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围绕新中国成立初期乡村的社会变迁,学界集中在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社会关系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和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诸多的成果;但总的来看,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必须从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的整合、研究思路的开阔、研究视角的转变和研究内容的展开诸方面进行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要课题。《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机关报加大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思想的宣传,采取扩大发行范围和增加发行数量,利用读者来信栏目加强与群众的互动,通过读报组扩大在群众中的影响等举措,进一步密切与群众的联系,突出了源与流、学与用和同与异相结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中央着力在全国范围内健全与完善请示报告制度,并通过将制度精细化、规范系统化,切实提升制度执行力等举措,有效解决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存在的政令不畅、官僚主义突现、分散主义现象严重等问题,为巩固党的领导和推进新中国建设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保障,更为新时代加强制度建设并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有益借鉴。当今,我们既要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进行制度建设,又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创新制度,不断完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制度执行力,来确保制度优势成功地转化为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坚持监督、教育与惩治工作“三结合”,形成了人民群众监督的强大态势,持之以恒地开展了党风廉政教育,并坚决惩治了违法违纪分子,充分发挥了教育的基础作用和惩治的警示作用。在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必须以法制框架为统筹,坚持做好教育、舆论监督、信访和法制工作,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塑造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勤政廉政的高尚风范;正确引导舆论监督,形成新闻传媒网络的“监督大军”;做好县级和县以下信访工作,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于基层;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发挥法制的惩防并举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坚持革命文化政治立场,开启革命文化国家制度化建设的新篇章,建构以教育为本的革命文化建设思想理念,开创革命文艺建设的新局面,创造出丰富的文化成果。革命文化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建设发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筑牢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文化根基,为引领中国人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凯歌前行提供了精神动力,是取得意识形态领域斗争胜利的有力武器。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革命文化建设中形成的宝贵的经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新时代更好地传承革命文化、弘扬革命精神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依然严重的鼠疫流行给执政初期的党和政府以严峻的执政考验,促使东北地区党和政府与社会积极应对。不仅迅速成立了专业鼠疫防治机构,组织实施了有效的疫区处理工作,开展了积极的鼠疫临床治疗,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鼠疫救疗机制,而且从群众性工作和技术性工作两个方面迅速建立了较为严格的鼠疫疫情报告制度;实施了积极的鼠疫预防接种,开展了大规模的捕鼠、灭蚤及环境卫生工作,加强了卫生防疫工作宣传与教育等。初步建立了颇为完善的鼠疫预防机制,从而为东北地区的鼠疫防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奠定了牢固基础;同时也为新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初期,重新建构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使新生政权得到民众的认可、支持和拥护,成为党在思想文化领域中探索与实践的双重任务。为此,党在意识形态领域,通过在党内掀起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文化运动,在全社会开展改造旧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活动和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文学艺术领域,通过恢复、整顿旧有的群众性文化事业机构,进行戏曲改造和对农民群众进行扫盲等方式,大力发展群众性文化事业。为确保实现这些目标,党又在成立各类干部教育学校,改造整顿高等院校和设立各类哲学社会科学机构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从背景、时代环境、经济发展出发,还原城乡关系的演变历程,形成逻辑一致的 理论框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进行总结.70多年来中国城乡关系历经“对立”→ “趋好”→“统筹”→“融合”四大阶段.城乡关系演变贯穿其中的发展规律如下:宏观环境是 直接影响因素;中央政府基于宏观环境变化选择相应的国家战略目标,指导经济社会发展; 在目标的指引下逐步建立完善了以产业结构调整、要素配置、公共资源分配为主要内容的制 度体系,推动城乡关系战略实施,进而推动城乡关系变化.顶层设计以及系统实践促使中国 城乡关系经历深刻变革并得到极大改善,但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性破除,城乡差距从 经济领域向社会领域延伸,出现新的趋势和特征.据此,新时期,解决城乡关系出现的问题,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要在推动城乡产业融合、要素流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民增收等方面有 所作为.  相似文献   

