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痴情漫坛四十载,甘为他人做嫁衣。常进是一手创作漫画,一手为他人做嫁,虽说两手都不硬,但也都不软。 常进1938年出生于山西省“老陈醋”的发源地——清徐县。自幼喜画,但从未进过科班,是属于自学成才的那一拨儿。50年代常进在太原第一师范学校学习时,就与漫画结缘,并发表处女作《一窗之隔,两个季节》。实事求是说,他创作的高峰期是在80年代,约有1300余幅漫画作品在全国各地大小报刊上发表。其中《观棋不语》、《旁观者清》、《剧场新花》、《手术》和《岁月》等30多  相似文献   

2.
常进 《山西老年》2010,(10):11-11
华君武先生是江苏省无锡市荡口人。1933年在上海同济大学附中上高中时,就在报刊上发表漫画作品。1938年到延安鲁艺工作,受到毛主席的接见。1945年调《东北日报》从事漫画创作。1949年调回《人民日报》任美术组组长。"文革"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退休后仍坚持漫画创作。  相似文献   

3.
“做只‘羊’也挺好。”读者所喜爱的多难多产的漫画家王复羊先牛如是说。工复子人生的确像一只踏实勤恳的“羊”。这只从大漠风沙。跋涉出来的一羊”,如今是中国美卫家协会漫画协会副主席,北京美术书法研究会副主席。他的近千幅作品,发表在《北京晚报》、《中国漫画》、《讽刺与幽默》等多家有影响的报刊上。他还曾出版过多种漫画合集,多次参加全国漫画展览、全国美展、北京出象漫画展览,获得过多种大奖,包括国际漫画大奖赛的佳作奖。人们从他的漫画中,看到了幽默,但很少有人品味出,凝结这幽默,是爪J怎样的带著托咸味的汗水。童…  相似文献   

4.
赵晓苏,一位曾经走在世界前列的著名漫画家,同时也是一位笔力深厚的禅画家、国画家。近日,《禅在吾心——赵晓苏的水墨禅画展》在岭南文博院展厅开幕,展出了他60余幅造型生动、笔墨精湛的禅意水墨画。赵晓苏长期供职于新闻媒体,发表过近万幅漫画创作,数十次在国内外漫画大赛中获奖。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赵晓苏初到广州,  相似文献   

5.
本刊编辑部 《源流》2012,(11):76-77
赵晓苏,一位曾经走在世界前列的著名漫画家,同时也是一位笔力深厚的禅画家、国画家。近日,《禅在吾心——赵晓苏的水墨禅画展》在岭南文博院展厅开幕,展出了他60余幅造型生动、笔墨精湛的禅意水墨画。赵晓苏长期供职于新闻媒体,发表过近万幅漫画创作,数十次在国内外漫画大赛中获奖。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赵晓苏初到广州,  相似文献   

6.
自微博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以后,它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人们"秀"自己的舞台。"边上微博,边看漫画"的全新阅读体验你听说过吗?如今,人们不仅可以在博客上发表自己的言论,而且还可以上传自己的漫画作品、查看热门的漫画、收藏自己喜欢的漫画……这就是新浪微博的漫画分享平台——微漫画。  相似文献   

7.
亲近漫画 拥抱快乐—— 我喜爱漫画是从欣赏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开始的。《三毛流浪记》是最早光临我家书柜的一本漫画书。后来,《世界经典幽默漫画丛书》、《世界经典漫画新品味》、《父与子》等漫画书籍与《漫画与欣赏》、《儿童漫砸》、《漫画世界》等杂志也步其后尘,进入我家书柜,堂而皇之地成为其中的一员。此外,我还从书报中“复制”、“剪切”了不少漫画,并汇集成几个本子.摆放在办公桌前或珍藏于书柜中。每每得到一张好的漫画,我总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工作之余.常常把它们拿出来看看,以此来调节自己紧张的情绪。渐渐地,搜集与欣赏漫画成了我的一大爱好.我与漫画这玩意儿的感情可谓是与时俱进。我不知道漫画们能否和我一起进入“相看两不厌”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1.绪言1.1香港漫画发展简史香港最早的漫画,始于清末何剑士与郑磊泉。第一本漫画集乃郑磊泉于1920年出版的《人鉴》。到了40年代末期,一批大陆漫画家来港,张光宇还组建了漫画团体“漫画会”,通过《华侨日报》、《星岛日报》、《文汇报》等发表作品。到了60年代末期,代表作品有《老夫子》、《财叔》、《神笔》等。70年代到80年代初是香港漫画发展期,此时日本漫画亦开始影响香港的漫画创作。70年代初期,香港式的漫画,内容主要是以黑社会及诡异题材为主,代表作品有《小流民》(《龙虎门》前身)、《猛鬼冤魂》等。由于漫画的内容渲染…  相似文献   

9.
张格波 《华人时刊》2005,(12):I0004-I0005
睢宁儿童画创作始于1955年,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睢 宁儿童画不断发展、壮大,1981年南斯拉夫世界儿童画创作展览中,中国儿童画有15幅获金质 奖章,其中7幅是睢宁儿童的作品。从此,睢宁儿童画引起了国内外美术界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广 泛关注。 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15000余幅儿童画作品被选送到美、英、法、日、德、港、澳、台等70多 个国家和地区展出,获各类奖项1300多个,其中外务大臣奖4枚,特别金奖15枚,金牌203枚; 有4幅作品在联合国大厦陈列,500余幅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12幅入选国家和省编美术教材,3 幅被日本、香港以年历出版,5幅入选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中心出版的《中国儿童画世界获作品 精选》一书,先后由国家级出版社结集出版了《睢宁儿童画选》等三个专集,为各类美术院校输  相似文献   

