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时代,微博大行其道,比微博还微的,是九宫格日记。最初在朋友的日记本上见识九宫格日记,更像是一种工作日记。她把网络上的九宫格搬下来,画到本子上,因为常常出差,上网不方便,所以她用九宫格的方式,在本子上写日记。我惊奇地问她,怎么想到这  相似文献   

2.
未未 《女性天地》2005,(2):34-35
我真后悔向她说出了一切我和前妻是大学同学,也是彼此的初恋,毕业两年后,我们就结婚了。婚后第一年的春节,我带她回老家。父母非常喜欢她,母亲还把珍藏多年的我年少时的玩具、课本、日记都拿出来给她看。她一边帮母亲整理,一边翻看我的日记。忽然,她的脸色阴沉下来,拿着日  相似文献   

3.
不知道中国人有多少人知道《马燕日记》,我是在2003下半年在网上知道的。马燕其实只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一名小女孩,然而她的《马燕日记》却轰动了世界。她在日记本上写道:“今年我上不起学了,我回来种田,供养弟弟上学,我一想起校园的欢笑声,就像在学校读书一样。我多么想读书啊!可是我家没钱。”马燕的日记是被法国解放日报记者发现的,并在报上连载,反响强烈。她的日记已被译成法、英、德、意多种文字,欧洲人被感动得纷纷写信慰问、捐款。后来,马燕及当地60个孩子因外国人的关心而能上学了,马燕成为她村中第一个女初中生。看到“马燕日记”…  相似文献   

4.
寻找U盘     
陈振林 《女性天地》2013,(12):33-33
我的u盘不见了。我的u盘一直放在我的裤兜里,三年多了,从来没有丢失过。我很着急。一个U盘值不了几个钱,但不只是u盘本身价值的问题。那u盘里虽说没有艳照,但是有我所有的资料,还有我最近写完的两篇文章。  相似文献   

5.
木雨 《伴侣(A版)》2015,(2):38-39

  深秋的夕阳懒懒的,照在手中这本微微泛黄的日记簿上,仿佛能阻止光阴的流动。喝完最后一口咖啡,程奕凡正要开电脑,却被一个愤怒的声音震得有些发愣。
  她在心中默默计数:一,二,三。
  “砰”,门被毫不怜惜地推开。门口,一个中年妇女正一脸杀气地看着自己。  相似文献   

6.
一位美丽的少女在残暴的集中营悄然死去,一本在黑暗中写成的日记却永远流传下来,它,就是《安妮日记》。这本日记是安妮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其中的自我批评则代表了一种成长和意识。  相似文献   

7.
那本日记,深蓝色的粗布封面,一直放在衣柜顶上的储物箱里。日记她看过,记录了他大学时和一位女生历经4年、却无疾而终的恋情。  相似文献   

8.
为追求她,他与同居女友分手,还为她写小说和日记。"攻势"令她心动,她嫁给了他。不久她发现他又开始写小说了,这回女主角换成了一个女大学生……  相似文献   

9.
情动微小说     
日记本他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她在他包里翻到了他的日记,这是他暗恋她的第四年了,他在日记本的第一页写道:等把这本日记本写完就向她表白。她小心翼翼地把日记本后面的空白页全撕了……  相似文献   

10.
一个女人的新婚日记编译/华瑛这是一位公司职员的太太在结婚那年的日记,在日记里她坦然地叙述了与丈夫之间相处的生知感受,一位女性怎样由少女转变成少妇,怎样从绮梦年华走入柴米油盐粗糙的生活里。你或许经历过了,或许还未曾走到这一步,或许正憧憬着。这份日记将带...  相似文献   

11.
皇家的甜点     
大约三年前,一个冒失而可爱的高中女孩意外得知自己竟 然是欧洲一个小国的公主。经过现任女王,也就是她祖母的调 教,她成功地转变成一位优雅高贵的公主,而她的活泼天真也感染了古老的王室。不过故事还没有结束,现在这位公主大学毕业了,女王要她继承王位。按照王国的法律,公主要继承王位就必须在30天内举行婚礼。于是新的故事《公主日记2:皇室婚约》又开始了。 都说中国人喜欢宫廷戏,其实外国人又何尝不是。四年前迪斯尼的小制作《公主日记》意外走红,票房收入过亿。三年后,原班人马再次合作,推出《公主日记2:皇室婚约》,影院里依然是满堂喝彩。  相似文献   

