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开放银行监管框架是应对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客观要求。以数据可携权为基础的法律架构、竞争机构主导的监管协调机制、严格的第三方准入规则、持续更新的开放API标准以及完善的消费者保护规则是英国开放银行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立足于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法制的现状,借鉴英国经验,我国开放银行发展宜采取鼓励型监管模式;定位于促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目标之实现,建立金融监管机构主导的监管协调机制;引入“白名单”机制加强对第三方准入的监管;制定和细化金融数据共享的数据标准和安全标准以实现降低交易成本和防范风险的双重效果;通过完善授权规则和信息披露规则、明确数据泄露时的责任分担原则、采纳互惠共享条款等,平衡开放银行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利益、银行利益和第三方提供者的利益,全方位构建数据导向的金融监管。  相似文献   

2.
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对于维护存款人利益、公众信心以及银行体系安全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银行业面临较大风险,资本充足率不高,资产质量较差,不良资产过多.与此同时,在银行和存款人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解决,存款人的利益将受到重大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制定存款保险法,建立我国存款保险法律制度,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对银行业的监管不足表现为:对银行业务有效监管的法律规定不全面;银行业的监管系统不合理;法律对银行业监管的要求偏高;法律关于银行监管的制度规定缺乏整体性和体系化。因此,应建立健全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参考国外的一些具体做法;加快对金融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建立与国际金融法规接轨的金融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影子银行的产生、现状与法律监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影子银行的概念、特征及表现形式进行解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子银行在我国出现的原因及对我国经济的双重作用,进而对我国影子银行法律监管制度进行评价。认为应当制定、完善影子银行的相关法律,使其处于监管之下,明确影子银行的信息披露义务。  相似文献   

5.
信息披露是解决市场失灵的主要手段。市场现有自愿信息披露的边界与规制目标间存在差异,监管不足,诱发了市场一系列的问题。考察银行理财产品基本法律关系、分析产品运作模式、市场投资者与管理层的实际信息需求,银行理财产品目前应当建立以"强制披露为主,自愿披露为辅"的信息披露模式,强调运用强制信息披露制度,统一规范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标准与内容。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的经验教训表明,不良的信用质量以及脆弱的信用风险管理一直是银行破产和银行危机的主导性原因之一.银行的信用风险的信息披露,包括信用暴露的程度,信用风险管理的充足性,对于社会投资者和监管部门评估银行的外部条件、经营业绩以及长期生存的能力,并采取及时有效的监管措施,都是十分重要的.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我国原先隐藏在银行体系内的信用风险将逐渐的暴露并开始严重影响到我国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积极引进和借鉴世界上先进、科学的信用风险披露机制,对解决我国目前严重的信用风险问题,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一个有效的信用风险披露机制包括五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会计处理方法的披露;第二个方面是信用风险管理的披露;第三个方面是信用暴露程度的披露;第四个方面是信用质量的披露;第五个方面是收益的披露.本文则是在信用风险披露的国际经验方面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以期能够对我国国内的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股份回购中,由于公司大股东和管理者占有信息优势,往往借此进行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故需要法律对信息披露制度进行有效规范,而我国证券法并未将公司股份回购行为作为应披露的重大事件,且未要求公司披露股份回购的具体细节,这很容易使管理者和大股东利用所掌握的信息谋取私利,侵害其他中小股东利益,危害公正的证券交易秩序,故应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环境信息披露是信息披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公司的社会责任理论为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我国应在证券法领域及早确立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在环境信息披露的对象方面,上市公司既要向政府提供环境信息,也应向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提供环境信息。在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上,为改变当前环境信息披露的无序状态,应通过法律文件规范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同时鼓励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环境信息。  相似文献   

