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问题社会各界对其争论从未停息。当前,在逐步解决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问题的一片呼声中,这一热门话题又进一步“升温”,虽褒贬之争犹存,但主张逐步取消似乎已成公论。对这一引起如此反响的重大问题,笔者也略淡浅见。一、关于价格双轨制的函义议论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的利弊得失及其发展趋势,首先必须准确地界定它的内涵。我认为,搞清“价格双轨制”的涵义,必须分清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价格双轨制不仅仅是指同种商品允许有不同的价格水平,更重要的是涉及到两个定价主体(国家与企业)的两种调节机制(计划与市场)。但两种价格水平对经济生活的调节作用和对企业行为的实际影响是基本相同的,而与定价主体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2.
生产资料流通体制的改革,关键是逐步放开生产资料价格。目前,我们已经基本实现了由单一的计划价格向“双轨制”价格的转变。现在的问题是要对“双轨制”价格作一番评估,全面研究一下它的地位和作用、利与弊,目的是进一步推进生产资料价格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工业生产资料方面出现的双轨制价格,对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起了某种刺激作用,但同时又在市场价格问题上造成了某些混乱,给国家计划的执行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本文拟就双轨制价格的性质及其发展方向等问题,谈一点个人浅见。 所谓双轨制价格,就是指同一生产资料以国家计划为界限,同时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价格形式。它的计划部分执行国家定价,  相似文献   

4.
对生产资料价格实行“双轨制”,即对计划调拨分配的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定价,对部分计划生产和计划外超产的生产资料,允许进入市场自由交易,由企业自行定价。这是我国改革生产资料价格的一个重大步骤,对于搞活生产资料流通和价格,调动生产和经营企业的积极性,都起了较好的作用。但是,在实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此,本文想谈点粗浅认识,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5.
价格体制改革,包括理顺价格体系,改革价格管理制度和形成价格机制。生产资料价格改革是价格体制改革的着手点之一,它主要涉及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等方面的价格调整和改革。本文试图对8年来以双轨制价格为主要内容的生产资料价格改革的成效和缺陷作一分析,并提出继续深化生产资料价格改革所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 在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现阶段,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的命运将如何呢?鉴于这些年价格“双轨制”暴露出来的诸多弊端,学术界的一些人,尤其是实际工作部门的一些人,一直主张要尽快结束价格“双轨制”,实行市场单轨。特别在当前全国多数国营企业已进入第二轮经营承包,其中有些厂家,从自身利益出发,强烈要求结束价格“双轨制”。这样,价格“双轨制”似乎应当寿终  相似文献   

7.
实行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生产资料价格实行“双轨制”,是从1985年开始的。通过这几年来的实践,我认为生产资料“双轨制”,有利也有弊。在当前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势下,很有必要对生产资料价格实行“双轨制”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理论和背景 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理论上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前提下提出来的,也是计划分配体制改革的产物。旧的计划管理体制,由于国家统得过多过死,统配产品越来越多,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缩小了商品的市场交换。据有关材料统计,我国1952年国家平衡分配的统配物资只有55种,到1957年就增加到231种。这种状况的出现,使得在理论上越发表  相似文献   

9.
生产资料流通,在我国又叫物资流通,它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史上风风雨雨,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它的命运与商品交换关系、市场经济的命运是共同的,长期以来被忽视、压抑。生产资料被完全排斥在商品流通之外,物资部门则是国民经济所有部门里管得最多、统得最死的部门。改革开放以来,突破了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的传统观念,1938年开始了物资体制的改革。国家缩减了指令性分配物资的种类和比重,扩大了生产企业的产品自销权,改进了计划物资的供应方式,生产资料价格实行双轨制,出现了多渠道并存,多种经济成份经营,生产资料市场初具雏型的局面。然而,生产资料流通领域的改革与其他领域改革相比,步伐太慢。时至今日,还有部分生产资料不是商品,不能进  相似文献   

