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虹影从作品风格到阅读受众上难以归入当代文学或女性写作的杰出序列之中:其文本异质性在“猎奇的西方”博得暧昧的青睐,并在“健忘的东方”①[1]292罹受意识形态含混的质疑,这种双向性的呈现又使她与当代女性写作中私人写作/身体写作及其隐含的消费性相区别。具体到叙事文本的界定上看,《饥饿的女儿》提供了一种极度幻象性的方案,一种女性历史的审美策略,并生成一种殊异的女性的“诗学规范”。  相似文献   

2.
对女作家虹影的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可以作一次从不同视角出发的多维解读。即(一)从女主人公“六六”个人生命隐私之揭秘的角度,解读小说被命名为《饥饿的女儿》的用意及其对人的生存权利的申诉与张扬。(二)从女性命运遭际之不幸的角度,解读小说通过“六六”一家五个女性生存境遇的讲述,对女性自求解放的思想启蒙与激励作用。(三)从小说所展示的历史劫难,解读作品内涵隐在的伤痛与对中国社会改革的祈求与热望。  相似文献   

3.
在《饥饿的女儿》与《好儿女花》两部自传体长篇小说中,虹影主要是从叙述历史、空间叙事与女性叙事的角度展开对重庆形象的文学性建构。首先,虹影在历史维度上主要书写了重庆南岸饥饿的大饥荒年代与苦难的文革年代;其次,虹影将写作视阈限定在重庆南岸,并率先奠定一种“幽暗”的叙述氛围;最后,虹影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塑造出了一批在绝望中挣扎、逃离幽暗的女性形象。虹影基于其“主观经验感受的生活”,构造出一种独特的贫民窟城市形象和独特的贫穷市民形象,这使得虹影在重庆文学史上刻画出一种独特而个性化的重庆形象——挣扎在生活边缘的城市贫民如何直面“幽暗”,追逐“光亮”。  相似文献   

4.
分析指出,女性关怀伦理学建立在女性主义基础之上,并随着女性主义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完善。从女性关怀伦理学的视角,从伦理关照下的贝基和缺乏关怀伦理的法伊两个角度,探讨造成两位女性不同命运的缘由,从而指出关怀伦理秩序是建立和谐社会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宠儿》大量借用黑人文学的文化传统如民间传说、神话和诗歌等,以贝比、塞丝和丹芙三代黑人女性心理和行为的重新书写来揭示她们挣脱奴隶制枷锁走向解放之路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6.
《马贩子的女儿》中的自然主义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伦斯的短篇小说《马贩子的女儿》的自然主义倾向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人是受生理本能驱使的动物;人的命运是由环境决定的;追求叙述的客观性。劳伦斯是一个受自然主义影响的现代主义作家,他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探索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冷漠,阐明了人类只有摆脱工业文明,回归自然和本性,才能建立一种全新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7.
"饥饿",始终是女性文学中的重要主题,小说《杀夫》《无字》《饥饿的女儿》分别显示了台湾地区、内地和海外华裔女作家对饥饿问题的关注。细读这一主题下的三个文本,女性身体在近现代遭遇的饥饿既揭示了男权社会的种种不平等,也凸显了女性作为生命母体的重要价值。相比于工业时代对物质生产的崇拜,生命资源的意义应该得到人们的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8.
从《已故上校的女儿们》看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已故上校的女儿们》,从该小说情节的淡化、细节的刻画及情绪的渲染、对时间的把握及心理的刻画、象征和暗示手法的应用等方面揭示作者独特的写作艺术,并从作者对家庭、婚姻、家乡的情感角度解读其内容。  相似文献   

9.
在“五四”女性史观的指导之下,历来对《镜花缘》解读者都忽视了其女性形象所展示出来的新特点与新形象。本文拟从作品出发,以其女性形象为核心,以“仙女下凡”的故事为切入点,着重考察其在文学史视野中的新变。辅之以社会史、思想史视野,希冀探索她们在“出发——对比考察——论证”的“文学史——社会史——思想史”的“三维视野”中与中国历史的重新契合,凸显其从“女人”到“人”这一形象转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已故上校的女儿们》,从该小说情节的淡化、细节的刻画及情绪的渲染、对时间的把握及心理的刻画、象征和暗示手法的应用等方面揭示作者独特的写作艺术,并从作者对家庭、婚姻、家乡的情感角度解读其内容。  相似文献   

