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认为,现代汉语的告使类双宾句内部存在着“典型性”的差异,最不典型的双宾句和兼语句之间存在着纠缠不清的地方。当双宾句的谓语动词V1后面充当间接宾语的名词性成分和充当直接宾语的小句中谓语动词V2之间没有主谓关系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直接判定其为双宾句。反之,如果具有主谓关系的时候,在间接宾语01和V2之间就存在空语类,这时候根据空语类“e”的语义所指判定其是否为双宾句:当空语类“e”和间接宾语同指的时候,就看做其为兼语句式,当空语类“e”和间接宾语异指的时候,就可以看做是双宾句。  相似文献   

2.
这篇文章对甲骨文中的动宾结构,从单宾结构,双宾结构到独有的三宾结构进行了具体分析.单宾结构中的动宾语义共有9种关系,涉及到的动词种类很多.双宾结构的动词有语义的限制,种类不多,关系简单,但宾语次序多样.一般双宾结构(非祭祀动词)与祭祀动词双宾结构有不同之处.三宾结构为甲骨文所特有,仅限于祭祀动词中的甲类.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汉语里的双宾结构,语法学界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在借鉴各家之言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双宾结构的主要特点是:第一、述语动词必须关涉两个宾语,一为直接受事者,叫直接宾语,一为间接受事者,叫间接宾语;间接宾语往往指人或物,以名词、代词充任为常,直接宾语往往指事物,以名词、代词、数量短语、名词性短语充任为常,也可以由动词、形容词以及动词为中心的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来充任。不管什么结构充任直接宾语,它都具有事物性。第二、从层次分析的角度看,两个宾语不是处  相似文献   

4.
论英语双宾结构的句法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生成语法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双宾结构和与格结构的生成过程.认为双宾结构和与格结构之间不存在转换过程,它们都是基础生成(base-generated).同时,证明了用Larson的动词壳假设(VP shell)能够比较有效地解释双宾结构的生成过程.另外,通过对比主语和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发现双宾结构中的主语和间接宾语与直接宾语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语义关系--"控制权"转换关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现代汉语中表示给予义的双宾句表现为一个句式的连续统,而表称、致使、结果三类双宾句则处于这个连续统中不太典型的位置,同时这三类双宾句内部也存在着典型性的差异:表称类两个宾语之间插入的动词动作性越强就越靠近兼语句,反之就越靠近表称类双宾句;使动类内部的典型性为他动使动类高于自动使动类;结果类中“个+谓词性成分”如指向动词后面的间接宾语就可看作双宾句,如果是指向谓语动词或者是指向谓语动词前面的主语,那么在语义上则可看作是靠近动—宾—补语序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双宾构式是一种普遍的语法现象,不同的语言学派都对它进行过较多地描述和分析.早期对双宾动词的研究多是从动词的角度来探讨双宾构式,未见以宾语N1 为基点的方法来分析双名双宾结构与介宾双宾结构的区别与联系.本文提出英语双宾构式题元切换模型分析英语双宾构式的运作机制,并佐以双宾动词封闭语料对双宾构式的内部择用机制、双宾动词的语义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从所有权转让的角度讨论中日韩双宾结构,包括“出”类或“失”类双宾结构和“进”类或“得”类双宾结构。双宾结构的特点是,动词是双宾动词,能够同时作用于两个宾语,并且通常都有“转让所有权”的意义在里面。中日韩语在“出”类或“失”类双宾结构中有着一致的结构对应关系;在“进”类或“得”类双宾结构中,中日韩语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8.
汉语象其他许多语言(如:英语、德语)一样,有一种双宾结构。双宾结构是由一个及物动词带有指人的间接宾语和指物的直接宾语组成的一类结构。我们通常称这些及物动词为“双宾动词”,属于这一类的动词有“传、卖、允许、寄、交、递、输、赏、罚、托、讨、请教、麻烦、赚、用、花费”等等。  相似文献   

9.
双宾结构是古今汉语都有的一种句式。过去的语法著作都认为双宾结构是“动词+双宾语”,即谓语动词后必须带有两个宾语。现代学者专家的有关论著在这一点上有共同的认识,并都将其作为双宾结构的必要条件。目前存在的分岐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双宾动词(又称“交接动词”,“给取动词”。指能带双宾语的动词)范围的广、狭。人们一般都是从词义特征入手来限定双宾动词的范围的。或认为:双宾动词只限于具有“授与”义这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回顾了不同语言学派对双宾语结构的研究,然后在对比不同学者对双宾结构定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认知语言的语义凸显理论可以为双宾语进行合理的定位。双宾语结构中的两个宾语的凸显度由双宾动词的语义框架决定,事实证明,两个宾语的凸显度具有强弱之分,而且这种强弱度是语义关系,而非句法关系。  相似文献   

