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语域     
语域(register)是指具有某种具体用途的语言变体(variety),它与社会或区域方言(dialect)相对。在一个言语社区(speech community)里,不同职业、阶层、年龄、性别等等社会因素也存在语言的变体,这就叫做“社会方言”(sociolect);而同一个言语社区里的每一个人说话也不一样,这种个人变体叫做“个人方言”(idolect),而人们在不同场合使用的语言也不同,这种言语变体就叫做“语域”(register),有时也叫做“风格”(style)。  相似文献   

2.
社会方言是在语言集团的某一阶层或某一群人中所通行的语言。形成社会方言各种变体的社会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阶层和文化差异、职业和行业的差异以及年龄和性别差异等因素。研究方言的社会变体是语言学家的一个新课题,其研究价值不可忽视:1、揭示语言与社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事实;2、有利于把语言的共时状态和历时变化结合起来研究;3、有助于寻根追源地了解移民来源地区的风俗和特产;4、有助于妇女解放、人种等社会问题的探讨;5、有利于提高语言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进程中,人口频繁流动迁移造成语言生态的急剧变化。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探究湖南郴州这个三线城市的新移民 对国家通用语(普通话)和区域通用语(家乡话)的语言态度问题,以弥补目前对中小城市新移民语言现状研究的不足。调查发 现:新移民对家乡话的评价在“情感”方面稍高于普通话,在“功能”和“地位”方面则远低于普通话,新移民对自身与子女的普通 话以及对子女说家乡话期望程度较高。调查结果显示出普通话的优势地位和方言的弱势地位及新移民对家乡话纠结矛盾的 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4.
多元文化伦敦英语(简称MLE)是二十世纪后期在伦敦内城工人阶层社区年轻人群体中出现的一种与少数民族相关的新方言变体,保罗·柯斯威尔在MLE项目研究中首次提出该概念。MLE起源具有多样化特征,说话人来自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最有可能是由于语言接触和第二语言群体习得的结果。MLE研究被称为关于城市接触方言的经典案例。关于MLE新方言变体的研究对制定合理的语言规划和政策、提高少数群体的社会地位、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湘语的历史     
战国时,楚国征服了湖南全境,楚人大量移民湖南。移民带来了他们的语言,即楚语,楚语是湘语的源头。楚语进入湖南,与湖南土著民所操的语言发生碰撞,形成了一种新的方言———南楚方言。南楚语形成以后,湖南地区接受了一次又一次的移民,南楚语受到移民语的侵入。到明清时期,近代湖南方言格局基本形成,湘语区产生。  相似文献   

6.
胜利油田是新中国兴建的大型工业区之一,曾是中国的第二大油田。对胜利油田普通话和方言两种语码的使用情况进行社会语言学调查发现:普通话是胜利油田工业区的通用语言,而方言的功能和语域则十分有限。胜利油田"普通话状态"的形成主要与油田人口构成和流动、油田居民语言态度、城市化建设和经济结构有关。胜利油田工业区形成了以东营区为岛心,以周边东营市、邻近区县为外围,由内向外辐射的环形语言岛。  相似文献   

7.
个人方言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贯穿于外语学习者的整个外语习得过程。外语学习是长期的语言活动。学习者的词汇不断丰富着,句法更加多样化,受着渐变的语音的改变,其个人方言必定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改变也会在个人方言的变体中得到反映,在语言交际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不断体现出个人方言发展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江苏省溧阳市辖区内存在着大大小小的河南方言社区,这里的居民使用河南话和溧阳话两种不同方言。溧阳农村河南方言社区的形成有着太平天国运动后移民历史的大背景,是在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基础上形成的、河南移民族群文化意识的反映。在与溧阳话长期接触的过程中,溧阳农村的河南话已经发生了潜在的变化,使用者的语言心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地政府部门和社区居民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有效遏制和延缓河南话的衰变速度。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人口流动使农村言语社区发生了巨大变化。与任何进入言语交际的词语一样,一个地区居民对父亲的称呼也在发生一定的变异与变化。论文采用问卷调查、观察等形式,研究了河北省康保县这一地区1970年以来对“父亲”称呼的变异与变化现象,揭示了现象背后的社会历史原因,发现了一条语言变异与变化的规律:有潜在声望的词语替代低声望词语是一个自然过程,而原词语会作为一个普通变体进入语言交际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作为言语社区,大学生群体有其特有的流行语言,即大学生流行语言语变体.通过大量收集大学生所使用的流行语,从社会语言学的语言变异角度对这些词汇及句子进行分析.以期从中找出该言语社区社会文化特征,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文化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之一,当代中国更是人类历史上第三次城市化浪潮的主力军。城市化是一个有着人口统计、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维度的进程。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城市化进程使城市方言和乡村方言这一对立体的交融和竞争更加凸显了,它们的关系呈现出了转向城市方言、转向乡村方言、二者势均力敌以及互相妥协产生新的变体等多样性。村民身份向市民身份转化的过程,也是人们的身份认同重新构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语码选择和语言使用也在经历着或巨或小的转变,而移民者的认同期望、当地居民的接受态度以及家庭等因素则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而对于城市化是会有利于语言/方言的多样性还是会给它带来破坏的争论还在持续着,人们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给出更确切的答案。  相似文献   