10.
目前,理论界对生产资料双轨制价格的争论,分歧很大。本文将从业已走过的改革实践出发,运用实证分析方法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双轨制是中国城乡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传导机制,这个传导机制以确立计划和市场两个轨道为基础,以再造计划和市场相适应的两种不同机制的运行主体为重要环节,以限制农民权利为"差价"来源,形成了"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其运行的起点是以身份为标识把生产要素置于不同的系统,在计划系统内实行垄断高价,在市场系统由供求关系实施市场低价,从而获得两个系统之间的"差价"。这种"差价"既为国家寻找"红利"补贴城市化提供了便利,又助推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因此,在城乡二元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的条件下,对双轨制加以限制乃至取消是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有效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生产资料是社会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因此,生产资料市场的境况如何,将直接或间接地左右着整个国民经济。长期来,我国的生产资料实行的是统一供应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的是单一的计划价格,这对于稳定当时的生产资料市场,保证当时建设的需要,无疑是正确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了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党和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对生产资料的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对大量商品的生产和流通的计划管理,分别实行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三种形式,对其价格则分别采取统一价格,浮动价格和自由价格三种形式。它们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既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理论问题,也是在计划体制和价格体制改革中碰到的一个实际问题,不少同志认为,实行指令性计划的采取统一价格,实行指导性计划的采取浮动价格,实行市场调节的采取自由价格,它们是相互对应的关系,也有的同志认为,实行指导性计划的,其价格应该放得更开,也要实行自由价格。他们在谈到国家计划分配的生产资料时说:它们可以分成三块,“第二块,大致上同指导性计划相适应,形成公开的交易市场和市场价格,价格可以随行就市,……。这里关键的一个问题是价格要放开,同时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4.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历程是逐步放开市场管制,并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在商品定价权中决定性地位的过程。通过逐步放宽对价格的管制,价格经历了“严格限制(票证供应)--价格双轨制--直接市场定价”的过程。一般生活生产商品领域的市场化程度已经有了显著提升,市场已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在以石油、天然气等为主体的资源性产品领域,其主要价格形成机制依然是由政府主导,市场尚未发挥足够的作用。因此,如何引入市场机制,打破价格改革的“最后壁垒”就成为了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1984年以前和1985年以来,我国的生产资料价格先后分别进行了“内调”(调整了计划内的煤炭、焦炭、矿石、生铁、钢材、木材、建材等生产资料的价格)“外放”(放开了煤炭、钢材、木材等主要生产资料的计划外部分的价格)两种形式的改革,使生产资料价格的积弊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疏散。与改革前的1978年相比,我们以加工工业品价格上升11%的代价,把采掘工业品价格提高了50%,原材料工业品价格上升35%。在这期间,还几次调整了农副  相似文献   

16.
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任务,就是要由旧的产品经济体制逐步过渡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而价格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我国的价格模式只有由计划价格过渡为以市场价格为主体的价格模式,才能为最终确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创造一个关键性条件。十三大报告中指出:“要逐步建立少数商品和劳务价格由国家管理,其他大量商品和劳务价格由市场调节的制度。“如何由计划价格过渡为市场调节为主体的价格模式,目前,理论界大体有三种意见:  相似文献   

17.
<正> 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生产资料市场不断发展:在加强重要物资宏观平衡的基础上,有步骤地缩小了指令性计划,扩大了指导性讨划和市场调节;条块分割,层层分配调拨型的物资体制已经得到了改变;以大中城市为中心的批发贸易型体制开始逐步建立;用经济利益调节物资供求关系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生产资料市场正在逐步形成。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资料市场体系的发展、完善都需要有一个过程。虽然我们这几年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因市场的配套改革未能同步进行,市场价格没能真正起到价值调节作  相似文献   

18.
从传统的“自然经济——产品经济论”、“计划——市场排斥论”,到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论”和“计划——市场结合论”,进而把商品货币关系由狭小的消费品领域,扩展到包括生产资料在内的其他物质资料及某些非物质资料领域,从而把市场机制引入到资源配置系统,这是我国生产资料市场发生、发育的理论始点和实践起点。  相似文献   

19.
(一)对生产资料市场体系的研究方法问题1.动态研究与静态研究:有同志认为应侧重从动态研究,它包括生产资料市场的管理控制系统、引导系统、信息系统、经营系统和完善系统等。有的同志则认为应以静态研究为基础,着重研究社会主义初阶级段的生产资料市场是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的统一;国内外生产资料市场的统一;各种专业市场与综合生产资料市场的统一等问题。有同志主张采取动静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苏州市价格学会于1986年8月25日至27日召开理论讨论会。会议着重就生产资料价格改革步幅、进一步完善指导性价格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关于生产资料价格改革步幅问题一种意见认为,生产资料价格改革应走大步,即在一、两年内一揽子解决全部生产资料价格的不合理状况,在短时间里理顺价格,从而为消费品、劳务费用等价格改革开创有利条件。其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