11.
增减类动词是从词汇意义角度划分出来的动词的类别.增减类动词从数量角度处置对象形成一种不影响交际的歧义,可以称之为元语歧义.元语歧义的生成受到体及处置对象有定性和指称性制约.增减类动词构造一种特殊的双宾语格式,其中两个宾语之间具有"蕴涵关系",句法结构上远宾语和近宾语的位序与常规位置相反.元语歧义和特殊双宾句都是前期没有关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双宾式是古今汉语都具备的句式。不过,古代汉语双宾式的形式比较多样,出现频率高,能带双宾的动词也较多。下面我们仅就《史记》等书所见的部分双宾式略加分类,即见一斑。 一 给予双宾式 谓语是由表示授受意义的动词充当。这种双宾式又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A、间接宾语指人,在前;直接宾语指物,在后。例如:  相似文献   

13.
"作·名1/'之'·名2"与"为·名1/'之'·名2"结构可以为双宾结构,也可以为单宾结构,这要视动词"作"、"为"的不同义项而定;先秦及后世文献中的"为·名1/'之'·名2"结构与《尚书》"作·名1/'之'·名2"结构一脉相承,在《左传》及其以后的文献典籍中动词"为"基本上替代了动词"作"作为双宾动词的意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14.
0.1 双宾语句指述语后带有两个宾语的句子。其靠近述语的为近宾语,远离述语的为远宾语。如果用V表示述语,O_1表示近宾语,O_2表示远宾语,其句式可归纳为“V+O_1+O_2”。如: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史·廉蔺传》) ②天生民而立之君。(《左·襄十四年》) ③晋侯饮赵盾酒。(《左·宣二年》)  相似文献   

15.
“V1 V2 O”向“V C O”的演变,可以运用语义特征分析法来进行分析说明。句法结构中某个成分的语义特征的变化一定在功能上有表现,反过来,功能特征发生变化,必定伴随语义特征的变化。“V1 V2 O”演变为“V C O”,关键是第二个动词的功能发生了变化,这可以通过对其语义特征变化的分析加以解释和证明。上古汉语有一类“结果自足动词”(“综合性动词”之一种),这类动词具有[ 自主]、[ 可控]、[ 终结]、[ 外向]语义特征,在上古汉语里,它们在句法结构中必须与其受事成分同现,受事成分或位于其后作宾语,或位于其前作主语。只有当这类动词位于“V1 V2 O”结构的V2 位置时,“V1 V2 O”才有可能演变为“V C O”。这是因为到中古,这类动词在一定的句法环境中带宾语的能力减弱并逐渐消失,同时他们的[ 自主]、[ 可控]、[ 外向]语义特征也减弱并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6.
公式N_s+[给+N_1+N_2+VP]中,N_s代表主语,“给”是动词,表示“给予”的意义,它要求带两个宾语:N_1代表直接宾语,主要指人;N_2代表间接宾语,主要指物,有时也可以指人。VP代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例如: ①他给孩子们茴香豆吃。 N_s N_1 N_2 VP ②妈妈给小王一块布料作裙子。 ③组织上给老张三天时间考虑这个问题。 ④我给他一只猫捉耗子。 ⑤学校给老教授两个年轻人作助手。 N_2 本文似对该句式的句法结构、语义结构以及该句式的语法意义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句法平面结合语义确立句法-语义框架Ⅰ"Np1施事+用+Np2工具+把+Np3材料+V+成+了+Np4成事"和Ⅱ"Np1施事+V+了+数量词组+Np2成事"对制作动词进行界定,规定只有可以同时进入两个框架的动词才是严格意义的制作动词。制作动词有着自身独特的句法特点,其所带宾语与典型受事宾语存在深层语义和表层句法上的差异。不同的制作动词或同一制作动词在相关句法格式中有时会呈现出句式转换成立与否的不对称现象,影响因素与动词的语义结构要素和语义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以《梼杌闲评》中出现的特殊的动宾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把它区分为双宾结构和动宾结构带宾语两种语法现象。通过比较例句的方法,可看出二者从结构形式上相似,但是内部结构不同。其中动宾结构带宾语的形式,从发展历程上来看,它是随着动宾结构词化程度逐渐提高,动宾结构带宾语现象才逐渐增多。即动宾结构带宾语数量多寡与动宾结构的词化程度有关。汉语动词由单音节占优势过渡到双音节占优势是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在起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动宾谓语“被”字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被”字句是现代汉语里的一种特殊句式。这种句式谓语的结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谓语或谓语的中心部分是个动宾短语,我们称之为动宾谓语“被”字句。例如:①敌人被这些烧不死的火人吓破了胆。(谢雪畴《“老虎团”的结局》)②坦荡的江水,被犁出一道道的波浪。(陆星儿《风暴,又是风暴》)③喜富的村长被撤了职。(赵树理《李有才板话》)这类句子的基本结构模式是:N_1+被N_2+V+N_3这里的N_1代表主语,V 代表谓语动词,N_3代表V 的宾语,N_2代表介词“被”宾语,在句中可隐可现。  相似文献   

20.
邵阳方言的特殊双宾语句式S V O直 O间和动词V的特点及O直和O间的音节复杂程度有关。双宾句S V O直 O间可以从共时和历时的分布情况来考察。在邵阳方言中,S V O直 O间双宾句的使用与动词的类别及双宾语O直和O间的性质及音节的复杂程度有关,这是语言的内部因素对句式使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