12.
城市语言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规模、高速度的城市化进程带来新的语言问题,与此同时,社会语言生活的变化改变了语言学的实证基础。面对研究对象的变化及其对语言学理论的挑战,一批中国社会语言学家开创了城市语言调查这一新的研究方向。经过数年的发展,城市语言调查确立了比较明确的理论和方法。城市语言调查依据的主要理论是言语社区理论,探索社区在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城市语言调查强调客观、全面地调查研究城市语言状况,反对依靠个别人主观判断的研究方式。产生于21世纪中国的城市语言调查目前已成为国际化的语言学新动向。  相似文献   

13.
"言语社区"是当代社会语言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其内部同一性作为概念的核心部分一直未能明确。通过梳理过往的研究,指出言语社区的内部同一性特征在于社区成员对使用的语言变体持同样的语言认知,怀有同样的语言情感。  相似文献   

14.
辽西方言属于东北官话,主要是由清代河北方言、山东方言交融渗透了本地方言并替代原有语言发展演变而成的,它的形成与清代及清代以前的关内移民密不可分。通过将辽西方言语音特征与周边方言进行对比,可以看到河北与山东移民对辽西方音形成产生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多个方面论述了语言与方言之间的关系 :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方言虽然是语言的附属变体 ,在使用范围和影响力方面弱于语言 ,但反过来方言又在地域、时间、社会、情景等方面对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广韵》日母字发展至今北京音系有着很多不同的读音变化,东北地区有着和其他方言不同的变化:止摄开口字读为零声母,止摄开口以外的日母字丢失[zt]声母,并有[i]介音,亦读为零声母。这很可能与明末清初以来山东“闯关东”的数千万移民有关。移民带来了他们的方言,使东北方言形成了一些与山东方言相似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明末清初,伴随着一场轰轰烈烈的“湖广填陕南”的移民运动,大批居住在以今广东嘉应州为中心的客家人从广东辗转迁徙至今陕西商洛境内。他们居住的地方仍以“广东”命名,以示不忘其祖。商洛本地人称他们及其后裔为“广东人”,称他们说的方言为“广东话”。考察历史文献资料,对照客家话的语音特点,可以看出商洛境内的“广东话”其实是客家话与商洛本地话进一步融合形成的客家话的变体。  相似文献   

18.
网络语言是随着网络的兴起而出现的一种网络交际语言,因其鲜明的独特性而引起了众多人的关注。本文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从语言变体、言语社区及语言变异的社会原因等方面,对网络语言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文章指出,在由互联网构建的虚拟言语社区内,网络语言是一种语言变体,然后分析了网络语言变异的社会原因及对网络语言应采取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客方言并非完全来源于古北方汉语,客方言的形成是北方移民语言与华南土著居民语言长期“交互作用”的结果。客家方言音韵极接近唐五代至宋初时的中原地区语言,但词汇则受南方土著语言影响深刻。客家与畲族关系极其密切,其共同来源具有多元性。  相似文献   

20.
言语名利场     
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憎恶身边人们的“虚伪话”,以至于要装聋作哑、弃绝言语。文章利用社会语言学理论分析导致他这一反应的原因。通过引入语言变体、言语社区等概念,分析小说中描述的一些纽约中产阶级市侩言语行为的社会语言学动因。言语行为在他们那里成为炫耀和展示权势、地位的工具。言语行为也表现出小说呈现的纽约城“混凝土丛林”弱肉强食之残酷竞争法则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