9.
VAR方法作为一种风险测量方式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该方法已经成为金融监管当局有效的监管工具,用于银行内部控制和银行业绩评估,可以作为风险信息披露的重要手段,可以提升银行在公众中的形象,可以构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系统。我国金融机构的主体是国有商业银行,我国的金融风险也集中体现为银行业风险。因此,借鉴国际经验,选择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实际的置信度和目标区间,在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测量中引入VAR方法,对提高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维护我国的金融秩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资产证券化是当今世界资本市场新兴的一种资本融资方式。为了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信息披露十分重要。本文以传统信息披露理论为基础,着重探讨信贷资产证券化中银行信息披露义务与保密义务的冲突和协调,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资本充足率是衡量商业银行经营安全性和稳健性的重要指标,资本充足率监管已经成为各国审慎银行监管的核心。应用计量模型对我国15家城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管制的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资本充足率与资产收益率显著正相关,但与不良贷款率的负相关性并不显著,说明管制在降低银行风险方面的有效性不足。建议实行弹性资本充足率监管,完善银行业的信息披露制度,探索将外部监管转化为内部约束的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尤为严重,自愿性信息披露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手段。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建立我国商业银行的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标体系,以2009~2010年14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构建熵权系数测度模型,通过计算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数测度商业银行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研究发现,预测类信息对商业银行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最大,2009年商业银行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高于2010年,国有商业银行自愿性披露水平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3.
健全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对于我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强化对银行的市场约束,提高金融透明度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中存在不全面、不及时、不可靠以及不统一等问题所致的负外部性。经济法可以运用它的信息传递功能,构建有效标准体系、健全时限规则和完善监管制度来解决信息披露的负外部性,对于信息披露中外部性的救济,可以通过经济法中特有的公益经济诉讼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文章研究了中国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通过14家上市银行2007-2009年42份年报210个披露载体中对于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情况与上市银行经营业绩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五个载体中,公司治理结构,董事会报告,监事会报告中对于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与银行经营业绩的相关性不大,会计师事务所审核报告与银行经营业绩不具有相关性,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内控信息披露与银行经营业绩的解释能力较强,说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对内控缺陷有所披露的上市银行经营风险较低,经营业绩较好;在此基础上揭示了目前中国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美国爆发了以次贷危机为诱因的金融危机,导致了数十家商业银行相继破产、倒闭或者被收购,其中就包括拥有百年历史的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Inc)。有着雄厚实力的摩根大通(J P Morgan ChaseCo.)、花旗银行(Citibank,N.A)同样遭受了巨大损失。使美国经济遭遇了上世纪大萧条以来的巨大打击,且波及世界经济。与商业银行运营的的安全性、稳健性密切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与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个人金融业务作为现代商业银行业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业务成长性好、业务活动涉及范围广、业务风险相对较低以及经营收入相对稳定等特点,逐渐或已经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的重要利润来源。随着外资银行在更大范围进入中国市场,我国商业银行在个人金融业务领域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挑战。而以城市商业银行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小银行,竞争压力更是明显。文章从分析小银行发展个人金融业务的优劣势入手,提出了发展个人金融业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基于差异化的银行业归核化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息时代的开放背景下,同质化使银行同业间的竞争加剧,与信息化较为成熟的外资银行同台竞技获利空间大为缩小,甚至危及生存。从差异化视角分析,中国银行业的归核化发展战略,在实施中以合作竞争战略作有益补充;并以此克服功能同质化,塑造中国银行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8.
公司治理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我国14家上市银行2001年-2010年的年度数据,将我国上市银行分为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三类,将银行风险分为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建立面板模型,利用Eviews 6软件实证分析了公司治理对我国上市银行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高管薪酬与三类银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均呈负相关的关系,表明高管薪酬越高,银行风险越小;对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来说,股权集中度与银行信用风险负相关,表明股权集中度越高,信用风险越小;对于国有银行来说,股权集中度与银行风险正相关,表明股权集中度越高,银行风险越高;董事会规模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分析,也出现的相同的情况,对于股份制银行来说,董事会规模与市场风险负相关,表明董事会规模越大,市场风险越小;对于国有银行来说,董事会规模与市场风险正相关,表明董事会规模越大,市场风险越大;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来说,董事会规模与市场风险的关系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立法中尚无关于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高层次法律,只有一些行政规章,而且这些规章中还存在诸多不足。文章认为应废除有关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低层次立法,在《商业银行法》中用专章规定信息披露制度,并从法律适用标准、披露内容、披露程序、监管机构的职责和法律责任等方面对完善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立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实际,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监事会、激励与信息披露机制等方面剖析了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