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理论治理是一个由统治阶级领导的畅通理论传播渠道,保证理论需求与理论供给有效对接的理论建设实践过程。大数据一定程度上滋生了理论需求的虚假现象,弱化了主流的理论供给,加大了理论传播的管理难度,但同时大数据又为理论治理提供了现实条件。理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逻辑先导和战略构成,党和国家必须从总体目标、制度保障、根本原则和长效机制等方面加强大数据时代理论治理的顶层设计。理论需求、理论供给、理论传播和世界担当是大数据时代理论治理需要关注的四个维度。大数据时代理论治理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重要方略,是提高党执政能力和国家治理能力,增强人民群众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的重要路径与方式。  相似文献   

2.
国家治理现代化在根本要求上是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立场必须要体现以人民为中心。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这一立场来源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史观,在我国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不同内涵。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改革开放的评判标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总体社会发展理念,这些具体内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反映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要求。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视阈下,国家治理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根本立场的思想表现更具时代性、导向更具目标性、需求更具多样性、落实更具艰巨性。这就要求我国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要坚持我国人民主体地位不动摇,以增...  相似文献   

3.
“以人民为中心”是对我国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以人民为中心”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内在契合性,它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逻辑起点、依靠力量和目的归宿,它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的全过程。新时代,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4.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仅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形成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担当历史使命的根本保障。遵循党中央的基本思路继续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的需要作为终极目标关怀,运用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等科学思维方式,以协调发展为实践要求,遵循法治化、规范化、有序化的基本方法,以人民为中心的评判标准、认知标准和人文标准三个维度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成效评判的主要标准,从而保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5.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理论具有思想、理论和现实三重逻辑。在思想逻辑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治理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理论的思想之核,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治理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理论的思想之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社会治理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理论的思想之源。在理论逻辑上,坚持党的领导是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理论的重要前提,实现不断创新是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理论的重要表征,共建共治共享是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理论的重要精髓。在现实逻辑上,顺应时代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理论的基本要求,完善理论体系是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理论的基本特质,助力国家治理是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理论的基本精神。新时代党和国家对社会治理理论的不断深入发展与完善,将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十四条基本方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思想之一,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出这一思想的产生,既有国际背景也有国内背景;这一思想的理论渊源,包括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理论、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理论;这一思想的深厚意蕴,包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等.新时代中国要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需要打好三大攻坚战,缩小两大差距,提升五大文明,又要稳步迈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理论必然,集中反映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客观真理的必然指引,顺应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发生的复杂深刻变化,坚持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发展的必然理论进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理论应然,集中体现在立足世界百年未有的风云激荡,在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深刻互动中为发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全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的应然前景与应然方案给出了独具智慧与气魄的中国解答。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理论必然为理论应然奠定基础,理论应然推动理论必然深化丰富。习近平外交思想是理论必然与理论应然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
9.
1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严谨的理论逻辑,是完整而深刻的学理体系。其丰富的理论思想系统性地回答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理论问题,彰显深刻的时代价值。基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国际关系出现新变化等现实背景,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在理论逻辑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根植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根基,秉承于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进行创新,吸收借鉴了人类先进文明成果;在时代价值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并且为全球经济发展困境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1.
促进人民群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是当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而构建动力机制、健全引导机制、完善保障机制有利于强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构建动力机制,需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激发认同的情感动力,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认同的利益动力,以理论的科学性增加认同的思想动力;健全引导机制,需要以理论研究为支撑,完善教育机制;以正确舆论为导向,强化宣传机制;以阵地建设为平台,健全导向机制;完善保障机制,需要壮大经济基础,突出利益认同;健全民主政治,增强政治认同;坚持文化自信,强化价值认同;夯实民生基础,巩固社会认同;推进绿色发展,提升生态认同.  相似文献   

12.
自十九大报告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来,学者们从形成背景、理论渊源、发展历程、逻辑内涵、重大意义等维度,对其进行了多个层面的研究阐释,取得了比较丰硕的研究成果,为今后贯彻落实这一思想提供了重要基础。但是仍需看到,由于这一思想正式提出时间不长,学者们研究时间有限,现有研究成果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有四个方面:整体性研究有待提高,实证研究有待加强,跨学科研究有待拓宽,国际视野有待扩展。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在其5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由理论到实践、理论与实践并行发展的进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结果,它们之间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及一致性。梳理这种联系及一致性,既揭示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及其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智慧方案.高校应当把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相关论述结合起来,与加强改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从提高政治站位的战略维度、落实重大部署的方法维度、抓住关键环节的实践维度、掌握科学方法的理论维度四个方面着手,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青年大学生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相似文献   

15.
从出场语境和范式创新的角度把握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进一步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要求。从出场语境的角度看,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存在理论、实践、理论与实践双向良性互动三重语境。从范式创新的角度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时代总的范式创新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新时代主要矛盾转化的"变"与"不变"的统一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两个非常重要的创新范式。  相似文献   

16.
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与实践要求。必须在牢牢掌握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把金钥匙的基础上,既立足新时代这个历史方位,又突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条主线,还从结构性的"五位一体",功能性的"四个全面",保障性的"内外条件",主体性的加强党的建设,做到"两个维护"等维度下功夫,构建起"中国号"巨轮成功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胜利彼岸的理论体系,回答好其背后的现实力量、真理力量与人格力量,做到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关键知其所必然。  相似文献   

17.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加快了媒体在技术、平台、传播方式的深度融合,推动人类信息传播迈入全媒体时代。全媒体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过程、载体、主体、效能等带来新变化,也使新思想宣传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全媒体情境下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要从均衡媒体发展、推进媒体融合、提升媒体素养、优化媒体资源、加强媒体监管等方面入手,提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的辐射力、协同力、胜任力、传播力和领导力,确保其宣传教育有序推进并取得实质进展。  相似文献   

18.

“五个必由之路”重要论断的提出,既是基于新时代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也是基于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伟大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来的伟大历史变迁和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辉煌历程,具有极为深厚的历史基础。“五个必由之路”重要论断,不是孤立的五个观点,而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进程。“必由之路”是通向胜利之路,对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开启新航向、奋斗新征程、开辟新天地、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大胜利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