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体上看, 我国经济增长较快,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并未实现根本性转变,发展方式不协调问题日益突出,更新思路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已刻不容缓.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应从价值理念体系及路径选择层面寻求突破:一方面应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为先导,建构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相适应的指标评价体系、制度框架;另一方面应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探索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相适应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此开拓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与动力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经济增长概念不同,经济发展指在技术与制度创新驱动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扩大生产、改进分配、治理环境、改善人权等实现结构性的经济质态演进、居民福祉持续增加的过程。经济发展方式被定义为一国经济实现长期发展所依赖的发展源泉构成、发展机制及路径。相对于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概念,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从产值扩大和结构调整延伸到经济运行质变、居民福利获取和经济环境改进等发展领域,涵盖了经济分享方式、经济增长方式、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方式等多个层次。 相似文献
3.
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与实现路径——基于经济和谐增长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经济和谐增长符合时代的需求.经济和谐增长的内涵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一种理想的经济发展方式.我国社会经济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经济和谐增长理念的引导,只有在构筑现代产业体系、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狠下功夫,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转变发展理念,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调整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探讨及政策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改革开放30年,其实质在于如何提高发展质量,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方式先后经历了两次历史性转变,第一次是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到"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第二次是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此过程中,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在逐步深化,研究在逐步深入,理论体系更加完善,政策设计更加合理.同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势依然严峻,仍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题,成为经济界与经济学界持续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包容性增长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演变和包容性增长的演进逻辑,以及我国"十二五"规划中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构成探索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包容性增长路径的背景。包容性增长要求实现全方位经济管理效能综合考量;要求实现以就业增长为基础的经济发展;要求实现以完善的社会保障为基础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后的60多年经济发展进程中,加快经济增长与发展始终是中国面临的一个主要课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继60多年前的社会制度转型、30多年前的经济体制转轨之后决定中国现代化命运的又一次重大抉择,是实现"中国梦"和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姚聪莉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2):20-23
中国经济进入到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成为了经济转型的核心问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仅需要进行制度变革、结构调整,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实现工业化路径的转型.我国传统的工业化是以粗放型的经济增长为基础的.而新型工业化是以集约型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在经济发展方式上强调利用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要以新型工业化实现工业化道路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10.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调整经济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光华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77-79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实现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在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分配结构等方面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1.
论经济发展方式的三大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顾钰民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8)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是实现经济增长拉动力、贡献率、增长源三大转变.经济增长拉动力的转变是要提高消费在社会总需求中的比重,使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转变是要提高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特别是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使第三产业成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的产业.经济增长源的转变是要提高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能力,使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深化改革、体制创新和政策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着力点. 相似文献
12.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科技的发展、应用和自主创新.对此,我国必须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奖励制度,建设有利于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的人才考评体系.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扩大投资需求,必须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攻方向.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迫切需要调整优化投资政策,充分发挥投资政策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推动作用.投资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从多方面、多角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此,应根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明确投资政策优化的主要原则和取向. 相似文献
14.
资源政策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政府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资源政策,并以该理论和经验分析为基础,提出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政府角色定位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和推导,得出我国实施资源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在省部级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这是对现实的清醒判断,也是对未来的关键抉择。近一年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什么在重要会议上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到如此重要的地位?在此,笔者谨就与此有关的问题阐述本人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6.
17.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仅是经济课题,而且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和社会相结合的综合性课题。从一个"2+3"的"微观与宏观"+"政治+经济+社会"内生框架来重新解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逻辑、约束和创新机制,从而揭示政治上合法性基础转变,经济上宏观均衡发展和社会上"两条腿"平衡发展的内在要求及相对照的宏微观约束,构成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生关联度。由此架构一个与"2+3"的"微观与宏观"和"政治经济社会三位一体"相对应的实践均衡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8.
我国长期实行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生产领域、消费领域、物流领域、产品质量、环境状况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浪费;造成浪费的根本原因在于体制,主要包括所有制体制、价格体制、外贸体制、投融资体制、行政体制等。尽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千头万绪,但其核心就是节约。因此,必须紧紧围绕如何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深化体制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人才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教育培训和学习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症结可以归结为五个经济结构问题:收入结构、生产的投入结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财政支出结构。产生这五个结构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型财政。在"收"的方面,政府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过大;在"支"的方面,在政府财政支出中,投资支出比重过大,对企业转移支付比重过大,而社会福利支出比重过小。所以,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言,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改革财政制度,更具体地说,是改革生产型财政。第一,使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长不超过当地GDP增长和居民收入增长,在近期,至少要按一定的比例与后二者挂钩。第二,开征地方政府经济建设支出税,由中央政府用于对居民的转移支付。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适应国际经济环境的新变化,克服国内资源环境的强约束,必须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发展方式由依靠要素推动转向创新驱动。创新驱动是指各种物质要素经过新知识和新发明的介入和组合提高了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主要内容,制度创新是重要保障。创新驱动会带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经济结构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和生态环境改善。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驱动机制需要加强自主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的持续互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