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人物头像写生是造形艺术创作的基础,同时它又有其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在写生过程中,对人物形象结构准确的把握,对形体立体空间的营造及对画面整体效果的处理,是素描造形训练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写实素描写生中观察的方法和技巧,是素描写生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简要论述了写实素描写生中的几个观察的方法和技巧,这对我们完成素描写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杨志宇 《南方论刊》2007,(11):105-106
在我们的观念中,素描一直被视为绘画艺术的基础,同时也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环节,要贯彻这一重点,在素描教学中就要从加强学生艺术观念、注重学生的个性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强调素描基础造型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4.
在绘画中,色彩是一种重要的语言,也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段。它是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审美修养、造型能力、语言表达以及创造意识的重要途径。色彩的灿烂和明丽特点是其他绘画语言代替不了的。本文就色彩写生教学浅谈几点体会:我们看到的颜色可分为三类:红、黄、蓝。这三类颜色无法用其它任何颜色调配而成故称原色。而两种原色混合所得出的称为间色,即橙、绿、紫。三种原色和两种以上的间色按不同比例混合可调制出各种的颜色,它们称为复色。色彩写生时,我们就可以用直接的原色和间色调出千变万化的画面颜色。世界上每一种物象都有区别于其它物象…  相似文献   

5.
素描的技术包括造型能力、色彩能力、工具性能的掌握和应用的能力等,而这其中首要是抓好造型能力的培养。描绘形体结构要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要利用辅助线、要快速起稿、要善于运用规律、要利用灯光、要注意形体之间的关系。素描是透视理论指导下的素描,让透视问题潜移默化地融会贯通于素描之中。还有构图,如果说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那么构图就是这基础中的一块不可缺少的基石。对素描造型的一系列方法的探讨,目的是达到从有法到无法,从技术到艺术的过渡。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素描教学过分偏执写实因素的强调,学生盲目模仿事物的表象。而视觉艺术是建立在自我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的,是抒发内心情感的有意识的活动。因此,素描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创造意识和艺术个性的培养,以表达自我情感为着力点,使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7.
许林涛  李貌 《天府新论》2005,(Z1):310-311
油画离不开油色,但不是单纯意义上用油色画的.油画离不开素描,但油画也不等于素描加上颜色.五百年来的油画历史,展现出它在色彩上的基本特点和规律--条件色的规律.这是传统油画色彩技巧的精华和特征.而条件色规律的第一个关键问题是色调问题.色调的提炼取舍,不是主观编造.正确的提炼取舍,必须能传达物象色调的精神.这就要做到准确、鲜明、生动、自然.  相似文献   

8.
<正> 小说的基本审美范畴是典型人物的塑造。大凡优秀的小说家对于客观物象的审视、诠释、说明、批示,以至审美情感的寄托、审美理想的表现,都是通过立体感很强的典型形象的塑造来完成的,并将产生的美感形式去满足欣赏者的审美需要。应该指出,作品美感形式的出现,即典型形象的显露,作家这个驾驭物象的主体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金瓶梅》是一部引人注目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西门庆的家庭琐事为线索,赤裸裸地表现了作家所生活着的那个荒唐、病态的社会,给我们塑造了西门庆、潘金莲、应伯爵、谢希大、玳安、王婆等一批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真是个个呼之欲出,活灵活现。在研究人物的审美特征时,我们的评论家在长期的研究实践中得出了一套审美格局,诸  相似文献   