11.
既有社会文化语境中,外在性叙述声音既能使女性写作获得某种权威性,但也会因为叙述者的鲜明性别立场而遭遇拒绝解码的困境。张洁的《无字》无论在主题意蕴还是叙述艺术上都存在很多的偏颇与缺陷,激越的女性声音也让其遭遇了很多指责,然而它的确奏响了女性合唱中的高声部,为女性叙述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末女性写作以鲜明的个体话语方式通过与历史对话,探求女性"自我"生成的基点,揭穿隐蔽在现实背后的历史诡计。女性历史写作的多形态存在,显示了女性写作者与历史对话的信心。  相似文献   

13.
解构主义与《拉帕奇尼的女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构主义正在跨越文本分析的樊篱而转化为一种泛文化批评。本文从解构主义视角出发 ,审视《拉帕奇尼的女儿》 ,探讨霍桑的创作主题及技巧 ,进而探讨他在该篇中所消解的男性中心说、科学神话说及理性光环说 ,使读者得以洞悉文本中蕴含的深层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女性边界是女性作为主体的自我边界或自我界限,是女性主体意识的一种表现。岑隆业小说《女儿渡》构建了一个女性文化主体的社会形态,呈现出强烈的女性边界,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地理边界:荒蛮状态下坚忍的生存意志;(二)情感边界:浓烈的原生态女性情爱观念;(三)性别边界:自然的女性主体性生殖情怀。  相似文献   

15.
《上海宝贝》及其身体叙事,体现了卫慧"不设防"的文学观,在瓦解意识形态建构的同时,又满足了大众窥私癖,被市场规训与收编,并演绎成创作意识形态,与消费社会达成秘密和解,简化了一代人的生活经验。写作成了世纪末中国女性取得成功与确认自我存在的手段与方式,又因对主体的无法把握而陷入深深孤独感中,这恰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在应对并企图进入"近代"社会中的主体迷失与抵抗的宿命。而基于这种迷失与宿命去试图重建一种立足于现实语境的批判性语言,是研究者确立问题意识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试论《海的女儿》中的自我象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话是幻想的产物,它和其它浪漫主义作品一样,总是要求更多地带有作家的激情,带有作家个人的想象和幻想,或者说,要求具有更鲜明的作家的自我意识。安徒生,这位19世纪的“童话之王”,恰恰是一位有诗人气质的,有强烈的、健全美好的自我意识的作家。他的童话大都具有鲜明的自我象征性。其中《海的女儿》以它鲜明突出的自我象征性在安徒生的童话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通过她的特有视角和写作手法,重现了神秘的中国和中国文化,其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属鬼魂叙事.在小说《百感神秘》和《接骨师的女儿》里,移民母亲通过亦真亦幻的鬼故事重拾记忆和重新叙述过去,这是弱势群体的无奈之举.而美国女儿对此强烈反对、排斥,甚至给母亲贴上“他者”标签.但一番激烈冲撞后,两代人达成和解,女儿打开了关于中国的神秘感官,通向了中国文化的记忆之门.在一定程度上,鬼魂叙事策略有效地缩短了“两个世界之间”的间隙.  相似文献   

18.
孟悦、戴锦华的《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一经发表,便引起广泛的关注,成为当时妇女文学研究中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这部以女性主义视角和立场写作的文学史著作,以其新颖的思考方式、深刻的洞见对现代女性写作和八十年代之后的女性研究提出了具有原创性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将《传奇》中的女性形象按角色的不同分为两类:女儿形象和母亲形象。并对这些形象所蕴含的深层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赛珍珠是在中国成长起来的美国女作家,她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反映中国劳动人民生活的。在她的作品里我们能看到为中国人所熟悉的旧中国的生活场景、劳动人民的艰辛、社会的不平等和妇女在当时所受到的迫害以及她们的隐忍。其作品《大地》塑造了典型的旧中国女性形象,渗透着女权主义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