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个体性生命焦虑是西汉赋家比较浓郁的生命意识。它较集中地体现于骚体赋和拟骚赋中。可以说,西汉赋家继承先秦时代的人文精神,并结合新时代对士人话语自由及人格自由的限制与剥夺,将屈原的楚骚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对后世文学关注生命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西汉赋具有浓郁的生命焦虑色彩。可以看出,赋家们最为忧心焦虑的是自我生命价值的如何实现问题,我们姑且称之为生命焦虑意识。西汉赋家的生命焦虑具有个体性和群体性指向。这说明西汉赋家既有明显的自恋倾向,也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伦理意识。  相似文献   

3.
刘向斌 《南都学坛》2003,23(2):64-68
死亡恐惧是西汉赋家生命焦虑的心理动因之一。西汉赋家在继承先秦时人的生命观和努力适应新时代生命理念的基础上,通过“不遇”主题赋张扬了自己的生命理念。由此可以大体勾勒出西汉赋家的生命观衍变历程:汉初的自恋情怀、盛汉时期的自抑意识、西汉末期的自隐倾向。这种“个体—群体—个体”的生命观转换模式,对体认哀乐任情文学的历史渊源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从西汉赋家的游仙逸思看其生命价值观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神仙信仰甚为普遍的西汉时代,许多赋家具有浓郁的游仙之思。从汉赋的内容来看,他们在游仙的幻想世界中既崇尚生命自由、期望神仙长生,也渴望人格平等,甚至借郊祀场景表露其体道立功、关注现实的文人意识。从西汉赋家游仙幻想之路中,我们可以更为明确地感受到赋家们表露自我生命观与生命价值观的文人自觉。  相似文献   

5.
论汉赋的语言成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赋语言的最大特点是丽。这一点,西汉赋家已经讲明了:司马相如比以“綦组”、“锦绣”(见《西京杂记》),扬雄认为“辞人之赋丽以淫”(见《法言》)。如果说他们还不单是讲赋的语言,也涉及内容方面,那未,班固就明确地讲“侈丽闳衍”之词”(《艺文志》)、“骋极文辞”(《离骚序》)了。对于汉赋的“逸辞过壮”、“丽靡过美”(《文章流别论》)前人多有正确的批评。刘勰就不满它“繁花损枝,膏腴害  相似文献   

6.
曹植是建安时期最重要的赋家,他的赋美学意识和思想对魏晋六朝赋美学具有开启性的历史意义,他明确把赋文学的本质定义为对赋言之美的创造,赋家对赋言之美的创造也即是赋家对赋之意象和气韵的审美创造,强调慷慨悲壮是赋美的基本精神。他将审美之赋从价值论方面定性为小道,反对赋文的审美创作可以令赋家收获自己生命的不朽,他的赋观在这一点同曹丕的文章不朽论直接对立,对立的背后,隐约可见曹植同曹丕在政治上各自处境、位势的不同,正是这种不同决定了他们对赋文创作是否具有审美救赎功能有了各自不同的认知。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在《史记》中最早为楚辞作家屈原和西汉初年赋家贾谊、司马相如立传,记载了他们的生平事迹和创作经过,记载了早期文学集团的活动,并大量载录辞赋作品,为保存辞赋文献、保存辞赋研究资料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司马迁还发表了最早的辞赋评论,他认为辞、赋无别,汉赋直承楚辞而来;他十分强调并高度肯定辞赋的讽谏功能和抒情特征,批评汉赋的夸张虚构与华丽辞藻,并最早对具体辞赋作品作出评点与解析。无论是文献资料的保存与清理还是辞赋理论的探索和建构,司马迁都作出了卓越贡献,其垂范后人,功不可没。司马迁理所当然是中国楚辞学和中国赋学研究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通常认为汉代赋家地位很低,被视作俳优。其实,论者所据四条材料并不能完全支持此种观点:枚皋的自悔之辞只适用于他与东方朔,宣帝之言并无轻视赋家之意,扬雄的意见具有一定的偏激性,蔡邕所言仅适于部分鸿都门学士。另外,赋家身份地位也不尽相同,很难说他们皆被视作俳优。  相似文献   

