现,实际上,福利与社会密不可分,社会福利的设置与安排、供给与需求都要受到特定的社会阶层、社会组织、社会运动以及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社会福利分析视角从经济、政治到社会的转型,是要将原来被遮蔽的维度揭示出来,分析与特定社会结构相适应的福利项目与内容,探讨社会福利的供给对于社会结构、社会阶层以及社会发展的影响,揭示影响社会福利供求的各种要素.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叶以来,传统文化逐渐从传承式的生活表征向创造性的生活展演转变,其作为财产的再生产性日渐凸显。从财产的视角来看,传统文化的当代变迁是主体实践的结果,沿异化到复归的迂回轨迹持续作用于民众日常生活。异化以传统文化与主体关系的嬗变为根本,以传统文化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交替为前提;复归则是在财产私有制下,人们通过自愿参与传统文化的生产活动,重建传统文化与主体意志的关联,并为传统文化要素的赓续延绵提供条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作为传统文化复归的外在推力,合理调配生产、交换和分配环节的紧张关系,可以促进传统文化创新与传承的有机结合,并实现传统文化对民众通过生活、社会治理和国家建设的反哺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作格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但由于不同流派或者同一流派的不同学者对作格有不同的理解,导致了术语混乱。通过对类型学派和形式学派中的作格以及作格语言、作格性、作格动词、非宾格动词等概念的系统梳理和分析,明确其在各自学派中的内涵,进而对比了两个学派对这些概念的不同理解和研究侧重点。研究表明,类型学派和形式学派中的作格概念并无太多的相关性,惟一的共通之处是都使用S=P≠A这一原则确定作格性(非宾格性),但是适用的范围却不相同。中国国内学者对非宾格动词和作格动词的理解也不一致,相互间的讨论往往不在同一理论体系中。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语言规则的提取为例来说明百科知识变为语言知识的关联条件及其相对性。随着研究的深入,昨天放在词库中的片段,今天或许就可以用规则处理。布鞋、棉鞋、草鞋、皮鞋、铜鞋、银鞋、……这些组合都不需要放入词库。在很多貌似没有规则的背后,只要我们启用足够的百科知识,找出语言关联的平行周遍条件,规则就是存在的。在英语中的百科知识,在汉语中如果存在语言关联,就是语言知识。这就是语言关联的相对性。昨天的百科知识,如果找出了规则,就成为今天的语言知识,这也是语言关联的相对性。语言关联的本质是要区分平行周遍条件和平行不周遍条件。  相似文献   

18.
对20个省份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农民的精神生活环境和条件良好,农民的生活满意度高于城市居民,且他们对未来生活有更强烈的期待和信心。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精神生活中有更多的传统文化元素,他们接触较多的是传统传媒,更注重中国传统节日,近一半农民所谓的宗教信仰是非正式的世俗化的。而是否信教与年龄无关,且城乡无显著差异。农民对精神生活质量的评价,更多是考虑到依赖于物质生活的文化生活,同时对心灵生活也有所思考。  相似文献   

19.
语言学方法对当代哲学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和语言学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姊妹学科 ,在古代 ,哲学通过逻辑学给语言学提供方法论 ;在当代 ,语言学则通过逻辑学对哲学产生影响。文章以具体的材料 ,论证了当代语言学对哲学逻辑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揭示了语言学对相邻学科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为基础,探讨英文广告汉译时语言结构顺应问题,从顺应理论的角度论述了英文广告独有的特点,并举例论证翻译时应对语言、语码和语体以及语言构建成分的选择进行顺应。认为广告英汉翻译者应培养翻译中的语言顺应意识,并指出用语言的顺应理论来指导英文广告汉译,能够在翻译过程中充分保留英文广告原有的功能,从而使得广告能够更好地实现其商业效用和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