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旨在探讨从<知觉现象学>到<间接的语言和沉默之声>中的"风格"(style)概念.在梅洛-庞蒂那里,风格是主体带着其身体在生活世界中存在时、在与世界和世界中的其他主体打交道的过程中,所辨认出的世界和其他主体的基本面貌.作为"连贯的变形"的绘画风格论,保证了绘画艺术的真理性,绘画史作为风格史而获得了统一.然而,在梅洛-庞蒂的思想进一步发展,进而要求超越其前期的生存论和现象学并萌生建立新的本体论的期待时,一直居于梅洛-庞蒂哲学中心地位的"身体"概念就需要让位给更加具有本体论特征的"肉身"(chair)概念,而与身体-主体思想紧密联系的风格概念也就相应地退出其核心位置.  相似文献   

2.
梅洛-庞蒂作为与萨特同时代的法国著名哲学家,其哲学主要观点是引进了身体作为桥梁,弥补了二元论与纯粹的经验主义的缺陷.人与世界接触后,便是人的身体所反映出来的表现性.身体的表现性在对外界的反应,以及人的表现性在绘画艺术创作时所起的作用,是很值得探讨的,在梅洛-庞蒂的哲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梅洛-庞蒂的空间现象学不仅奠定了他本人思想的基本特色,也对后来的法国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对深度和时间性这两个关键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一现象学的核心是一种先验结构.这使得梅洛-庞蒂的空间现象学既不同于传统的意向性现象学和主体性哲学,但又没有完全摆脱它们.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哲学史中,时间是最令人费解的难题。直到海德格尔宣布"此在就是时间,时间就是此在",时间之谜才得到了真正的揭示。梅洛-庞蒂承认海德格尔在时间哲学上的贡献,但他认为,海德格尔的回答还不彻底,最彻底的回答应该是:"主体就是时间,时间就是主体"。当然,梅洛-庞蒂所谓的主体就是身体。按照常识,身体和时间是两种毫不相关的事物,何以身体就是时间,时间就是身体?梅洛-庞蒂为什么要将主体定义为身体?他的回答与海德格尔的回答究竟有何关联又有何区别,并在何种意义上推进了我们对时间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对于“存在”的追问,最终受阻于这一“沉默经验”的难以言说。通过对于绘画,特别是以塞尚为代表的现代主义绘画的还原分析,庞蒂指出绘画能够展示“存在”,即“世界肉身”的涌动与绽裂,由此我们深入了历史沉默的内里,“历史现象学”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梅洛-庞蒂关于"体验论"美学思想的诗性思考,在其整个现象学思想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体验论美学思想以"体验"为出发点,以身体和意义为中介,以"体验"为归宿,构筑着一个"体验-身体-意义-体验"的循环阐释模式。深刻理解梅洛-庞蒂的体验论美学思想,对于把握其整个哲学美学思想体系、认清其在整个现象学思潮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哲学赞词》尽管以“哲学赞词”为题,但实际上却是对哲学及哲学生活的辩护。哲学为什么要辩护?梅洛-庞蒂主要从认识、表达、行动(其中也涉及到哲人与大众的冲突、哲学的现实处境等)这三个方面出发,对哲学知识的暧昧性、哲学与现实的潜在冲突及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复杂关系等作了深入阐发,最后指出哲学的生活具有“跛行”的特征,从中也体现出了梅洛-庞蒂哲学自身的“暧昧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的逻辑内涵体现在三重相互关联的转向:其一,从逻辑转向知觉;其二,从意识转向身体;其三,从观念转向肉身.这三重转向不仅使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突破唯我论的困境,而且从生存论的视角对意识现象学所面临难题给予解决.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不仅就知觉、身体和肉身之间的内在关系做出阐释,而且还开启了法国生存论现象学研究的新视域.  相似文献   

9.
"他人审美鉴赏的不可替代"始终在瓦解着审美共通感的基础,这也成为康德美学遗留下的一大疑难。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乃至萨特等人的思考,使得"他人"浮出思想的地平线,但是由于未能逾越出"唯我论"的局限,他人最终成为自我的尖锐对立。梅洛-庞蒂在对胡塞尔的相关思考进行深度开掘后,通过身体现象学确认了"他人与我"的身体间性关系,从而为审美共同感及他人"神圣不可侵犯的优先性与超验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梅洛-庞蒂:意识与身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洛-庞蒂(Merleau-Ponty)的目的是"理解意识与自然的关系",为此,需要超越唯心论的视角和实在论的视角.他在早期的著作中,是通过对置身于世界中的"本原的身体"(proper body)的描述来实现这一点的.这个身体与周围世界处于一种相融相契、不可分离的共存关系中.但在这里.身体仍然是过于被意识化了,仍然是处于意识主体的位置上.后期的梅洛-庞蒂放弃了这种意识哲学的观点.转而把身体设想为世界的片断,身体和意识是在存在上升为现象性的运动过程中被构成的,身体与世界一样.是由同样的质料构成的.  相似文献   

