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侠是中国平民大众心目中最敬慕的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是纷乱的世俗风尘中的强者典型。侠不是受欺凌、受压迫的弱民们幻想或臆造的人世英雄,而确确实实是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原壤中孕育出来的“赖力仗义”的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侠的名称最早见于《韩非子·五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国民养儒侠,难至用介士”。在古代中国,侠兴盛于战国时期并非是偶然的。此时的社会形态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列国争雄使得社会急剧动荡,频繁的战争与动乱的风烟弥漫于尘世,给人民带来了苦难。恃强凌弱、滥肆杀戮的残酷现实令许多大智者深  相似文献   

2.
中国侠文化     
正主持人语:史学即是史料学(傅斯年语),不建立作家年表或年谱,史学式的作家研究难免沙上建塔。王度庐是位曾被长久遗忘的作家,直至上世纪80年代初,通俗文学研究界还不知道其人是谁。现在有了他的《年表》,这位作家的动态创作历程也便呈现得比较清楚了:1926年至1936年为成长期;1937年至1945年为高峰期;1946年至1948年为下降期;1949年后则是消失期。《年表》中的作品系  相似文献   

3.
4.
侠文化初论     
本文从中国古代侠的形成和发展状况出发,从思想渊源上证明侠文化是中国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儒文化既正面冲突,又反面补充,共同完成了中国政治文化中庙堂与江湖奇特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5.
侠的变迁     
早在春秋时代,侠已有零星活动,但以团体的自觉的方式出现的侠则源于战国墨侠。纵观中国古代侠的变迁,从先秦而两汉,而唐宋、而明清,渗透于侠的意识当中的仍是封建的纲常观念、实际上,侠的所有外在言行无不植根于传统的伦理道德模式。一部侠的历史,就是侠从“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一世”的慷慨气度走向依附关系和奴性意识增强,并最终异化和堕落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论儒侠互补     
儒侠互补,首先,它只体现在部分士大夫的人格结构和精神品性上,特别是在儒道释思想无法应付外在的强大挑战时,这些士大夫的侠气质就会被大大地激扬出来。其次,它表现为上层雅文化与下层大众文化的一种互补,从而构成了总体文化的一个侧面。再其次,这种互补并不集中显示在系统的思想观念上,而更多地表现在文艺中,凝聚在文学中的“侠”形象上。  相似文献   

7.
民间文学和乡风民俗是萧军接受侠文化的两个途径。受侠文化的影响,他具有尚武精神、爱打抱不平,有反叛精神和独立自由人格,而且为国为民奋斗一生。具体到作品上,他喜爱描写爱打抱不平的侠客;故意隐恶扬善,把土匪塑造成"义匪";总是用刚健的笔调描绘充满斗争的现实生活,使作品具有豪放、刚劲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从另一角度剖析中国古代的武林世界。认为中国的武侠并不同人们想象的那样行侠仗义,抉危解难,相反,江湖与社会并无质的不同,武林法则与封建社会规范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江湖小社会,社会大江湖。  相似文献   

9.
唐代行侠作品中的“侠者乌托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具有行侠主题的诗歌和小说中,侠客无论是表现自身不平之气,还是对他人苦难做出回应,背后皆含有一种理想性。虽然缺乏西方“乌托邦”具体的组织与疆域,但积极性别无二致。“侠者乌托邦”理想性的存在,亦促进了侠客“江湖”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侠猫义胆     
魏耘 《可乐》2008,(2):72-72
猫与狗比较,人们对猫有偏见,认为猫是奸臣。当主人遭遇困难时,它会弃你而去。一次亲身经历,彻底改变了我的观点。一旦主人遇险,猫也能挺身而出。  相似文献   

11.
儒侠比较论     
儒家文化和侠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比较儒侠之间的关系可发现,在"圣""勇""义""知""仁"等方面"儒侠互通",而在群体与个体、理性与感性、道德与审美等方面"儒侠有别",而两者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冲撞和融合,导致"儒的侠化""侠的儒化",为设计新的理想人生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2.
“舞侠”     
邵玉田 《老友》2010,(7):42-42
此"舞侠",非彼"武侠"。"武侠"自古有之,而我要说的这位"舞侠",是我们这座小城的"舞林高手"唐老师。她舞技非凡,闻名一方,带出了一大批爱好舞蹈的门徒;她性格豪爽,有着侠士般的豁达气度,她与"舞林界"的一帮老姐妹们互敬互爱,互帮互助,和睦  相似文献   