9.
纵观新中国建立70年来工农城乡关系的变迁,从生产要素的角度大致可以分为四个不同阶段:新中国成立后以“要素汲取型”为主要目的的工农城乡分割与制度化阶段;改革开放后以“放权让利型”为主要手段的工农城乡关系缓和与农村体制改革阶段;新世纪以来以“资源赋予型”为主要内容的工农城乡关系转型和政策支持阶段;新时代以来以“还权赋能型”为主要方式的工农城乡融合与要素市场化阶段。回顾工农城乡关系四个阶段,可以得出如下基本经验:工农城乡关系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问题,其中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交换是工农城乡关系的主线,而未来工农城乡关系的协调发展更有赖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活农村生产要素,实现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从而建立农业农村的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的城乡融合思想内蕴在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中。恩格斯认为,城乡关系历经混沌—对立—融合是分工和私有制的必然结果,要实现城乡融合,既要扬弃分工和私有制,又要实现产业的合理分布,达成城乡产业一体化。恩格斯的城乡融合思想,对促进我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人的需要这一源动力出发,马克思、恩格斯考察了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根本动力、直接动力和主体力量,构建了关于社会发展动力学说体系。中国共产党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社会发展的矛盾动力、改革动力、创新动力、和谐动力、精神动力等多方面理论。面对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的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应当立足于当前中国的社会发展实际,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思想,不断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努力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12.
13.
国内外城乡关系的理论演进表明,城乡融合是发展中国家城乡关系发展的新选择。中国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城乡关系进入到强调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新阶段,但是还存在要素融合、产业融合、空间融合、生态环境融合、治理融合、制度融合等方面的差距和短板。弥合差距、补齐短板是新时代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路径选择的主要方向,主要思路包括健全体制机制、加强政府引导,全面深化改革、强化多轮驱动,坚持核心发展理念、彰显中国特色等;对策措施包括坚持市场取向、强化利益导向,聚焦县域、加强节点建设,优先保障乡村建设并有所偏向等。  相似文献   

14.
作为道教的核心经典和古代东方著名的哲学著作,《道德经》蕴涵着非常丰富的关于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并形成以无为、渐进、适度、均衡、非间断等为特色的一整套可持续发展理念,这种理念既可丰富和完善当代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也能够为当代的可持续发展事业提供具体的实践借鉴,值得我们深入挖掘整理并在积极扬弃的同时努力弘扬.  相似文献   

15.
以一座三塔悬索桥为分析对象,采用SAP2000平台建立该桥空间动力有限元模型并进行非线性动力分析,研究了地震作用下,缆梁间设置中央扣、中塔与主梁间设置弹性索和二者组合使用对于该桥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缆梁间设置中央扣可以显著减小主梁位移和中塔塔底剪力和弯矩,但会使各塔顶主索鞍座水平力和边塔内力增加;选用合理的弹性索刚度,可以有效控制主梁位移,同时使中塔与边塔的受力处于合理范围内;两者组合使用,能够进一步降低主梁位移和均衡中塔与边塔的受力,同时可以减小弹性索索力,更有利于中塔下横梁受力。  相似文献   

16.
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马克思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指明了实现人的发展的根本途径。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发展等。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要求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价值尺度。构建自主联合劳动的新劳动经济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民生思想,其内涵包括:现实的个体的人是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逻辑主体;人的生存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实现人的解放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最终目标。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对于当前我国的民生建设有着重要启示:解决民生问题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必须积极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必须发挥政治体制改革在解决民生问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筝乐艺术在习筝人数的不断扩增中得到传承和发展.从民族器乐改革和传统音乐文化弘扬上看,古筝音乐在艺术风格、演奏方式、演奏技术、文化理念等方面,都将有新的发展变化.据此,广大习筝者应全方位把握这些趋势,努力推进筝乐艺术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流域经济作为切入点,提出流域综合发展规划的思路以及基于城乡统筹的流域规划理论,并结合贫困地区流域发展的战略,探讨了重庆渝东北地区的巫溪大宁河及柏杨河流域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0.
列宁的欧洲联邦观形成于一战前后,他最初赞同推翻君主制,建立欧洲联邦,后来认识到帝国主义经济条件下不可能实现欧洲联邦,因此主张社会主义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首先获得胜利,再建立各民族实行联合并共享自由的国家形式——世界联邦。研究列宁的欧洲联邦观,必须肯定列宁认为帝国主义经济条件下无法实现欧洲联邦的判断是正确的,同时也要认识到二战后欧洲一体化及世界和平进程证明列宁的理论有其局限性。在国际秩序面临变革新趋势的历史关头,中国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一理念突破了西方强权政治的零和博弈思维,但是该构想的实现也要经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