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汉字的构造与创造性思维徐瑞泰汉字是记录语言的一种书写符号,属于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之一。古人将汉字、语言、思维三者的关系概括为“言者意之声,书者言之记”(《书·序》人这一概括准确地表述出言、意、书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汉字是语言的书...  相似文献   

2.
日语中的汉字是由中国传入的。古代的日本人使用汉字书写自己语言的时候 ,与汉字的意义完全没有关系 ,只是借用发音书写日本语。日语中的“当用汉字” ,表现了一定的日本社会文化内容。较准确地理解日语“当用汉字” ,对于掌握较地道的日语 ,从而了解日本社会文化 ,无疑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汉字作为一种书写形体,笔画组合的丰富多样和间架结构的灵活多变,而使其“字形”成为复杂的美学构成,“书写”成为“书法”,并完成从造字到造形的转变。书法是汉字书写艺术,书法艺术深藏于汉字独特的形体结构之中。三位一体的整体架构、二维方块结体、平衡对称等汉字在形体构造上的诗性特征,既是人们对文字形体的一种审美预期,也是书法学家在书法创作时努力追求的美感。  相似文献   

4.
汉字是先民以实践经验为基础 ,对客观现实及人的主观心理进行概括的书写系统。文章分析了“一”字的本义 ,并解释和“一”字相关的“三”、“士”、“天”、“元”等字的文化含义 ,从而说明汉字不只是一种书写符号 ,更多的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化意识 ,传达着最初的朴素的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5.
现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三分之一的篇章是“文言文”,如何教好学好这些“文言”文,是一个大问题。本文就此问题谈两点看法。一,为什么要学“文言”文什么是“文言”?就是古代通用的书面语言,也叫“古文”。我国汉字创造是很早的。我们发现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就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汉字难写从刀刻镌锲到笔书,都是相当困难的。为了表意,又因为条件所限,我们的祖先在解决书面语言时,自然  相似文献   

6.
水族用自己的语言认读水族文字。而人们称水族文字为“反书”,这是因为将水族文字与汉文字相比较而言的。没有“正”,何谓其“反”呢?在水族文字中,确实有些文字在书写的结构形式上,是汉字的反写、倒写或反倒共用。但是,这类文字在整个水族文字中的比例并不大。其主要分布在天干地支和少数常用的文字中,只不过它们使用的频率较高而已。而“反书”称谓的产生并得以认同,却值得我们透过这一文字现象的表层深究其成因,以期认识水族文子的某些精神内核。在水族民间传说中,相传水家的文字是陆铎公等六位老人在仙人那里学来的,他们经过…  相似文献   

7.
“美姑岩刻”年代在笃慕之前,距今2700余年,系濮人所刻;杜宇从朱提出发到郫邑为王称帝,可能途径美姑、乐山等地。杜宇或杜宇的儿子败逃时,也可能选择这条路线南撤。“美姑岩刻”在美姑出现将不是出于偶然。“美姑岩刻”可能与祭祀有关,与祭神或祭祖有关。“美姑岩刻”的古老历史、丰富的刻画图形、神秘的内容,对于研究古代濮人、古代彝族的历史、文化、宗教、民俗、艺术等,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论明代徽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徽刻”,是指徽州私人刻书。古代刻书有官私之分。政府和寺庙刻书,谓之官刻;除此之外,坊刻、家刻、塾刻等,皆属私刻。明时,域内私人刻书盛行,书坊分布很广。明万历间学者谢肇淛说:“今杭刻不足称矣,金陵、新安、吴兴三地剞劂之精,不下宋版。”①今学者毛春翔也指出:“明刊本,若就地方而言,则苏、浙、皖、闽为刊刻中心地。”②皖之书坊主要集中在徽州,以府治歙县为中心,包括徽属他县。当时这里书坊林立,刻工云集,其刻书之多,内容之广,技术之精,质量之高,影响之大,在全国出版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所以值得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一、汉字顺序旧习的形成根据大量的商周青铜器铭文,与殷墟甲骨卜辞,以及《尚书·多士》所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证明《尚书·商书》中的《盘庚》上、中、下三篇,叙述商王盘庚迁殷事迹,确出自当时史臣之笔。又结合殷契卜辞与商周青铜器铭文内容,证实我国在公元前的十余世纪,即距今三千余年前,早已造成了一套完整的古代汉字。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文字结合实用,汉字字体也几经改革。由先秦的各体篆文——古代文字,演变为汉隶成熟以后的各种今体文字。但汉字的先后排列顺序,一直保持着自上而下,自右行起至左行的习惯。与世界上大多数民族的拼音文字,从左到右横写的方法不同。而左起横写,对读者与书写者来说,确较方便。何以汉字顺序成为直行右起?有其历史的客观原因。郭沫若在其所著《殷契粹编》中,所收第114片甲骨,凡有横划之字均缺刻横划。此乃未曾刻竟的一片甲骨。由此可以推知殷人锲刻卜辞的方法,是执刀锋刃向内,逆入直下,取其省力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字的笔顺规则中,左边的长撇与横(横钩)的相交或相接,都是先写上面的横(横钩),再次书写左边写撇。然而通过我们对有唐以来此类汉字书写的实际梳理,发现情况有所不同:近代汉字书写中,左撇与上横(横钩)的交接,均是先左撇,次上横(横钩),几乎没有例外。文章列举了"右、成、戌"等例字,将其从唐代介绍到民国,材料涉及手写文书,字帖,字典以及习字书等,旨在较为全面的介绍此类汉字在近代的书写面貌,总结和概括出其笔顺特点,和现代汉字笔顺规则做一对比说明,也为现代汉字书写规则的调整做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家"字字形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得义于上古人豕密切的共居关系。一个"家"字体现了远古时期的父权制度,蕴含了当时的私有制信息,揭示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家庭观念。  相似文献   