13.
从艺术发生学的角度详细考察了咏侠诗在唐代艺术流变的轨迹及其与初唐诗风转变、盛唐风骨以及"意境"理论的互动关系。作为一种具有外向性特征的"咏志"文学,咏侠诗与社会文化形态和美学思潮演变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初盛唐咏侠诗中作为现实描摹对象的"侠少年"到晚唐咏侠诗中作为理想投射客体的"侠客"的转换,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演变轨迹。这种转变的深层原因是文人的社会处境和社会地位的变化,是文人的自我社会定位的变化。这可以从一个侧面透视出在唐代文化形态的转型及其在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和艺术风格方面所产生的巨大位移。  相似文献   

14.
廉德瑰 《社区》2008,(20):46-47
2008年2月14日,日本黑帮大量“扩招”临时工。黑帮组织在日本并不违法。虽然日本的黑帮与世界上所有国家的黑社会一样都是通过从事非法活动获得利益的犯罪组织,但是日本的黑帮也有它独自的特点。 其一。为侠不侠。日本的黑帮组织通称“暴力团”。是由江户时代和明治时代的“任侠道”演变而来的,“任侠道”的宗旨是“扶弱惩强”“行侠仗义”,他们虽然也赌博聚财,但是决不向平民百姓出手,所以当时对维护治安起过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08年2月14日,日本黑帮大量扩招临时工。黑帮组织在日本并不违法,虽然日本的黑帮与世界上所有国家的黑社会一样都是通过从事非法活动获得利益的犯罪组织,但是日本的黑帮也有它独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第一侠义奇女传》是中国侠文学发展到晚清时期的新展现,是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与人文主义思潮的涌动而呈现出的侠文化新走向。不仅发展了唐以来红拂女慧眼识英雄,大胆追求幸福爱情的鲜明个性与智侠风采,而且进一步深化发展为儿女柔情与英雄侠义同在的情侠观,为20世纪以来的情侠小说开辟了道路,树立了典范的情侠品格。  相似文献   

17.
“儒侠”最初被用来指代儒士、侠士两类人。在宋代被用来指代具有侠气的文人,及至明清,这一指代新意和人格气质得到了文人的广泛关注且被官方青睐,逐渐成为了读书人理想化的人格、行为范式之一,之后又在清末民初的救亡图存运动中成为民族自强的理想化人格憧憬。与此同时,“儒侠”这种人格风尚也反映在叙事文学中,在小说中涌现出了一批儒侠形象,尤其在新派武侠文学的影响下,其精神内涵不断发生着演变,最终汇聚成广义、狭义两种概念。“侠儒”虽然最初被用来区别于“儒侠”,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了“儒侠”的变体使用,两者都被用来指代具有侠气的文人。  相似文献   

18.
英雄     
学习方面 在英美口语中,对学习方面的习惯表达法十分形象和丰富。例如:a good joe=a good fellow(好学生),hit the books(勤奋读书)。  相似文献   

19.
侠文化是中国特有的社会现象,从法律文化的视角对其进行全面的考查将是一次很有趣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学术旅行。从法理逻辑来看,侠文化与法治是矛盾背反的;从精神层面来看,侠文化与法治是相洽融通的。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于侠文化,我们必须进行制度重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20.
三"侠"行     
古代的四大名捕是家喻户晓的。俺班的三位大侠,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第一位:快嘴侠陈祥。他那张嘴巴,整天唠叨个不停。还会哄人,从80岁的老奶奶到刚满月的baby都能哄得心花怒放。有一次,班里有人打架了,他就唠唠叨叨去劝架。"停,停,停!"你们为什么打架呢?"再打我去告诉老师了!"他左一言,右一语地劝着。两位同学终于忍不住了,双双给他一拳。"啊,好痛。"他捂着肚子说:"我去叫吴老师了。"他冒着被校长骂的危险,把正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