9.
两汉《诗》学史札记三则董治安一《法言·吾子》:“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扬雄是西汉后期赋坛的大家。他四十三、四岁(成帝元延年间)之前,专注于铺张扬厉之赋的创作;而五十多岁(哀帝建平年间)以后,有感于大赋之“劝而不止”,“又颇似倡优”,于是“...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扬雄好赋与悔赋的探讨,认为雄之好赋出于其对丽辞的重视和讽谏功用的强调:而其悔赋亦非否定辞丽,而是出于他对赋劝而不止和赋家类俳的感语。其辞赋观表现了扬雄重丽主用的文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杜甫和贾岛均为炼字大师,二人在炼字艺术方面有同有异。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非常重视炼字且所炼之字多为动词。不同之处在于杜甫所炼多为平易之词,于平易之中蕴涵丰富内容,且极自然;而贾岛炼字则较雕琢,给人一种生涩硬僻之感。而形成他们炼字有同有异的原因在于他们似中有异的生活经历和思想以及由此产生地审美情趣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词语作为人类文化生活的载体,体现着时代的特征,最能反映生活的变迁。时代的多元化加速了词语的推陈出新。我们论述了《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列出的171条新词语的组成、传播渠道、来源等方面的特点。这些新词语折射出来的社会现象、政治面貌、经济发展等显示了新理念在百姓生活中的渗透。  相似文献   

13.
在西北回族话中,由于宗教禁忌或民族习俗等原因,对汉语中的某些佛教词采用了回避,甚至排斥的态度,但又有意或者无意地保留了一些原本属于表达佛教意义的词,只是在使用这些汉语佛教词时,赋予了伊斯兰教内容。这种词语的回避和化用,是语言接触与文化兼容在语言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日本在引进西方文明的过程中,由战前的汉字译语转变为战后的音译外来语,并呈不可逆之趋势。随着音译外来语的使用日益广泛,由此带来的种种问题也开始浮现,不同来源的外语,译成日语片假名时往往被误以为是同一个词,相当一部分日本人对片假名外来语有滥用之嫌的说法持肯定态度。可见,对片假名外来语的引进进行反思和适当的限制对规范日语的使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协调个人和社会群体身份的中介,身份是在交际互动过程中通过语言不断地调整构建而成.新疆回族以汉语作为交际语,但在族际交往时,新疆回族人一般借用一些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并使用一些回族化了的汉语词汇.新疆回族人主要通过这种混合语来完成民族身份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对比与翻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颜色词点缀着我们的人生与整个世界。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英汉颜色词的表述和使用也存在差异,这直接地影响着互译的正确性与真实性。通过对英汉基本颜色词的用法进行文化对比研究,分析它们之间的异同,从而探讨颜色词互译的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17.
"江湖话"是一种特殊的的社会方言,不仅具有方言的一般性质,尤其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旧时代的"江湖"艺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群体,因此而形成的"江湖话"也具有非常特殊的社会属性.成都"江湖话"词语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词语系统.对这些词语的解读,不仅是为了探讨它们同现代汉语普通话词语之间的联系,更是为了有助于人们了解蜀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宗教的复兴造成宗教词语的再生。在大众传媒语言中宗教词语并没有局限在其原始意义上,而是突破了自身"狭窄"的使用范围,大量地进入社会生活中。在俄罗斯大众传媒语言中使用宗教词语,最初是使用它的本义,进而大量使用其具有修辞功能的转义。此现象说明宗教词语带有鲜明的否定评价色彩。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语言学特点和创生动因两个方面着手,对2011年新词语进行分析解读,发现2011年新词语中三字词占明显优势,附加式合成词增多,同时涌现了很多类词缀,造词方式以类推造词为主。其创生动因主要源于科技的发展、新媒体的运用、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方式的多元化等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字母词在新时期大量涌现,在语言生活中的使用已日益广泛。汉语字母词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混乱现象,汉语字母词的规范问题是当前语言生活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