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面向21世纪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正在逐步深入。构建优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但因社会需求不同,各高等工程学校的办学基础和办学条件不同,人才培养模式也应多样化。本文就面向21世纪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高等工程教育理应关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高等工程教育所面临的时代背景及自身发展中存在的影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诸多因素 ,提出要从教育思想、教学改革和教师角色转换等方面积极应对 ,以期更好地实现时代所赋予的高等工程教育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3.
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校新工科建设融入工程伦理教育是我国由工程大国迈向工程强国的必要前提。当前,在高校工程伦理教育中,存在着工程伦理教育与我国工程大国地位不匹配、推进速度缓慢、教育中重技轻理、未形成工程伦理教育体系等问题。工匠精神源于我国古代工程伦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新工科工程伦理教育,强化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使之成为课程思政的重要抓手、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工程强国的重要支撑,可以构建以工匠精神为核心文化的高校新工科工程伦理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中国加入WTO后所面对的全球性人才竞争与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特点,分析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问题,对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通才与专才互补,工程素质与科学素质并重,产学研结合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5.
作为制造强省和职业教育强省,江苏的制造业和职业教育引领全国.文章分析了中国工匠精神的发展历程及其所体现的新时代要义,认为江苏要实现制造业集群化和产业链现代化,需要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充实到产行业一线.为应对这一历史机遇和挑战,江苏职业院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助推创新创业,营造工匠精神校园氛围,为全国职业院校树立典范.  相似文献   

6.
工匠精神是专业知识、职业态度、人文素养三者的统一,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汽车后市场作为一个人才和技术密集的行业,需求呈现出岗位职责不断细化、岗位要求不断提高、复合性和实践性突出等特点.因此,基于工匠精神的视域,以企业需求为目标,通过产教融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懂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高等工程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异军突起.从强化基础教育,加强工程实践,加强国际交流三个方面对应用型高等工程教育在新世纪如何立足现实,保持和发展学校特色,精心打造学校品牌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济全球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特点对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培养目标模糊、教学内容和方法陈旧、管理改革失范的客观现实却使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本文认为,明确培养目标、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是推进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9.
10.
先进制造技术以其高效率、高质量和快速性明显地有别于传统加工制造方法,是新世纪产业升级和发展的方向.工程训练教学逐渐向先进制造技术倾斜,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当今制造技术的前沿,激发其创新思维能力.文章分析和论证了在数控项目内开设先进制造实训之必要性与可行性,并介绍了教学中具体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1.
高等工程技术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要正确认识这种影响,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真理性和高度人文价值性的统一,科学技术的进步,既涉及科学知识的变革,也涉及人的观念的变革,发展科学技术的目的,是既要征服无知,还要创造高尚的人类道德文明。所以,在高等工程技术教育中必须充分发挥老教师在治学方面的榜样力量、人格的魅力及"关工委"等组织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2.
文章旨在研究和探讨审美教育在培养理工科大学生创新精神方面的作用.审美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培育创新热情、完善知识结构、开发形象思维和形成独立个性和完善的人格,这对于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中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为此,本文在分析我国普通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就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探索,指出了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各行各业对高等工程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要求越来越高。高等工程教育要以通识教育为媒介,坚持知识教育与能力教育相结合,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相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大力推进自身的改革与发展,培养出更多有社会责任感的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实现由培养单一型的专业人才向复合型的工程人才,由多层次人才培养向以本科生培养为主,由“学”、“术”分离向“学”、“术”紧密结合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作为我国高教改革的重要内容,不仅需要构建区别于传统专科教 育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而且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高级应用性人才的培养途径,特别是财经类高职 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更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亟待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工程本身包括非技术成分,技术中含有非科学因素,现代工程技术活动是一种内涵着人文精神的社会文化创新活动、一项社会化的经济活动.高等工程专业教育在加强学生的科学、技术等专业素质基础上,还要重视其管理、系统化集成能力、人文素质等方面的培养,要加大人文社科含量,在一般科学学科、专业学科、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之间最合理地分配学时,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力促哲学、文学、史学等人文学科的跟进,以切实提升高等工程专业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性,是培养一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人才的关键。文章从教育创新、教育者素质、个性培养、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四个方面,对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大学教育创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拔尖创新人才是指科学研究型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应用研究型的高技术创新人才和某一专业领域有特长的高级专门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基本的素质特征即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及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大学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必须努力实施教育创新,注重个性培养,构建多元化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创新机制,营造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有利条件和环境。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必须站在新的起点上,确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对策和目标,构建有助于创新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平台。目前,在高等教育中还存在一些不利于发展的瓶颈,制约了创新人才的培养。通过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环境、主导思想与培养目标、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等问题的分析梳理,努力找到问题之所在,以走出高等教育的误区,实现新形势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彻底转变,为经济建设输送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