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2.
话语身份是高校思政课教师主体话语与身份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议题。话语身份主体的内在规定与外在阐释、结构的宏观主导与微观参与、定位的个体独立与群体归属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话语身份的生成提供了学理依据。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话语身份建构,有赖于知识传播与价值导向、资源调控与启发教育、行为规范和伦理评价等功能的集体发力,也需要借助“排头兵”式预设策略、“放大镜”式凸显策略、“圈内人”式移情策略、“显微镜”式评价策略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话语所具有的生产乃至重构社会实在和社会关系的建构性本质功能,使其成为展现、塑造和构筑国家身份的最基本、最便捷、最经济,也最具有感染力和凝聚力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国家身份话语的建构具有一定的语言学基础与认知基础,据此,通过考察分析大量外交语篇,可以得出国家身份话语建构所要遵循的主要策略,即“择优定位”策略、“发话主体导向”策略、“群内成员关系”策略以及“亲缘化隐喻”策略.  相似文献   

4.
基于184所中国大学学校简介话语语料,考察其使用的话语策略及建构的机构身份.研究发现,中国大学在其学校简介中主要使用了指称、述谓和强化三类策略,分别建构了八种机构身份:卓越的高等学府、有亲和力的高等学府、充满情感与活力的高等学府、积极主动的社会行为者、大学发展工程的建设者、大学发展道路的探索者、大学发展战略的实施者、大学发展竞争的参与者.大学机构通过使用话语策略建构多种机构身份,突显其身份的多面性特征,实现信息传递和自我宣传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英语教师话语身份对教师身份的维系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语言与身份的关系引起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话语身份和社会身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以一堂初中英语课上教师和学生的对话为语料,从教师作为话语的提问引导者等六个方面阐述教师身份的维系。话语中的社会身份不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话语参与者这样或那样的社会身份其实是具体的语境和社会因素的互动结果。  相似文献   

6.
商务话语中的咨询顾问在会话的不同阶段建构了不同的语用身份,进而执行了不同的语用功能。咨询顾问语用身份建构的语用功能主要包括施事功能和人际功能两个方面。语用身份作为交际者可运用的在线语用资源,其执行的语用功能均指向该语类中咨询顾问交际需要的实现,即促进销售的产生,促成咨询人的购买行为。  相似文献   