12.
14岁的马燕本是一名生活在中国西北贫困山区的普通女孩。她的日记被翻译成5国文字出版成书后,她成为了当地一个传奇人物。书中她执著求学的故事感动了法国乃至整个欧洲。  相似文献   

13.
薛宁 《女性天地》2010,(5):50-51
因为在怀孕时从B超里看到了像小番茄一样的宝贝,准妈妈许铭便把自己的宝贝唤作“番茄”。番茄妈妈从2001年怀孕开始,在网上记了整整9年日记,她用这9年的亲子日记引导儿子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4.
正我的一个朋友说,工作上的事,她不会跟男朋友说,她只会跟另一个男人说。那个男人是她的好朋友。她会跟他说童年往事。她看了一本精彩的书,会跟他分享。她写了一篇日记,会在电话那一头念给他听。她听到一首好歌,会把电话筒拿到唱机旁边叫他听听。  相似文献   

15.
有一位妈妈不仅坚持14年写亲子日记,还带动全家人一起写。她说,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自我成长的过程。2021年11月,因为写下300万字亲子日记,韦晴家庭被全国妇联推选为"全国最美家庭"。很多妈妈向她请教是怎么做到的,韦晴笑着说:"其实,我最初只是想让孩子像哆啦A梦一样,拥有一台时光机……"从怀孕那天起,用日记留住美好的亲子时光2004年6月7日,家住江苏泰州的韦晴发现自己怀孕了。"宝宝长大后,一定会好奇自己小时候是什么样子,我何不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16.
女人是遇上男人之后才开始变笨的,一年又一年,不见好转,倒是越来越严重。女人常年用电脑,除了会在电脑上打字,其他一概不懂。有个把小病毒攻击了她的电脑,她就一个电话打到男人那里:"电脑中毒了,来给我看看哦。""好。"男人答应得从来都是那么利索。女人正在厨房里炒菜,蓝色的火苗忽然变红,红色的火苗又慢慢弱下  相似文献   

17.
《安妮日记》由主人公安妮所写,它记录了二战期间安妮随父母为了躲避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残酷迫害而躲进密室的生活。它对德国纳粹党罪恶的揭露和对二战时期历史事实的描写使得它独具历史以及现实价值。在日记中,安妮展现出了人文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这对当今世界仍然产生深远影响。通过类比中德文版本《安妮日记》以及相关书评,对主人公安妮的人物形象、精神、信念的描述和分析进行分析和研究,我们看到了安妮在日记中记录的种种生活中的苦难和心理上的创伤并尝试探索《安妮日记》对当代青少年的积极影响。当代青少年要学习她乐观向上,同时也善于思考、敢于深刻剖析自己并且正视自己的缺点、不断提升自我的优秀品格。  相似文献   

18.
当一个人决定到一个遥远的国度教授英语时,面对完全不同的语言、文化和习俗,他或她的最初几个月是如何度过的呢?今年年初,玛丽亚从荷兰来到中国教授英语。她在日记中描述了她对中国的初步印象。  相似文献   

19.
女儿朵朵在美国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我非常想念她。多亏我这个老太太也赶了个时髦———会电脑,想念她的时候发个“伊妹儿”(电子邮件)也就解了思念之苦。我会电脑,得感谢女儿,几年前她还在北京工作时就要我学电脑。我觉得这是天方夜谭———因为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数学和音乐教师,而且一大把年纪了,不容易接受新事物。女儿决心大,坚持要我学。她说:“妈,你不是常常提醒我们:21世纪的年轻人要会电脑、会英语、会开车吗?我现在马上去学开车,您就学电脑,好吗?”“我又不是年轻人。”我找理由宽慰自己。她调皮地说:“妈妈,您…  相似文献   

20.
罗映珍是一位警察的妻子,在丈夫罗金勇因缉毒受伤变成"植物人"的600多天里,她记了15本日记,写下600多篇"情书",每天念给丈夫听,她要用爱唤醒丈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