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建国以来,围绕着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和讨论的问题不下几十个,发表的著述更是浩如烟海。其中,在学科建设中起关键作用的问题可能不止一个,究竟是什么,可以见仁见智。在我们看来,社会主义经济是否具有商品经济的属性,或者说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在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中处于什么地位就是这样的问题之一。为了阐明这一观点,我们先扼要地回顾一下建国以来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上取得的进展,进而分析这一进展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所起的作用,最后,对学科的发展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今天我想谈三个问题。首先,回顾一下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讨论的历史;其次,关于这个概念本身的历史;最后简单考察一下马克思主义五段论的历史。一、讨论的历史。1859年,马克思在表述自己的唯物史观时,初次使用了“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个术语:“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  相似文献   

3.
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问题的提出和讨论,是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的。因为这个问题,对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对于在本世纪内实现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应采取什么方针政策,应如何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应如何组织生产和发展生产都有密切的联系。如果经济战线上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不明确,那就要陷入为生产而生产的盲目性,就会在前进道路上左右摇摆,甚至走上歧途。从表面上看来,这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没有讨论的必要。但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来看,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实际情况来看,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问题,尚远远没有解决。本文拟在这个问题上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一九五二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内容及其作用作了理论上的论证,这是对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发展。斯大林这一理论对我国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讨论,有很大的启发和推动作用。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问题的讨论,规模比较大的有两次:一次在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六年,一次在一九六一年。讨论的内容和争论问题的焦点不同,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一从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一九五六年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  相似文献   

5.
<正> 社会主义作为当代中国最伟大的现实,已有了40多年的历史。社会主义在丰富、曲折的实践中向前发展,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随之不断深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社会主义的目标、道路的科学论述和种种设想,启示并指导了中国共产党人为社会主义而进行的斗争。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由浅入深的认识,则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逐步获得并臻于成熟的。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的时候,回顾一下40多年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历程,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七嘴八舌讨论经济问题,是好事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讨论,已经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反响很大。这个题目,并不是新提出来的,早有名文在世。斯大林同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发表后,在全党学习过;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这个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在全国范围内讨论过几次。可是,现在提出来,人们却觉得新鲜,说“豁然开朗,启发很大”,这是有其客观必然性的。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作为社会思潮 ,如果从 1 5 1 6年英国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算起 ,已有近 5 0 0年的历史了 ;作为科学理论 ,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诞生算起 ,已有 1 5 0多年的历史 ;作为现实的社会制度 ,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算起 ,也已有 80多年的历史 ,已从原先徘徊在欧洲的一个幽灵变成了磅礴于五洲四海的革命运动。这是社会主义史上一次巨大飞跃。回顾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 ,展望社会主义的未来走势 ,在重新审视中进行深刻的理论思考 ,无疑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简要回顾纵观近 5 0 0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历程 ,可以划分为五…  相似文献   

8.
(一)社会的意识形态,特别是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照我想,现在很有必要就这个问题开展一些研究和讨论,借以总结历史的经验,进一步澄清理论是非,端正思想路线。我们有了建国以来三十多年的经验,特别是经过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风侵雨袭,很可以根据有关事实,作一点较为实际的讨论。(二)反顾历史,揆诸事实,这里谈谈这样一个问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属性及其在现实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是一个富有魅力的词,它的背后,潜藏着数不尽的理论之谜与历史之谜。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究竟应如何看待人,是一个新的课题。本文打算从社会主义下的客体与主体,社会主义下人的地位与作用的变化以及现实社会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这样几个侧面剖析一下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科学命题,是在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首次提出的,到党的十三大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并确定了党的基本路线。这既是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一次伟大飞跃,也是党领导全国人民长期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总结经验教训的必然结果。这一探索,在时间上大体可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分为两个阶段。本文拟从历史的角度,回顾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过程及经验教训。这对我们自觉执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无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同认识其它事物一样,无产阶级革命者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经历了长期的探索过程。如果说在社会主义社会出现之前,马克思、恩格斯只能依据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运动的规律,对它作出科学的预见和轮廓的描述,那末,在社会主义制度相继在一些国家建立之后,特别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出现反复和曲折,我们就有条件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从而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越来越符合实际、越来越深刻了。在这里,我们回顾一下自从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创立一百多年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以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发展过程,对于正确理解十二大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于全面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党的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说:“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就是要把我们的国家,逐步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具有高度民主和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提出:“社会主义必须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可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既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政治路线的组成部分,又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之一。这是一个新的重要课题。我们有必要研究一下什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意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关于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对这个问题,曾多次开展过热烈的讨论,提出过许多有益的见解。后来,由于“四人帮”的干扰,这个本来尚未弄清的问题,又被搞混乱了。例如有人把过渡时期同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等同起来;把过渡时期初期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特征,等同于社会主义的特征;只讲社会主义的过渡性,否定社会主义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很长的历史阶段,从而否定社会主义社会所固有的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又与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相区别的一系列客观经济规律等等。现在建国都快三十年了,到底我国处在什么社会,处在什么样的历史阶段,很有必要依据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原则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50 年历史的简要回顾,探讨了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并就如何处理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若干关系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目前,经济学界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劳动问题的论争,实质上反映了对社会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有不同的认识。因此,我认为要解决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问题,首先必须解决对社会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的认识问题。物质资料生产,包含特殊的、社会的、历史发生的人与人的关系,也包含一般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特殊都不能脱离一般而存在。不论是封建主义的  相似文献   

16.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体系结构问题,是与它的研究对象问题密切有关的。在我国经济学界,既然在研究对象问题上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因此,在体系结构上也必然会有许多不同的意见。本文主要不是讨论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问题,但是需要简单谈一下我们的观点,因为这是考虑它的体系结构的前提和重要依据之一。我们认为,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包心鉴 《文史哲》2006,3(1):150-152
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法面世以后,有关现实社会主义的本质、价值及其发展道路的研讨,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点。对于现实社会主义的这些讨论,无疑有益于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的不断深化。与此同时,这些讨论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问题,如社会主义的制度属性与价值目标如何统一的问题,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的关系问题,等等。在此背景下,本刊组织了这组笔谈。四位学者围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的这些新的认识问题,分别从不同角度展开话题。相信这组笔谈会对现实社会主义的研究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南京社会科学界继1990年6月29日讨论“马克思本义哲学与社会主义教育”之后,于199O年11月27日举行了“哲学——社会主义”系列讨论的第二次会议,与会30多位各学科学者,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它的客观必然性和光明前景,作了多视角的沦证,现将讨论情况综述如下:一、历史学视角:社会主义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总结与会学者普遍认为: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基本根据在历史之中,今日之中国乃昨日之中国的发展,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基础在历史教育.  相似文献   

19.
奚广庆 《文史哲》2006,3(1):145-147
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法面世以后,有关现实社会主义的本质、价值及其发展道路的研讨,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点。对于现实社会主义的这些讨论,无疑有益于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的不断深化。与此同时,这些讨论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问题,如社会主义的制度属性与价值目标如何统一的问题,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的关系问题,等等。在此背景下,本刊组织了这组笔谈。四位学者围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的这些新的认识问题,分别从不同角度展开话题。相信这组笔谈会对现实社会主义的研究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民主属于政治上层建筑范畴,它同一定的经济形态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本文拟从经济发展与民主历史演变关系的考查入手,探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建设会社主义民主的关系问题。一、经济与民主关系的历史回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