7.
文艺学的身份认同在后现代语境下出现了危机,“建构新世纪的文艺学”成为当前文艺学界的集体呼求和深层焦虑。在如何重建文艺学的身份意识上,当前文论界存在着“以中化西”和“以西释中”两种极端倾向。因此。建构新世纪的文艺学应从话语重建的基点、建构策略等方面入手,寻找某种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话语与身份是一种辩证的互相建构的动态互动过程,其既受宏观社会文化语境的影响,也受微观语言交际活动的限制。多模态视域下我国庭审律师话语的身份建构应建立在庭审律师所具有的理论基础、事实基础、沟通能力以及相对受众的理解和容忍之上,并通过多模态协同作用建构庭审律师作为"引导者""调查者""控制者"及"维护者"的身份,引导律师自身行为遵循法庭的规则,理性地朝着自身、法律所期待和规范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身份获得离不开学习共同体环境的培育,准确地做自我教师角色的定位,是每一位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路径之一。当前教师共同体建设过程中面临同事性的缺失、传统教师角色的影响、科层制的束缚、积极参照物的缺乏等困境,使教师的专业发展面临着考验。创设交流机会、破除权威主义的阻力、进行制度拓荒、建立新的共同体哲学等,为教师在学习共同体中的身份建构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下对《发条橙》中的纳查奇语进行了考察。在小说中,纳查奇语作为一种青少年反语言,是反文化身份的重要表征方式,而反文化身份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对主流文化的反叛。青少年的话语建构了他们的反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1.
从说课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揭示了说课的含义及分类,明确了说课的内容与要求,初订了说课的评价标准,为有效地开展说课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2.
ESP教师参与行动研究是实现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参与行动研究的两名ESP教师进行个案研究,以探讨教师在行动研究中如何获得专业发展。研究表明:ESP教师参与行动研究带来教师对学生和对外语教学认知方面的改变;行动研究也带来教师行为的改变,尤其是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但是,研究也发现教师参与行动研究的自觉性、系统性不够,缺乏相应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因此,要加强教师对行动研究和教师发展的认识,优化外部环境,激励ESP教师通过行动研究来实现自身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贵州白族是在上世纪80年代进行民族识别的时候被认同为白族的,其族源历史复杂曲折,在学界可谓众说纷纭。本文拟从民族学、心理学的层面对认同过程中以及认同后的贵州白族的民族身份的建构进行探索性的剖析和研究,以加深我们对贵州白族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标记语well作为一种常用的话语标记语广泛存在于会话交际过程中,它通过自身的语用功能对会话者的身份构建产生作用,反过来又受身份构建的影响。赛珍珠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大地》中存在大量的标记语well。通过跟踪well在主人公王龙身上的阶段分布与使用频率,具体剖析王龙使用well的表情功能,并将well的运用情况与王龙一生身份地位的变化情况相参照,可以证明标记语well的使用与人物身份构建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学科建设规划是高校学科发展的设计蓝图和进行学科建设的基本依据。做好学科建设规划,一是要遵循规律,深刻把握校情,采取科学的方法保证学科建设规划的科学性;二是要强化规则,遵循学校事业发展规划,按大学科思路进行规划,做到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相结合,提高学科建设规划地位的权威性。三是要讲求规范,强调学科建设规划文本格式的统一性,做到加强学习宣传以明确规范,制定统一格式以形成规范,注重检查督促评审以确保规范。长江大学在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海外华文文学作家白先勇和严歌苓,是北美新老移民两代作家的代表人物,他们以历史叙事的方式来展现各自不同的故土记忆,并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形态:建构历史的使命感与解构历史的现实感、演绎历史的轨迹与边缘立场的书写。从作家的身份出发,探索两种不同的历史观和历史叙述方式形成的不同创作风格以及由此呈现的族性书写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仪式和庆典中的族群身份表达——以保安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仪式既是民间社会建构和维持各种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建构和维系社会团结和共同体凝聚力的手段。族群性的实现,也同样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仪式。正是通过一系列仪式,人们表达和维持社会认同,不仅使群体联系得以世代相传,而且也使个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之间的关系得以随着具体的社会环境而调整。从保安族在民间和国家两个层面的各种仪式里的民族表达中,可以透视到当代中国少数民族的某种社会心理处境。  相似文献   

18.
认同建构中的时间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认同的建构与“时间性”密切相关。通过分析中国现代民族认同的两大建构路径,即“现在—未来”导向路径和“现在—过去”导向路径,可以看出,在时间性的三个层面里,“现在”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现在—未来”导向的路径从未来寻求合法性,主张现代与传统的断裂,民族认同的建构所依据的是精英知识分子所设定的民族国家的规划。而“现在—过去”导向路径则是从过去寻找合法性,以回归传统、挖掘新的传统或是重构传统的方式,通过与“过去”建立起联系,使自身权威化。无论是哪一种路径,民族认同建构都是以“现在”为核心的。因此,在民族认同建构的“时间性”问题中,“现在”之重要不仅仅在于“民族认同”是现代现象,它更是重组过去和未来关系的关键。相对于“真实的过去”的不可改变,“未来”的不确定,“现在”却为建构者的主体经验参与到认同建构中提供了机遇。在重组过程中,建构者得以充分调用“过去”和“未来”的资源,使民族认同获得它所需要的多元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9.
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的身份建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相关身份理论,以克林顿总统第一任就职演说为语料,从文化层面、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探讨总统演说话语中身份建构的实现形式.说话人建构不同的身份是由其某一具体阶段的交际需要决定的,说话人能够合理运用各种语言手段建构相关身份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清楚界定高校教师师德的内涵对指导高校开展好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设计/方法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师德内涵的认识存在一定分歧。界定高校教师师德的内涵应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相适应、与当代中国的现实相适应、与解决当前教师队伍的主要问题相适应和与加强现代化大学建设的要求相适应。结论/发现在师德建设的实践中,应努力加强传统师德文化的现代性转化,构建新时代的师德文化,将师德师风融入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全过程,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