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消解异化的征途上,马克思遵循的是"生产的逻辑",诉诸的是生产劳动;而卢卡奇遵循的是"观念的逻辑",诉诸的是阶级意识,二者各有侧重点又各有其合理性.马克思的异化思想仍然是我们打开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经济结构和人的存在状态之门的一把钥匙.要真正克服异化,走向人类解放,就必须把马克思和卢卡奇的思想整合起来,或许这就是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和卢卡奇的物化理论给我们的最好启示. 相似文献
2.
鲍雪松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4):103-106
通过对马克思给俄国革命家查苏利奇的回信及3份草稿等历史文献的考察,探讨马克思跨越理论的内在逻辑,并从理论主题、内在要求、实践途径等方面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这一理论自身逻辑的提升,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进一步延伸这一逻辑,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社会批判理论,霍耐特从人与人之间应该平等的规范承诺出发,以其承认理论为基础,认为物化是一个社会病理学概念。它是对主体间交往过程中承认遗忘的描述,以“承认遗忘”赋予物化新的内涵。与霍耐特分析视角不同,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批判的是“资本逻辑”,是运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活动中必然发生的主客异化关系进行批判分析。二者虽然都使用了“异化”与“物化”相近的概念,实质上有着不同的语境、所指和理论内涵。由于同为社会批判理论,然而也有着相同的理论特性与实践诉求。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 ,首先是一种用来说明商品经济中“劳动的社会关系及其表现形式”的理论 ,而不是专门的关于“交换价值或价格的量的决定的理论” ,也不是专门的“收入分配”的理论和“剥削理论”。在私有制商品生产条件下 ,人类劳动采取了“私人劳动”的形式 ;私人劳动的“特殊的社会性质和关系” ,采取了“劳动产品的价值性质和价值关系”的形式。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价值” ,就是人类劳动的这种“异化形式”。它是“私有财产对私有财产的抽象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仍然是适用的 ,但在具体应用上应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劳动价值论中所说的“价值规定的内容” ,是“劳动时间的调节和社会劳动在各类不同生产之间的分配” ,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下它应当更多地用来解决生产方面的问题。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劳动价值论仍然是一元的 ;但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理论 ,则可能是多元的。应当允许和鼓励在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前提下 ,进行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理论的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与生产劳动理论是两个不同的理论。在“生产劳动一般”中 ,包括了“脑力劳动”和“一般管理职能”。在“使用价值”中包括了“服务” 相似文献
5.
周志山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2):58-63
卢卡奇的“物化”批判话语在20世纪的思想家中引人注目,它与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思想渊源引起了人们的诸多争论。这种争论表明,划定两者之间的界限非常重要,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阐扬马克思的以实践为基点、以社会关系为视域的社会批判理论仍具有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卢卡奇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是以物化理论和物化意识为标识的。卢卡奇的这一理论在继承马克思的学说、开启西方马克思主义新的研究方向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将卢卡奇的物化理论置于批判性的角度加以理解,即从经济批判、哲学批判和文化批判三重视角,细致地疏理卢卡奇物化理论的逻辑理路,认真挖掘卢卡其物化理论的思想特旨,深入领会卢卡奇物化理论的批判性思维方式,以期能够走进卢卡奇理论本身。 相似文献
7.
陈建华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0(3):47-51
马克思价值形态理论是其劳动价值论区别于古典学派劳动价值论的根本特征之一,也是其货币理论的基础。科学地分析和论证马克思的价值形态理论和货币基础理论的形成,有助于人们深刻认识和理解其经济学理论。 相似文献
8.
蒋邦芹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79-83
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批判和对本真意义上劳动的思念,旨在实现工人阶级的自由和解放。阿伦特认为,自由存在于作为一个有思想的存在的基础上,让劳动、工作、行动各自持守自身的界限。因此,阿伦特解读了马克思的劳动理论,认为马克思克服异化劳动的思想不够彻底,这一解读丰富了马克思改造世界的理论。在以马克思劳动理论为指导的基础上,借鉴阿伦特的研究成果,可以更好地建构理想的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9.
周彬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8):71-73
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设想,是以一系列假设条件为前提的。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中,并没有完全被贯彻和落实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原则,这是因为我国当前尚不具备马克思所设想的一系列前提条件。正确认识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现实存在的差距,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对于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以总体性的辩证法为基本原则,以人本化的思维取向为价值尺度,以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觉醒和成熟为扬弃物化的现实途径。这一理论对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异化思想及辩证法思想无疑至关重要,但却也因最终倒向唯心史观而存在重大的理论失误。 相似文献
11.
俞吾金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马克思的辩证法始终是与人的活动关联在一起的,而在人的活动中,劳动是最基本的生存实践活动,因而劳动辩证法构成马克思辩证法的基础性部分。然而,在对马克思辩证法的探讨中,这个部分始终处于边缘,甚至是被遮蔽的状态下。本文首次表明,马克思的劳动辩证法是通过对象化、外化、异化和物化这四个概念展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2.
13.
虽然卢卡奇天才性地解读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但是,他的物化理论并没有贯彻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原则,而是在黑格尔辩证法和韦伯形式合理性这两个研究视域下建立起来的。在黑格尔辩证法的视域下,卢卡奇试图坚持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批判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立场,但是在韦伯形式合理性视域下,他抛弃了马克思的上述立场,从而开创了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的先河。 相似文献
14.
张黔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0,(3)
“对象化”是目前关于美的本质讨论的一个核心范畴 ,对这个范畴的理解 ,显然不能过于狭隘。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对象化”理论的分析 ,试图把握作为审美范畴的“对象化”的内涵与外延 ,并找出作为审美范畴的对象化与非审美范畴的对象化之间的差异的标志。审美对象化区别于一般对象化之处 ,是反思判断能力的参与 ,有了反思判断能力 ,主体就能使自己的对象化产物转化为美的对象。而在没有反思能力的主体那里 ,即使是劳动实践的产物也只能是一种潜在的审美对象 ,而反思能力又不是一种抽象的主体本质力量 ,它是社会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刘贵祥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4(1):26-3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所在。"对象性活动"是《手稿》中马克思表达自己哲学创造的真正起点,它是"实践"概念的原初形态。该文以《手稿》文本及其要解决的问题为依据和线索,清理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探索历程,进而得出马克思哲学思想的起点是"对象性活动"这一结论,从而为马克思独特的哲学创造及其所实现的哲学革命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18.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6):49-54
阿多诺主要围绕哲学、社会和文化三个向度展开物化批判,揭示了物化现象背后的同一性逻辑。在哲学层面,他分析了黑格尔的同一性思想,批判了概念拜物教;在社会层面,他解释了工具理性的同一性,批判了总体性的社会统治关系;在文化层面,他着重解释了交换价值的同一性,剖析了物化意识现象。阿多诺的物化批判理论分析了物化的本质、逻辑和表现形式,指出了这种作为社会病理学方式的物化,并突出非同一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对人的本质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竹苗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263-264,267
马克思在他早期的异化理论里明确地提出了人的本质是以自然界为普遍对象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劳动)。而卢卡奇也在他的物化理论里包含了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总体性。 相似文献
20.
刘冰菁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13,50(4):13-19,157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区分了两种不同的物——现象层面的经验之物(Ding)和社会关系层面的非实体之事物(Sache),黑格尔是在理解市民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上作出这种区分的。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继承了黑格尔区分物(Ding)和事物(Sache)的理论线索,在此基础上科学地描述了资本主义社会交换领域和生产领域经济关系的事物化(Versachlichung),这才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物化理论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