12.
从两条《花东》卜辞看殷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礼制角度研究甲骨卜辞,是进一步发展甲骨学的重要方向。新发表的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是武丁时朝臣贵族的卜辞。其中有关该贵族劳王的礼仪,与约有康丁时的《殷契萃编》的一片卜辞,以及商末青铜器始尊的铭文,彼此基本相同。这个例子证明当时已存在比较成熟固定的礼制,即孔子说的"殷礼",中国的传统礼制并非到周代才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13.
甲骨文“[亠回]”字象上古一种储粮建筑之形,但历来对它的解释却众说不一,陈梦家、徐中舒、刘志成三家的观点是:露天的堆积禾麦之处,或者不明确指出是将禾麦藏于室内。其说法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甲骨文、金文中的“[亠回]”字所揭示的其实是一种兼顾防潮、通风、防野兽(偷食)、防雨的实用型储粮建筑形式,它的特点是拥有圆锥形或人字形屋顶,底部抬高,四周围筑以石木厚墙。  相似文献   

14.
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甲骨文字和用它刻写的甲骨卜辞都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当时社会风貌的痕迹。关乎民生大计的农业生产在甲骨文和卜辞上都有其原始古朴而又生动形象的表现。这种文字与文化在甲骨上的结合,为我们探寻殷商时期的农业文明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分析甲骨文及卜辞,参考出土文物和考古发现,主要从字形这一微观视角,印证和补充传世文献中记录的商代农业生产规模、商代农业生产工具及农业生产工艺,重现商代农业生产的场景,为我们理解、感受商代农业文明提供新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 说文》 释“单”字形义音皆误。依据共时性造字符码破译“单”字甲骨文形体,认伪“单”即描兽索具。以此出发,甲骨文金文中一系列从单之字都可以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16.
甲骨文字的发现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甲骨文研究方面,在探索上古殷商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祭祀、征伐和周边方国的关系等方面,前人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甲骨文的发掘和研究,成为我们认识上古殷商社会的重要依据,本文试就甲骨卜辞数次提到商王猎象和兕的记载,来探讨商代中原地区的地理气候状况。  相似文献   

17.
甲骨文是商代出版物,主要为商代官方出版物,是中国最早的出版物形态,是中国最早的书籍。我们不能以现代传播学及关于近现代书籍的观念去苛求或者硬套甲骨文而否认甲骨文为我国最早出版物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8.
王懿荣发现甲骨文,使中国的语言文字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本文以一百年来中外学者对甲骨文的集、发掘、著录、研究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的事实为依据,从语言文字学的角度论述了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对古文字学和汉语史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肯定了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甲骨文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学角度看,甲骨文具有鲜明的文学特征,而且,甲骨文作为现存最早的书面文学,是后来中国灿烂文学的源头。  相似文献   

20.
在甲骨文研究的早期阶段,罗振玉当数第一位功臣:他帮助了《铁云藏龟》和《契文举例》的出版;亲自搜集和公布了大量的甲骨文资料;在考释文字时大胆纠正《说文》的违失;用"由许书以溯金文,由金文以窥书契"的方法考释出560多个甲骨文字;在已识文字的基础上,罗振玉进一步"考求典制、稽证旧闻",探索商代历史、礼制和文化,为甲骨学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