11.
"物感"和"知觉"分别是刘勰和梅洛-庞蒂美学观中的重要理论范畴,两人都主张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交往模式的主体间性。刘勰的"物感"理论从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出发,在"神与物游"的高潮阶段实现心物的统一;梅洛-庞蒂在构建"知觉现象学"基础上,提出"身体—主体"的审美主体概念,使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实现"可逆性"的"交织",进而克服心物的二元对立。但二者在根本的思维方式和具体的理论路向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提要]深入探讨梅洛-庞蒂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解读及其在何种意义上与同时代思想家发生了理论碰撞,对理解两次大战期间法国思想界的理论图景具有重要意义。梅洛-庞蒂通常被认为是在伊波利特的黑格尔译著的影响下“开启”对黑格尔哲学的人类学解读的。事实上,梅洛-庞蒂接触人类学解读早于阅读伊波利特的译注,而且,梅洛-庞蒂与伊波利特的解读方式在阐释方式、理论资源和思想母题方面具有相当的异质性。在澄清他们思想的异质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分别从梅洛-庞蒂本人的理论建构进程以及法国学界对海德格尔和马克思的接受史两个角度考察他们产生异质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早期著作中,梅洛-庞蒂受现象学和心理学的双重影响,对传统知觉概念进行了反思与批判.在梅洛-庞蒂看来,传统的偏见要么把知觉作为一种分析知觉,要么假设了自然的确定性,都没有意识到知觉是作为一种"人与自然"原初性关系的存在.因此,梅洛-庞蒂强调重返现象,认为现象学的还原就是回到这种原初性存在的知觉-现象场.在此,梅洛-庞蒂找到了一个源于身体-主体的有待思考的知觉世界作为其思想的新开端,从而超越了经验主义和理智主义的知觉观.  相似文献   

14.
意识是"我能"——梅洛-庞蒂的"我能"现象学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经验论把世界看做意识的状态从而低估了意识,而理智论则把世界解释为状态的意识从而高估了意识这一情况,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认为意识不是我思而是我能,旨在超越经验论与理智论。梅洛-庞蒂的我能现象学直接影响了利科的自身解释学和福柯的自身关切的伦理学,在20世纪哲学界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梅洛-庞蒂在《知觉现象学》中对“能表达的言语”与“被表达的言语”做了区分.这种区分体现了言语和语言的身体性,也揭示了言语表达的特殊性,即可以沉积为独立的语言世界和文化世界。“能表达的言语”和“被表达的言语”的区分虽然没有克服主体和客体的两分法,但却触及到了梅洛-庞蒂中后期哲学的问题,一是“能表达的言语”和“被表达的言语”相互依赖和转化,二是“被表达的言语”同样被赋予身体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择了三个关键的概念(结构、秩序和意义)对梅洛-庞蒂的第一本重要著作<行为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三个概念是相互关联的.对行为之"结构"的分析阐明了人之异于动物的特殊性,进而建立起了一种新的自然"秩序",这种自然秩序以"意义"(sens)作为其最终的趋向,从而标明"人是意义的动物".由此也建立起了梅洛-庞蒂的"意义哲学".  相似文献   

17.
以知觉为起点,梅洛一庞蒂将现象学带到了一个新的领域,同时也使现象学具有了新的视野。而在梅洛一庞蒂后期哲学中,他十分关注语言和他人问题。他认为,借助于语言,我们才能真正切近他人、理解他人。而更为关键的是,在这样的状况下,自我与他人才能真正走向融通、共存与共生。可以说,在梅洛一庞蒂看来,自我与他人是在语言与身体中介下的一种“含混”、“互逆性”的“共谋”的实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我思故我在"命题的重新诠释,胡塞尔现象学突破了笛卡尔的自我学,向他人问题转移.然而,由于固守传统还原论的思维范式,胡塞尔无法解决身体与意识、他人与自我之间的悖论,最终,不得不再一次回到先验自我的起点.梅洛-庞蒂恰恰在胡塞尔失败的地方起步,运用辩证的原则,在"我思"的现象学分析中.揭露出一个有血有肉的自我存在即身体.通过身体--这个自我与世界区别和联系的桥梁,梅洛-庞蒂把自我的"为他性"展示出来.至此,可以说,他人问题虽然由胡塞尔提出,但要谈到对该问题的解决,还有待于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的进一步推进.  相似文献   

19.
思·言·身——梅洛-庞蒂晚期思域中的语言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洛-庞蒂对语言的思索似乎采取了两条相对独立的道路:一是从语言内在的维度出发,探索意义创生的机制以及思想与语言之间的关系;二是从身体与世界的存在论层次出发,进一步思索语言和身体之间的本质关联。这两条路线当然不是对立的,沟通二者的结合点正是不可见的身体与间隙这两个相通的概念。它们最终将语言和思想(观念)归属于世界肉体自身的表达。梅洛-庞蒂的语言观和马克思对于语言的论述之间有着近似之处。  相似文献   

20.
意义与规范性关系问题是当代分析哲学和现象学共同关注的核心哲学论题之一。在《知觉现象学》中,梅洛-庞蒂不仅把原初的意义规范界定为前对象的“世界风格”,而且最终把意义规范性之根源建立在其独创的具身化先验主体性中。通过分析梅洛-庞蒂具体化实践自我意识的内在意识结构,本文试图阐明具身化先验主体性作为前对象规范性先验终极根源的含义。我们将展示,梅洛-庞蒂的具体化实践自我意识不仅包含主体性自我对自身生命自由的自我断定,而且还要通过主体性自我的“世界筹划”把自由生命的无限自我超越纳入意识的确定内容之中。由此,世界的规范性成为先验主体性的内在构成条件。在梅洛-庞蒂的先验现象学中,作为前对象规范性根源的先验主体性并不是世界意义的先天构建者,而是世界规范性的回应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