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劳动力市场的培育不仅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尽管在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市场建设已经起步,但总体来说发育不良,影响了产业结构的调整,降低了劳动力的配置效率,只有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切实转变劳动人事部门的职能,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劳动力市场的现状,提高经济效率,加快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8年山东省潍坊市的农村家庭住户调查数据,构建一个半对数模型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家庭收入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数量与受教育水平有助于提高家庭总收入,非农经营活动对家庭收入影响最大;劳均耕地面积与农村家庭总收入之间成U型关系。其结论的政策含义是:提高农村家庭收入水平,关键在于政府普及农村教育培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和产业政策,促进农村劳动力个人创业和非农就业;逐步开展农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因是多方面的,其转移途径的特点亦十分突出,目前的转移路径应当是以农民家庭为单位,在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的同时,经营某些非农业项目,进入乡镇企业,进入城市工作.  相似文献   

4.
劳动力流动与城市化的地区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采用比较分析和文献分析等方法,探讨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引发劳动力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流动的问题.认为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强化了东部沿海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弱化了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从而使城市化的地区差距与劳动力流动之间产生了正反馈效应.这种正反馈效应决定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和打破地区间不均衡发展格局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和劳动力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证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具有商品属性,并详细阐明了确认社会主义的劳动力商品属性是同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一致的,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的前提。同时也认真总结了深圳经济特区十多年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的成就和经验,并为完善和充实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了一次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农民城市化的发展样态是学界极为关注的研究主题,而城市化对象本身也存在差异。由于大城市郊区农村的独特性,使得其城市化必然与一般中西部农村城镇化存在截然不同的规律和特点。通过对武汉市近郊农村的实地调研发现,当地农民家庭并不止步于原有的低度城市化,在居住环境、就业选择以及生活方式等三个方面还有着更深层次的追求,可以认为城郊农民家庭正在经历一场深度城市化。因此,通过对其表现形式、动力来源以及实现方式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解释,以揭示城郊农民深度城市化的实践逻辑,从而深入理解城郊农民家庭的城市化行为,进而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与发展进行更为深入和细致的探索与推进。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及其演变趋势——一个新的分析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诱发了劳动力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流动。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强化了东部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弱化了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从而使城市化的地区差距与劳动力流动之间产生了正反馈效应。这种正反馈效应决定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和打破地区间不均衡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是推动中国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的重要结构性力量,城市不但为农村培养了现代农民,而且为非农产业的发展培养了现代工人和企业家精神,两者的有效结合为农村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和要素支撑。在当前中国城市化迅猛扩张的同时,城乡协同发展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种新的发展思路,这可以有效避免当前单一发展大城市策略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成本的急速膨胀,还可以激发乡村创新与创业的活力,为农村和农业的发展提供新契机。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的实质是人的城市化,人的城市化的实践内涵要尊重农民自身的主体性,理解农民家庭的城市化意识和选择。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在城市化进程中,家庭的再生产过程在家庭与社会互动中影响家庭内部资源分配、责任分工,表现出不同的家庭发展意识和家庭发展能力,进而影响到家庭功能的发挥。通过结果-机制分析视角,分析家庭系统的适应性和稳定性,理解家庭价值观和实践力,阐释家庭功能实现度,形塑出城市化进程中不同家庭再生产模式对应的家庭功能实现度,解释当前城市化实践路径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中部地区城市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部地区的区位优势,沿海的城市群兴起,凸显了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经济基础和城市的现状上的较大差异.按照国际上城市化的理论,结合中部地区的特点,中部地区的城市化不能比照东部发达地区城市化的路径.中部地区的城市化必须优先发展省会城市和重点中心,做大做强具有一定经济基础和产业基础的中等地级城市,做大县级城市(镇).  相似文献   

11.
在四川省大样本农户调查数据基础上,利用Probit模型分析了家庭结构特征对农村年轻劳动力迁移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个人特征的前提下:三代同堂家庭显著支持了年轻劳动力外出,而核心家庭对劳动力的外出有显著负面影响;家庭中有未成年人会限制年轻劳动力的外出;年轻配偶的重大疾病显著地影响了年轻人的外出老年人的严重疾病反而促使年轻劳动力外出,但如果家庭中存在未成年人,则老年人的严重疾病会对年轻劳动力迁移产生显著负面影响。研究结果突出体现了当前中国农村劳动力迁移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家庭内部的分工行为,在制定社会保障政策时应该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大珠三角地区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大珠三角地区(21城市)1995~2009年15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进行分析,来研究小珠三角地区(9城市)①和大珠三角地区(21城市)②的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结果表明,小珠三角地区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正在形成,但程度不高;大珠三角地区仍然存在市场分割,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从美国、英国等保险发达市场 ,以及日本、香港保险新兴市场中保险产业政策制定的背景和实施过程的分析中 ,对中国保险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了许多启示 ,即成功的保险产业政策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这一永恒主题 ,要适应市场政治经济环境 ,注意保险产业政策与各种产业政策的协调一致 ,运用有效的保险产业政策手段 ,以达到提高保险业竞争力 ,节省保险交易费用等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不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人力资本理论,探讨了我国不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目前对山东省城市化问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单独研究比较多,但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城市化发展,尤其是县级以上城市发展的作用的不多。将对山东省大中型城市发展影响最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由农村到大中城市的省内地域转移问题剥离出来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对在山东省淄博市城区务工的农民工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集体化时期,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改造往往将革命与传统的各自表征展现在同一个时空场景中。二者之间的强烈冲突展现了社会结构中最具有戏剧化的部分。本文通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在农业集体化进程中不同时期所呈现的两个片段,强调在国家权力与“家”的文化生态共同塑造的“新场域”中理解农民的主体性行动实践。本文认为社会主义运动塑造了更具有“家国”意识的新农民,使农民对家庭结构的策略性调整表现出“传统与革命”的新特征。这样的特征既是传统家庭本位继替的结果,也同样重新建构了农民对“新国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长沙县东岸乡和石门县三合乡农民交通消费的调查,发现湖南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农民在购买交通工具、交通活动空间、交通消费领域(目的)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要消除不同发达状况下的农民在移动消费上的差异,各地政府要积极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和加强农村社区道路建设。  相似文献   

19.
20.
劳动力市场是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围绕"我国建立劳动力市场的必然性"、"建立劳动力市场的困难和缺陷"以及"建立劳动力市场的对策"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