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土木施工课程教学研究",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环节、评价环节等几方面做了关于如何创造工程环境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的探讨。明确了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增加施工实践学时,改进施工课程中应用能力培养的方法,建立以工程能力为评价指标的体系。  相似文献   

2.
以教育部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加快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大胆改革和探索创新;同时强化企业工程实践、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构建与创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模具卓越工程师岗位能力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3.
机械制造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中国制造发展战略和江苏的国际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为背景,依据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本科专业规范、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大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重新设计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制造方向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以数控机床设计、制造、运用人才为培养目标,注重综合实践与工程训练,强化数字化设计制造应用能力培养,注意道德法律、技术经济、质量管理教育,提出以一个核心、两条路线、四个层面、五种意识、七种能力、八个环节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新方案的初步实践,正在展现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课程群建设是高校课程建设改革的一个热点,它注重能力的培养,弱化课程个性概念,强化课程内容之间的融合与交叉。依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打造机械设计专业课程群,体现机械设计专业"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核心内容,培养专业基础扎实、职业道德高尚的新一代卓越工程师后备力量。  相似文献   

5.
为培养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对网络工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以满足社会需求、培养卓越网络工程师为目标,构建并完善了教学与课程体系.在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全面深化课程内涵建设,从教学模式、双语教学、考核与评价、双证教育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围绕工程管理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分析实践教学是工程管理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必要环节;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特点,构建了科学的工程管理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由基础实践层、专业实践层、综合实践层、创新实践层和就业实践层五级架构组成。工程管理专业各实践结构层的科学内容和实施方法是培养兼具工程技术和管理能力的高级复合型管理人才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指导,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特点,对路基路面工程课程的理论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教材选取及考核方式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均已取得初步成效,提高了基层一线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实施“卓越计划”是我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分析机械类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的理念与改革思路,理顺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构建卓越工程师的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通过强化精品课程建设、加强教材建设、切实推进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和创新基地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切实推进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实践。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建立教学质量控制体系,结合实例说明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建设和运行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卓越计划"是中国教育部推出的旨在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的重大改革项目。南京工程学院作为首批入选卓越计划的高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实践,通过制定契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体系,实施项目教学和强化工程案例教学,与企业共建实践平台、共同兴办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编写教材,强化校企联合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实践教学作为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关键环节,其好坏直接影响着为社会输送工程技术人才的质量。如何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河北联合大学经过不断探索,在“1+2+1”的人才培养模式上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程设置,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通过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中心资源、学科竞赛激励、深化校企合作育人等,最终形成了以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要落实"中国制造2025"成为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关键靠人才,如何把新生代制造业工人培育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新生代技术工人,是中国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之处.具有工匠精神与工匠灵商的新生代技术工人,既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新生代技术工人自身发展的要求.为此,必须从新生代技术工人学习、企业管理、职业教育、制度建设、社会风尚引导五方面入手,探索新生代技术工人工匠精神及工匠灵商的培育机制和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2.
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大力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性工科院校应探索具有工科特色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创业创新教育观和大工程观视野下,注重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造就具有创业精神、创造能力、创新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高素质女性创新人才还极度匮乏,建设人才强国需要女性的参与。女子院校是专门为女性提供高等教育的教育机构,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创新人才应成为女子院校的重要任务。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有保障系统,而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保障系统,需要女子院校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加强对女大学生“四自’’精神教育,丰富课外科技及学术活动,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美国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对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术性追求及其学术实践的强调,坚持教学与科研实践的高标准、严要求。它主要包括两方面:其一,重视教学的学术性,确立高成就感的教学目标,实施"核心课程"计划,确保教学为学生提供广博而精深的知识,强调严谨的教风与学风;其二,把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强调学生参与学术实践。通过教学和科研,养成学生强烈的学术意识、学术精神和学术能力,从而培养出创新拔尖人才。  相似文献   

15.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承载着培养振兴我国机械装备业后备军的重要使命。创新思维是机械制造装备创新设计的基础,文章从机械创新设计方法论为出发点,对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的内容设置、实践环节设计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系列改革,强化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新工科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提出了全新视角,在研究生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实现“三全育人”的关键途径。在新工科背景下,以《交通景观规划与设计》的课程思政建设为案例,借助CiteSpace科学计量可视化软件,以可视化图谱形式对已有成果进行分析,发掘研究生课程思政研究的热点; 从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课程思政培养目标映射矩阵、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融入知识点等方面展开研究,提出新工科背景下《交通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思路。研究认为,《交通景观规划与设计》具有较强的交叉学科特性,应将知识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工匠精神、人文情怀、创新意识、科学素养、时代担当、文化自信10个维度的课程思政培养目标相结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强化课程与课程之间、课程内部结构之间的联动性,从课程知识点、教学内容中发掘解决当前专业领域内的科学问题,及其对社会发展所造成的影响和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意义,任课老师要在教学中自然地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实现研究生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高等教育对地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人文及学科素养提出新要求。结合地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讨论高校人文教育及学科精神培养意义及举措,强化专业基本素养培育与建设引导,继承和发扬传统地质人的奋斗拼搏、吃苦创新精神,形成特色型地矿专业人才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双创”型人才是新形势下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以安徽农业大学衣料专业为例,创建了学分制下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的新模式,构建了由课程实验、课程实践、专业实践、思政实践和素质拓展实践等组成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分制下农科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校新工科建设融入工程伦理教育是我国由工程大国迈向工程强国的必要前提。当前,在高校工程伦理教育中,存在着工程伦理教育与我国工程大国地位不匹配、推进速度缓慢、教育中重技轻理、未形成工程伦理教育体系等问题。工匠精神源于我国古代工程伦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新工科工程伦理教育,强化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使之成为课程思政的重要抓手、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工程强国的重要支撑,可以构建以工匠精神为核心文化的高校新工科工程伦理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0.
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大批面向生产一线的、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要求的实用工程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和技能人才,在构建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时,要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文章从五个方面积极探索如何将工程伦理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力求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工程伦理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