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国古代书院教育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从学术研究、教学模式、人格教育三个方面揭示我国古代书院教育的办学特色 ,对当代研究生教育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2.
书院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教育机构,徽州是程朱理学的故乡,也是我国古代书院教学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徽州书院主张学生“进德”与“修业”并重,教学形式多样,强调“自行理会”、“知能相应”“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3.
李朝军 《殷都学刊》2014,(3):109-112
胡适是我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的泰斗级人物,他对书院的研究有浓厚的兴趣。胡适的"书院情结"有其早期教育、个人求学经历和家庭社会环境的根源,学习西方、反思传统、探索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救国之路,是胡适"书院情结"的根本原因。胡适对古代书院的源流、制度、经费及运作模式和精神内涵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凝炼了古代书院的教育思想精华,总结了中国传统教育资源的独特价值。他对比中国古代书院和西方现代型大学之后进行的深刻思考,至今仍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古代书院的环境营造及其文化意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代书院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种特殊类型。书院的环境营造手法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刻影响:书院的选址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体验感悟的治学方式;书院的布局模式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守礼传道的理想追求;书院的装饰手法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修身济世的远大志向。  相似文献   

5.
当代高等教育应该培育学术流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当代高等教育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私学和书院以及欧美中古或近代的学院(cotlege)。不论是中国的书院,还是欧美的学院,其特色和生命力往往与它们培育的学术流派相关联。没有白鹿洞书院、东林书院、证人书院、金华书院、文正书院、粤秀书院、钟山书院,就没有紫阳(朱熹)学派、浙东学派、浙西学派、乾嘉学派、桐城学派;  相似文献   

6.
石鼓书院是一座历经唐、宋、元、明、清五朝的千年学府,在我国古代书院史、教育史、文化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但不幸的是,1944年6月,却毁于日军炮火。2006年6月,衡阳市政府重修石鼓书院。  相似文献   

7.
书院的产生与南宋书院的发展周群华,萧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一种教育机构,它不同于一般私学,更不同于官学,从宋初到清末一千年间,书院时兴时废,在不同时期,其情况和特点也不同,它是时代的产物,对中国古代教育发展曾起过很大的作用。然而,书院是如何产生?它在...  相似文献   

8.
明代书院藏书虽然并无盛势,但一些特色和创新之处,多有肯定的地方,在我国古代书院藏书史上也值得称道.明代书院藏书规模虽小,但地域分布广泛,藏书多注重实用,书院刻书以丰富藏书,编制院藏书目,等等,都对推进藏书事业的发展极为有利.明代书院藏书管理制度日趋成熟,出现了较为正规的图书管理条例,涉及图书的收藏、修正、保管、借阅等方面,确保了书院藏书功能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9.
东佳书堂是我国古代早期具有教学功能的书院代表,书堂以培养陈氏家族子弟"期取青紫"为办学宗旨,科举制度成为东佳书堂创建的基础与发展的动力.从东佳书堂来看,家族书院的科举取向乃是维护家族稳定,促进家族兴旺的需要使然.在科举的指向下,对家族书院给予经费支持并实施开放办学成为家族的主动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东佳书堂是我国古代早期具有教学功能的书院代表,书堂以培养陈氏家族子弟“期取青紫”为办学宗旨,科举制度成为东佳书堂创建的基础与发展的动力。从东佳书堂来看,家族书院的科举取向乃是维护家族稳定,促进家族兴旺的需要使然。在科举的指向下,对家族书院给予经费支持并实施开放办学成为家族的主动选择。  相似文献   

11.
周家华 《云梦学刊》2012,33(3):123-126
新时期我国高校道德责任教育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何提升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感与道德责任能力。根据我国新时期的社会实践,积极探索高校道德责任教育的有效策略与方法是我国高校道德责任教育面临重要的时代课题。根据时代需要与我国社会发展实践,高校道德责任教育要围绕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责任分析与判断能力,在实践中提升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意识与道德责任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面对新时期以来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大学生德育教育面临着一系列困境,特别是不善于运用美德"化育"机制进行道德教育,致使德育教育投入巨大而成效甚微。文章利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新时期大学生美德化育的重要意义和实现路径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提升大学生美德教育效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3.
道德教育实效低下的原因很多 ,其中道德教育内容实用性、适应性和针对性不强是重要的原因。德育内容需要重新构建和整合 ,要以《公民道德教育实施纲要》为根本 ,结合中国的现实国情 ,广采博纳古今中外道德资源之精华 ,创造有中国特色的道德教育内容 ,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试论儒家德育过程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过程论是德育理论中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国古代儒家德育思想对于发展德育过程论具有重大的理论参考价值。本文主要梳理了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有关品德的形成发展阶段、品德形成的环境、教育影响因素、品德形成的个人修养及方法等内容,简要论述了中国古代儒家德育思想中有关德育过程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家训是古代的一种家庭伦理教科书 ,其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家庭道德教育思想。古代家训中以德为“本”、以德为“富”、以德为“要”的家庭德育定位 ,以及倡导早期德育 ,强调道德化育的家庭德育思想 ,对于当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德育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试析国内德育模式构建中的理论倾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德育模式探索尚处在起步阶段,并未以系统的道德理论和教育理论作为实践基础。从德育模式构建的理论前提以及构建中的理论基础出发,分析国内德育模式构建的理论倾向进而提出一些建设性观点以期有助于当前国内德育模式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就世界一些国家如美国、新加坡、韩国等国的德育实施情况,特别是在领导、组织、评价等具体实施过程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德育实施中的一些共性及各自的特色,以探求对我国当代德育建设和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的规律和经验.  相似文献   

18.
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日益为人们所认识,而从改善社会风气的角度视之,则当下的社会道德教育尤其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性。中国古代在这方面留下丰富的经验。中国古代不仅注重学校教育,尤其注重社会道德教育,如礼乐化民的道德教育传统,以圣贤人格率先垂范的权威道德伦理或曰模范道德伦理,至今仍极具启发性,值得人们借鉴取法。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对我国现行的高校德育提出了新要求.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德育,其施行内容、方式和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对于我国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积极有效地落实高校育人任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冯芸 《齐鲁学刊》2013,(1):85-90
道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人类实践活动,而在这一过程中居于基础性地位,同时也是我们对道德教育进行研究之逻辑起点的是道德教育主客体间的关系问题。面对当前道德教育实践中主客体间现实存在的种种不和谐现象,从哲学视角对主体与客体、主体与主体性、客体与客体性及道德教育过程的阶段性进行深入分析,应是对两者关系进行科学定位的基础。在这一基础上形成的以和谐性、平等性和双向性为原则的道德教育主客体关系,必将极大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从而促进现代道德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