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今社会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的犯罪离不开社会、家庭、学校等因素的影响.作为社会因素一种的大众文化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也很大.大众文化中的不良内容会诱发青少年犯罪,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需针对大众文化传播的情况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2.
大众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众文化以其特有的娱乐意义与意识形态意义影响着当代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由于其实践功能的二重性,它对青少年的影响也表现出积极、消极两方面。本文就大众文化的产生、形成及其对青年价值观有何影响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3.
现代主义艺术和大众文化表达的都是现代感性,而现代主义艺术通过与大众文化的辩证对立,表现出在大众文化背景下其艺术形式的独立自足、走向纯粹与抽象、永无止境的创新等特征,这些特征实际上代表了现代主义艺术对现实的反抗和否定.  相似文献   

4.
问卷调查的数据表明,在家庭环境中,父母的相对地位、形象、家务分工以及亲子交流,都体现出了平等和睦中包含差距的性别画面;在学习与交往环境中,青少年女性表现出了一定的能力怀疑和人际焦虑倾向;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商业性大众文化及网络交往,都带给青少年女性一定程度上消极性别体验.  相似文献   

5.
法兰克福学派和伯明翰学派关于大众文化研究的理论观点截然相反。前者认为大众文化是商业性、消费性、批量生产的文化,不具有审美价值和深刻思想,是一种文化工业;后者认为大众文化是真正能够表现大众特征的文化,大众自身的理性精神促使当前的大众文化形成正常发展趋势。英国的伯明翰学派和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研究表现出了鲜明的单向度倾向和二元对立格局,这种现象容易造成理论界对大众文化理解的困境。因此,改变大众文化理论研究当中的单向度倾向和二元对立格局是正确理解和评价大众文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以社会心理学相关理论为背景知识,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外界影响、偶像类型、选择的崇拜模式、崇拜目的以及所导致的投入程度这五个方面为切入点,对比以往的研究成果,剖析在当前大众文化迅速发展的社会中青少年偶像崇拜行为的特征并探讨产生这些特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语言与社会文化之间存在着“共变”关系,作为一种流行语汇的网络流行语,也往往体现出整个社会的变迁过程。基于对大众文化理论的系统梳理,从抵制性、标准化与伪个性化、作为社会的黏合剂三个方面分析网络流行语的大众文化特征,指出当前网络流行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北大清华十名博士联名抵制圣诞节”为契机,从消费文化和认同的角度立足探讨以消费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流行文化对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影响。欢度圣诞节作为青少年消费文化的主要内容,更多的体现了当前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发展倾向和特征,比如他们过分依托于接受潮流文化、消费文化和快感文化,而对传统经典却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的漠视等。所以青少年良好个性的养成需要培养独立的、稳定的自我认同,而以消费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流行文化将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他们的认同倾向。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发生迅速变化的阶段。人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道德和精神等方面的观点都经历着巨大的变化。青少年期的这些变化比幼年期和儿童期的变化要迅速得多。由于这种发展,人的个性形成了一些新的内容。很多家长不能对这些变化作出评价,往往表现出漠不关心,因为他们不愿放松对孩子的管教。这种态度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畸形消费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今的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生活消费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但是部分大学生却表现出了非理性的畸形消费倾向。为此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大学生中的畸形消费进行了分析,认为影响他们畸形消费的社会心理因素主要有后现代主义思潮、消费主义、大众文化以及群体心理等。  相似文献   

11.
该文对电子时代出现的时尚文学——手机短信进行分析归纳,探讨它在传播学角度、文化角度和文学、语言等方面表现出的独特表征。民间特色是短信的活力与魅力所在,并且受到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的影响,体现出当代大众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下对《发条橙》中的纳查奇语进行了考察。在小说中,纳查奇语作为一种青少年反语言,是反文化身份的重要表征方式,而反文化身份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对主流文化的反叛。青少年的话语建构了他们的反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3.
学校教育对大众文化的批判与重构:必要与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兴起与发展,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正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儿童和青少年,而其影响并非都是积极的。学校教育有必要而且可能担负大众文化批判与重构这一时代所赋予的“新的重要使命”。学校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疏离、学校教育的文化生态环境、大众文化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负面影响决定了学校教育对大众文化批判与重构的必要性。学校教育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开放、教育对象的广泛性、“教育:文化与人的双向建构”这一本质特性、学校文化的特殊规定性决定了学校教育对大众文化批判与重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李白一生以侠客自居,始终保持高昂游侠豪情,这与他青少年时期所受巴蜀侠文化的影响密切相关。巴蜀地区自先秦以来民众就显得剽悍劲勇、质直好义,表现出原始朴素的侠义意识。秦汉以后,在中原秦赵燕等地豪侠文化的影响之下,巴蜀地区形成以地方豪强为特征的豪侠文化,盛极一时,延绵至隋唐。这样一种浓郁的豪侠文化氛围,对青少年时期李白的性格与个性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豪侠的行为特征,并影响终生。  相似文献   

15.
武汉市藏族流动青少年在校园生活、学习环境和社会生活方面表现出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交往意愿与交往行为之间的差异性体现了该群体的局部性社会适应特征,可以从学校、社区、社会政策三个层面提升藏族流动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水平。  相似文献   

16.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文化工业”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历经三代人的批判、研究。本文主要根据本杰明、阿多诺、马库塞的一些原著,首先剖析他们用“文化工业”概念取代“大众文化”这种表述的缘由,接着重点述解了他们如何透过“大众文化”所呈现的大众化、通俗化的表面现象,揭示其根源性的本质特征。文章在逐一分析法兰克福学派所概括的商品化、技术化、齐一化、强迫化诸种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他们对“大众文化”的负面效应的揭露尽管有片面性,但在当前对“大众文化”放任自流的消极主义态度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了解一下那种振聋发聩的分析、批判是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17.
明代关中散曲作家以康海、王九思为杰出代表,在他们周围还存在一个交游频繁的散曲作家群,如张炼、康河、韩邦奇、韩邦靖等。他们与康、王或为亲友,或交往密切,互有唱和,表现出较为一致的散曲审美风尚。明代关中作家散曲创作中包含较多地域民俗文化相关描写,在思想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关中地域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与对现代性的批判相伴随,西方城市文化在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背景下呈现出了其独特的后现代特称,它是一种具有后现代意蕴的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现代西方城市文化在消解与无序中被不停地复制和摹写。作为城市文化的主体也表现出了一种边缘化的特征,由“作者”变成了“解释者”。  相似文献   

19.
大众文化作为工业社会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已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本文从什么是大众入手,分析了大众文化的内涵,进而从是什么决定着大众文化;如何看待商业化和产业化对大众文化的影响;大众文化在社会意识形态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解读,对大众文化的内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所谓“当代大众文化”主要是指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以迎合大众需要为目的大量复制,供大家阅读、欣赏、消遣、娱乐的各种文化制品的总和,如畅销书、通俗电影电视、录象带、歌舞厅、流行时装等文化。这些大众文化中的相当大一部分在过去的许多年里与大陆中国人绝缘,随着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大众文化通过各种传播媒介迅速传入大陆,一批最具当代特色的大众文化迅猛地发展起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渗透到当代生存的各个层面。因此,大众文化的功能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一般地说,当代大众文化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如社会功能、教化功能、美育功能、娱乐功能等等,本文仅就大众文化的社会功能作一些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