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的草书艺术在书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花气诗帖》、《诸上座帖》、《廉颇蔺相如列传帖》、《李白〈忆旧游〉诗帖》等宝墨在章法结构、结体运笔和布白造型等方面深受唐代张旭、怀素草书艺术的影响,并以此为启发,于草书创作中逐渐形成了以纵代敛、以欹代平、中宫紧缩、四面开张、顿挫分明、瘦削与欹侧的极具个性的艺术风格,在狂草艺苑里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2.
张伯驹曾经收藏和经手过诸多有关曹雪芹及《红楼梦》的文物,如《楝亭图》《楝亭夜话图》、脂砚、正白旗曹雪芹故居、《海客琴樽图》、"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三多六桥本"《红楼梦》等,并与诸多红学家吴恩裕、周汝昌等多有交往。张伯驹对相关文物、学人、作品的记录、鉴赏、题咏不仅是文物史、文化史上的大事,也是红学史上的重要资料,为红学相关问题的考证、解答提供了必要前提。梳理张伯驹与红学事物、红学问题的相关经历、记述、题咏等资料,对于了解红学史、对于红学研究中资料的使用与辨析都具有重要意义。张伯驹的相关研究也应该引起学界的关注,并成为新的学术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3.
唐代著名诗僧皎然,名清昼,俗姓谢氏,长城(今浙江长兴县)人,谢灵运十世孙.他早年出家,性喜吟咏,以诗干谒当世名流显宦,与于(由页)、颜真卿、韦应物等均有交往,屡相唱和.著述甚富.有《儒释交游传》及《内典类聚》共四十卷,《号呶子》十卷,《诗式》五卷,《诗评》三卷,《诗议》一卷,又预撰《韵海镜源》.  相似文献   

4.
龚延明撰写的《诗说先秦史》和《诗说两宋史》最近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此两书是八卷本《诗说中国史》中的两卷,在2012年8月18日于北京大学举行的"《诗说中国史》专家座谈会"上得到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专家认为,《诗说中国  相似文献   

5.
王树枏清末曾在新疆为官,民国时期主持《清史稿》的编篡工作,学贯中西,其所留有关诗作悉保存于《陶庐诗续集》卷3《出塞集》、卷4《北庭集》、卷5《休否集》等三卷中,可以视为历代西陲吟边诗的末篇。其诗从长剑嵯峨出塞歌、政暇清兴赋西陲、访古论学史臣心三方面看,体现了热爱边疆、民族和谐、祖国统一的情怀。  相似文献   

6.
从现代教学理论出发,以我国书法艺术的演进为背景,就米书的艺术特色、《苕溪诗卷》在学术、习行方面的角色和功能等,发表了具有探讨性的观点。米布《著溪诗卷》,古称《着溪里话友诗六首》(见明万历三十一年《戏鸿堂法书》卷十三)、《着溪呈话友五律六首》(见乾隆十五年《三希堂石渠宝发法帖》第十册),现多称《着溪诗卷入《曾溪诗帖》,或简称《着溪帕》。  相似文献   

7.
杜牧的诗,现有《樊川文集》四卷,《外集》、《别集》、《樊川诗补遗》、《樊川集遗收诗补录》各一卷,共八卷,五百二十四首。在这五百二十四首诗中,除本集二百六十七首可确定是杜牧的作品外,《外集》、《樊川诗补遗》,疑信各半,《别集》和《樊川集遗收诗补录》,讹伪的情况更为严重。《外集》以下各  相似文献   

8.
阮元是清中叶著名学者,著述宏丰,成就斐然。对地方上的文物典籍更是倍加关注,除责令整理保护外,还亲自考订一些稀世珍品。阮元对“真子飞霜镜”的研究就是一例。兹将新发现的阮元《晋真子飞霜镜拓本跋、诗》手迹并插图壹帧公诸于众,供大家赏析。查《揅手经室三集》卷三载有《晋真子飞霜镜拓本跋》,《揅手经室四集》卷六又载此跋,并增加长诗,更名为《飞霜镜引》。惜刊布于世的《揅手经室集》中无飞霜镜插图。  相似文献   

9.
《诗格》二卷的分离,在考据之外,有更深层的理论意义。通过《诗格》卷上与《河岳英灵集》的选诗及《诗式》的理论倾向之比较;通过《诗格》卷下与《诗式》的意境理论及晚唐五代诗格的理论传承之比较,可以确认《诗格》二卷分离后各自的理论背景及合视之所呈现的唐代诗格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0.
《全唐诗》所收诗有的作者有误,有的诗题不妥,所收诗亦多有遗漏的情况。今就阅读所及略作辨补,若干诗之作年亦一并考订。此于唐代诗歌之研究或能有所裨益。一、作者辨误《宿香山阁》诗乃贺朝作《全唐诗》卷一一七录存贺朝诗8首,其中《宿香山阁》诗下注云:“一作贾彦璋诗。”《全唐诗》卷七七六贾彦璋名下亦录此诗,而不注一作贺朝诗。按,作贾彦璋诗恐误。考芮挺章《国秀集》已收有此诗,并已  相似文献   

11.
王昌龄的诗歌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昌龄是唐代杰出诗人,其诗论有《诗格》。《新唐书·艺文志》载王昌龄《诗格》二卷,《崇文总目》同。《直斋书录解题》载为《诗格》一卷、《诗中密旨》?卷,当即是《诗格》二卷分为二书。今存北宋末期蔡传所编的《吟窗杂录》,已收入《诗格》、《诗中密旨》,以后明代胡文焕的《格致丛书》、清代顾龙振的《诗学指南》均曾收录。《四库提要》曾斥王氏此书系出后人依托(见诗文评类司空图《诗品》、《吟窗杂录》两条)。按日本入唐僧人遍照金刚所编《文镜秘府论》自序有云:“沈侯(沈约)、刘善  相似文献   