10.
金鉴 《北京纪事》2016,(4):109-111
中国美术馆为华君武诞辰100周年举办漫画展(2015年7月30--8月7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上世纪90年代我曾得到过华老的一幅漫画作品,当然不能错过这次难得的机会。参观华老百年诞辰漫画展的那天下着蒙蒙细雨,似乎老天也在悼念这位一生献给祖国漫画事业、以漫画形式讽刺社会上的丑恶现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风趣与幽默的人。华老离开我们已经5年了(逝世于2010年6月13日),他的音容笑貌时至今日还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1.
我校中文系主任、孙光钊副教授,获日本山梨《日日新闻》国际漫画大赛特别奖——知事(省长)奖。1992年10月10日,山梨县天野知事和四川省付省长李伯勇出席了在成都举办的颁奖仪式,并为其授奖。《四川日报》和四川电视台作了报导。 孙先生自1958年中学时代就开始发表讽刺画作品,“文革”中曾为此受难。1976年他以漫画为武器,投入了讨罚“四人帮”的战斗。三中全会以后,他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几十家报刊发表作品上千幅,四次入选国家级大型美展,1983年省美协为他和其它七位漫画家举办个人漫画联展,1988年有9件作品赴西德展出。  相似文献   

12.
继英国人加文·孟席斯所著《1421——中国发现世界》成为新世纪全球的惊世之作后,中国明代的《大明混一图》和《天下诸番识贡图》两幅地图的先后被发现,再次轰动了世界。在纪念中国第二个“航海日”到来之际,笔者认为有必要将两幅新近发现的明代地图,连同人们已经熟知的《郑和航海图》作一连贯的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13.
漫画在中国发展了10多年,却未见太大成效,原因很多,其中一个被忽视的原因是中国人的审美习惯造成的影响。中国人的审美习惯根植于中国文化的土壤中,儒、道、释三家思想是它产生的基础。这三家思想共同作用,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影响着中国人对各种艺术的评价。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与漫画的对立,主要体现在内容上的对立和形式上的对立两个方面。而漫画在日本很繁荣,原因在于日本文化与漫画的紧密联系,日本文化是日本漫画生存与发展的土壤。漫画要想发展起来,就必须要让文化对漫画起促进作用,作者要创作符合中国人审美习惯的漫画作品。  相似文献   

14.
2009年,一个名为《蚁族女慌慌都市打拼记》的漫画在天涯论坛上发表后,立即得到无数网友的回帖支持,共鸣声此起彼伏,漫画的作者小美(网名)来自山东潍坊,生于1986年,目前居住在唐家岭一个小公寓里。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为中国神话的数字化重构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其中,网络漫画以其独特的文艺模式,为神话主义背景下神话资源的转化开辟了新途径.网络漫画作品《非人哉》作为一个成功案例,通过对神话图像叙事和文本叙事的改造,反映了当代读者希望在神话重构中追寻自我、呼唤自由的美好愿景.同时,《非人哉》也展现了互联网背景下神话资源视觉化转化的蓬勃生命力.在批评互联网神话转化碎片化和娱乐化的同时,亦不可忽视神话重构带来的经济与文化效益.  相似文献   

16.
完了,没完──初触《中国漫画书系》王朝闻河北教育出版社的《中国漫画书系》,已在1994年8月出版了十八卷。据说还将继续编辑几卷出版,真可说是一个巨大工程。这么企图集大成的漫画书系,不只适合漫画爱好者的阅读需要,而亘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是一个壮举。只要...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语言的深层基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担负着传达文化的任务。漫画以其丰富活泼的用词、简约多变的形式、风格多样的语言、底蕴深厚的文化,越来越受到广大英语学习者的青睐。文章将首先从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英文漫画作品的语言特点及语言风格;其次文章将从文化的角度来分析英文漫画作为文化载体的作用,进而分析不同题材的英文漫画所体现出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8.
数字漫画出版已经成为漫画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美国和日本在数字漫画出版产业发展中,已经形成了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值得我国借鉴.基于美国和日本的发展经验,我国数字漫画出版产业应该重视打造数字出版平台,扶持原创数字漫画作品;培育中小型数字漫画出版企业,扶持大型数字漫画出版集团;实施数字出版战略,打造数字漫画出版产业发展模式等.  相似文献   

19.
雷龙璋     
1952年生,西安人。幼承家教,喜爱绘书。从事美术工作数十年。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省民革党员。曾在西安美术学院研习中国书专业。1991年12月,作品《太华春色》、《听泉圆》等14幅被省外办作为礼品,赠送国宾。1992年,参加《国际中国书展大赛》获荣誉奖。8月,作品“终南山居”在《国际中国书画大奖中华杯》获优秀奖。同月,入编《世界当代书画名家大辞典》、《中国民问名人录》、《1992年中国美术家年临》。9月,在省美术家书廊参加《十人书画联展》。1993年9月,深入福建闽北山区参加福州市政协组织的扶贫义卖,赠书数十幅。10月,…  相似文献   

20.
一位被诊断为“先天性双耳全聋”的女孩,不仅能看口形与人对话,并且还创造出正常孩子都难以创造的奇迹——利用课余时间创作出了500多幅漫画和近10万字的童话,部分作品在《中国少年报》上发表;被评为第三届河南省“十佳少先队员”;2002年获第五届宋庆龄奖学金。而这一系列奇迹来源于一位伟大的母亲——2006年度“感动河南十佳母亲”获得者胡振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