9.
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素描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有其独特性。作为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应进行大胆的改革与创新。笔者认为应从几个方面实施素描教学改革:因材施教;教师素质的提高;素描与设计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现代设计素描已经超越了原来狭义上的“设计素描”,成为素描的新传统 ,适应了现代设计的发展需要。在设计素描教学中 ,教师应结合设计素描的基本要素 ,应用创造性构想 ,采取引导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引导的方向 ,是使学生能够有效的把握物体造型的全貌 ,主动的进行创造性构想 ;从观察到感受 ,从想象到创造中培养学生适应时代的设计意念及造型能力 ;从素描出发 ,走向设计 ,这就是设计素描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高校历史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感受历史和了解社会的探索精神,培育他们探究历史、发现问题的素养.原始文献史料的收集、整理以及通过调查、访谈、实地走访等获取第一手资料的能力与素养同样可以通过研究性教学得到有效培养.学生通过撰写小论文、读书笔记和调查报告,可以很好地提升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学生科研素养的培育为他们学业的顺利完成和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三大构成被看作是现代艺术设计的流通语言,是视觉传达艺术重要的创作手法,是学生从基础绘画到艺术设计转换的重要阶段。学习构成其最终目的是拓展学生的设计思维、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构成教学,它涵盖了平面、色彩、空间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并且在平面设计和立体设计中均有具体体现。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做好思想工作,让学生认识到构成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语言的交际功能是靠语音来实现的.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时,首先遇到的是语音问题:音发不准,辨不清,声调高低升降不到位,四声变化不合理.依据留学生在汉语语音学习中的特点和难点,编写适合初、中、高不同等级和长短期不同班次的试用教材,运用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建构具有一定特色的汉语语音教学模式,既可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同时也可使学生的汉语普通话说得更加标准和规范.  相似文献   

14.
“都市佛教”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佛教是指以都市寺院为主要活动场所,根据现代都市特点及要求由僧团为主对市民进行佛法弘扬和开展宗教活动的人间佛教。都市佛教不同于都市中的佛教,它是都市中的佛教在现代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它依都市中的佛教而得名,以都市为自己存续的基础空间,具有明显的现代性,有强烈的整体观念和组织观念,发展目标明确,具有广阔的视野和超前的意识。都市佛教是人间佛教的一个组成部分,抑或是大陆人间佛教在当代的一种具体表现,是佛法在世间的现实版。都市佛教与山林佛教构成了大陆人间佛教的全部内容。都市佛教概念提出已经十年,它逐渐成为学者重点关注与研究的对象,并由此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随着城镇化的普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关注和研究都市佛教的队伍中来。  相似文献   

15.
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需要某种意义系统来整合个体多样性的意义追求,从而增强社会的凝聚力,保证社会整体的统一性和稳定性。反过来,个体也可以通过分享群体共有的意义系统来满足主体内心实现自我价值和意义的渴望。然而,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空虚、失落、不安和孤独在一定程度上充斥着人们的心灵,这是意义系统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彰显,人们在很大程度上感觉不到来自整个社会意义系统所提供的超越性的精神支撑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及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弊端很多,应当予以废除。相反,培养创新型人才于我国“兴旺发达”意义重大,高校应为此而努力。创新型人才培养主要应采取六个方面的措施,即要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树立新的教育质量观、抓好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辩证统一以及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17.
当下艺术设计类专业构成教学的目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包豪斯为代表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思想的建立,强调了基础训练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养成从感觉到知觉再到理性的分析与思维能力,理解、熟悉艺术设计的过程,以最终具备设计的能力.而在我们的艺术设计专业构成教学中,却总是强调学生基础训练的视觉效果、形式美丑等,忽视了在课程中对学生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能力的培养.当下艺术设计专业构成教学的改革,应将学生放到整个设计基础训练的大背景下,着力培养其从事艺术设计应有的感知能力、分析能力、图形思维能力、运用造型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生态学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已经被广泛地引用到高等教育研究之中,并成为指导高等学校生态建设的有效工具。高校是一个生态系统,人才培养是学生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从生态学的思维方式和视角看,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关联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控制性与自然性相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母女关系的政治叙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传霞 《晋阳学刊》2007,5(6):103-108
中国现代女作家打破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僵化想象,描绘了丰富多彩的母女关系图景,填补了女性书写历史的"空白之页",不仅为女性建立自我主体提供了重要文化途径,而且也为改变父权制统治之下的压迫/被压迫的对抗性社会提供了想象与参考的文化空间,因而对现代文学母女关系文学叙述的梳理与清点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教育规划纲要》战略主题彰显了"大教育观"育人的新理念和实践,凸显了学校德育发展的新主题:"四个加强"打牢了学校育人的共同思想基础";四个重视"拓展了学校育人的新内涵";四个学会"提出了学校育人的新要求;"三个统一"强调了学校育人的新途径。体现在育人实践中,就是着力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