12.
《全唐诗》卷五百二十《杜牧小传》云:“樊州诗四卷,外集一卷,别集一卷。今编为八卷。” 杜牧樊川诗四卷,加上外集一卷,别集一卷,明明只有六卷诗,何以编为八卷呢? 经检核,《全唐诗·杜牧集》前三卷,与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刊本《樊川文集》(以下所引《樊川文集》,均用此本)前三卷所载诗同,编次与《樊川文集》亦同。不  相似文献   

13.
沙琛是乾嘉时期较有影响的滇南作家,有《点苍山人诗集》《点苍山人诗钞》《沙雪湖先生诗稿》等著述传世。经考,《点苍山人诗集》共二卷,收诗303首,嘉庆十一年刻,为沙琛诗文首次汇编刊刻,现藏云南省图书馆。《点苍山人诗钞》为增补《诗集》而成,收诗1340首,有六卷本与八卷本两种:内蒙古图书馆藏六卷本,嘉庆二十三年刻;云南省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等藏八卷本,嘉庆二十三年刻,道光二年增修。民国四年,王廷治以道光二年增修本为底本,增修出版铅印本,《云南丛书》收录此书时汇合诸家,成为后世通行本。《沙雪湖先生诗稿》为沙琛手稿本,收诗121首,现藏云南省图书馆,其中多首诗不见于刻本,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杜牧的诗,现有《樊川文集》四卷,《外集》、《别集》、《樊川诗补遗》、《樊川集遗收诗补录》各一卷,共八卷,五百二十四首。在这五百二十四首诗中,除本集二百六十七首可确定是杜牧的作品外,《外集》、《樊川诗补遗》,疑信各半,《别集》和《樊川集遗收诗补录》,讹伪的情况更为严重。《外集》以下各卷中,见于许浑、赵嘏、张祜、薛能、刘得仁、李商隐、王建、李白集的诗作,达六十四首。还有一些诗,也大可疑伪。前人和当代的学者作过一些订正。现就樊川《外集》、  相似文献   

15.
《江上别流人》一诗,孙望先生的《全唐诗补逸》题作王维诗,并注曰:“见《永乐大典》卷3006。九真。人字(五函四十二册)。按此诗又见于《全府诗》卷159孟浩然集中,题下无注,故不属逸诗。然此诗作者究竟是王维,还是孟浩然呢? 考《孟浩然集》版本,天宝四载(745)宜城王士源所录的本子今已不见,现存最早的版本为黄丕烈题识,藏于北京图书馆的宋蜀刻本,该本卷三收此诗,明铜活字本《唐五十家诗集》孟集卷一亦收此首。此外,如四部丛刊景明刊本、四部备要校刊明刻本均收此诗,异文甚少,亦无注明曾收入他集。  相似文献   

16.
黄州时期是苏轼在"乌台诗案"受挫后的重要生命历程,苏轼于黄州书写的《寒食诗帖》联结了他的人格理想与对内在精神超越的追寻。此书帖在创作上,于技道相参、主客交融的灵性交感时,其作品所蕴含的意境,可让我们洞悉创作主体内在复杂的心理变化,以及其深层的生命意涵。透过作者诗文书帖的视觉呈现,我们可以了解苏轼在黄州其心灵世界得到提升后,于深刻的反思与观照中所孕育的美学意涵,为观者提供了一幅苍凉而清寂的文学艺术图景。  相似文献   

17.
关于乐史本《李翰林集》乐史《李翰林别集序》云:“李翰林歌诗,李阳冰纂为《草堂集》十卷,史又别收歌诗十卷,与《草堂集》互有得失,因校勘排为二十卷,号曰《李翰林集》。”乐史所谓校勘云云,意者以为只是把李阳冰《草堂集》与乐史别收诗歌十卷作了校刊,删去重复的诗篇,编成《李翰林集》二十卷。乐史别收歌诗十卷,是何人所编,不得而知。以合并后编为二十卷来看,他收的十卷诗与李阳冰编《草堂集》重复甚少。否则,就不可能再编为二十卷。  相似文献   

18.
《读蟠桃诗寄子美》一诗的作者应为欧阳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部丛刊》本《欧阳文忠公文集》和《四部备要》本《欧阳文忠集》的《居士集》卷二,均有《读蟠桃诗寄子美》一涛,此诗作者为欧阳修似属无疑;然而,《四部丛刊》和《四部备要》中的《宛陵先生文集》卷二十四又均将此诗收为梅尧臣诗(文字与欧集略有出入),且题为《读蟠桃诗寄子美、永叔》,这就出现了此诗作者的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诗经》在编订传习过程中发生过一些简次错乱的问题,《大雅·卷阿》就是由于错简将原来的两首诗误合成了一首诗。考察诗的描写内容、句法形式、叠咏特征、人物身份的不同,援引《诗经》内证,纠正《卷阿》的错简,恢复《诗经》文本之原貌。  相似文献   

20.
(一) 跋孔广森《诗声类》卷一页一营、还实双声,《释文》还音旋。至于睘,《释文》本亦作茕,求营反。则当在清韵,而不在寒韵矣。页三清、真本别而令流动于其间,犹敖之流动于萧。昏于《诗》在魂,民声,在先韵。又犹裘、求一字。《诗》之裘在咍韵,求在萧韵,皆谓其字如是,未可牵引他字也。论《诗》韵当以《诗》为主,不可牵引其他韵文,以其时异地异也。 (鼓兆)鼓渊渊,顾宁人《诗本音》不以为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