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日本关于冰心的介绍──清纯的力量日本关西大学教授萩野修二我在《日本关于冰心的介绍之一(周作人的介绍)》文章中曾论述道,最初向日本介绍谢冰心作品的是周作人(1885—1967),而且周作人并非是由于冰心的作品在当时非常流行才介绍的,而是他感到冰心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博彦 《今日辽宁》2013,(2):82-85
刘文艳辽宁省北票市人,18岁开始发表作品,多年笔耕不辍,先后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文艺作品100多篇。1987年创作了文学传记《尹湛纳希传》,填补了尹湛纳希传记作品的空白;1995年出版了报告文学集《春风秋雨》;2010年出版了纪实散文集《爱的诉说》,此书入选为全国"农家书屋"工程的精品书籍,并获第五届"冰心散文奖"散文集奖和"辽宁省第三届散文创作丰收奖特等奖",  相似文献   

3.
关桂云 《社科纵横》2005,20(5):240-241
D.H劳伦斯这位被誉为现代意识的有力开拓者和表现者的“爱情教士”,在《儿子与情人》这部带有浓重自传色彩的作品中把爱描绘得淋漓尽致。通过几对恋人之间的爱,作者深刻地阐释了母子之间畸形的爱、“残缺的爱”并非真爱。在对男主人公保罗由一个优柔寡断的孩子转变成为性情刚毅的男子汉的历程的描写,充分的体现了劳伦斯对于爱的理解,也总结了劳伦斯早期的思想与感情。  相似文献   

4.
杨鸿雁 《生存》2020,(12):0205-0205
一直以来,我特别喜欢冰心的一句话——“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我将它作为我的座右铭,也是我班级管理的理念。但爱是各种各样的:没有底线的溺爱,众星拱月般的宠爱,深藏心中的挚爱……如果说,溺爱、宠爱能够给予对方以身体上的享受,那么严中有爱的师爱则能一点点地浸润心灵,给人无声的影响,为学生一生受用,也是实施教育行为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吴静 《社科纵横》2005,20(4):234-235
本文通过揭示《老人与海》这部作品中所描写的老人与孩子之间的爱以及老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论证了爱才是这部作品的真正主题,即只有通过爱这一主题才能进入到以往的诸多评论家对该作品主题的界定:一个真正的人如何在实际的失败中攫取精神上的胜利。本文旨在说明作品中的老人正是依赖于作品中所描写的种种的爱才能勇敢地面对失败,并且从中获得精神上的胜利。  相似文献   

6.
王钢 《日本研究》2003,(4):64-66
目前在中国的日本现代文学研究领域 ,川端研究仍是热点。近年来出版的专著与发表的论文不计其数。它们大多数或者围绕川端的具体作品进行分析 ,或者对其作品中的悲剧意识、死亡主题进行探讨 ,很少关注作品中表现的另一重大主题——爱。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理清脉络 ,并分析这一主题创作的主要原因。一  爱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 ,也是川端小说的主要内容之一。川端小说“爱”的主题流程大致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 ,展现纯洁的初恋之爱阶段 ;第二 ,描写爱与美的相知之爱阶段 ;第三 ,探讨爱与性、爱与道德阶段 ;第四 ,表现变态之爱阶段。  …  相似文献   

7.
白玉 《社科纵横》2003,18(5):52-53
劳伦斯是上世纪英国文坛上著名作家之一。本文从他的创作背景 ,创作倾向入手 ,分析《逾矩的罪人》的创作主题 ,以及其作品与色情文学的区别 ,指出“爱”是他自始至终所追求的目标和创作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论冰心新时期以来的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冰心从1919年开始发表作品到现在,已勤奋写作了近80年,这样的持恒和毅力令人敬佩。新时期以来,她以“生命从八十岁开始”的信心,创作了大量作品,就散文而言,有自传散文、哲理散文、梦思散文、随笔散文、杂感散文,就小说而言,有抒情小说、问题小说,形成了一个十分美丽灿烂的晚年创作景观。一、全力写知识分子题材全力写知识分子题材,这是评论冰心晚年创作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基本出发点。她一生都生活在知识分子群体中,这个群体是她扎根的土壤、“血统”的源头,从童年起,知识分子的生活环境始终滋润着、陶冶着她的心灵,她的生活与…  相似文献   

9.
孤独与爱,表面上看起来是无法融合的矛盾体,但在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世界里,孤独的人生、疏离的情愫,却始终纠合着爱的体会.卡森信奉爱是所有好作品的发生器,在她的作品中,我们随处可以看到爱的流动.但这种爱的投射却是如此脆弱,它映射出的是深及骨髓的孤独.结合作者生平经历,论文分析了卡森试图用一种诡谲、神秘、荒诞的方式表达出一个与爱同样永恒的人类主题——孤独,并且用爱的无能来印证人生孤独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浪漫爱"的兴起是一种现代性的文化现象,它与传统的瓦解、现代个人的出现相伴而生,是人性解放特别是人的感性解放的突出表征."浪漫爱"带有"以情求道"倾向,它追求的是爱的唯一性、永恒性和至善、至美性,它在现代成为一种人的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超出性爱本身,具有了超越凡俗的精神意义.清末民初言情小说的兴起可视为这种现代浪漫爱的滥觞,其中<红楼梦>和<茶花女>的相遇,为这种浪漫爱的兴起提供了极大的助力.清末民初言情小说中的唯情派继承了明清以来以情抗礼的文学传统并与西方浪漫主义爱情小说实现了对接;他们所表现的爱情具有超凡脱俗的乌托邦特性,本土禁欲主义道德与西方纯情、浪漫之爱与此结成了同盟,这是现代性初兴时期浪漫主义反世俗的"人的自我神化"倾向在中国文学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王灵玲 《学术交流》2006,14(7):169-171
爱是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永恒信念,陀斯妥耶夫斯基同意基督教教义,把爱视为道德规律的内容,并且呼唤人们要爱人类自身,爱上帝,全心全意地爱所有人。他坚信爱能拯救世界、爱能征服世界。从这个角度来说,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小说中人物的精神支柱就是道德化了的宗教,就是基于宗教之上的爱,他们的理想是人性复归后的黄金时代,是人人具有博爱情怀的时代。陀氏的拯救意识也就是在危难中寻求上帝、追求爱的信仰,来最终达到人类和谐。  相似文献   

1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双创"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为适应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我国应建立起由政府主管部门、企业、社会、家庭构成的四大保障主体和由"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双创"教育课程体系、转移转化平台、科研项目构成的四大基本要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共同推动"双创"教育完整体系,以推动高校"双创"教育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历史中的哲学总是做着一种"超历史"的"梦".西方传统哲学的这个特点构成了传统哲学的"爱智梦想".由"爱智梦想"塑造的西方形而上学史,反映了那种需要抽象永恒本质的"人的处境",是对人的非人的理解、对历史的非历史的抽象.它隐含着分裂人、瓦解人、失落人的"病症.历史地看待哲学的"爱智梦想",既要看到西方当代思想家在破除哲学的爱智梦想时的真实动机,又要以"哲学在历史中、人在历史中"的视野把握哲学和人的内在一体关系,并从这个"在之中"出发思考人的生命本质.  相似文献   

14.
周小娟 《社科纵横》2006,(11):181-182
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与基督教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试从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的形象解读入手,从其及其与简.爱和伯莎.梅森的关系发展中,说明基督教的犯戒、受惩罚和赎罪得救的道德现在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世雄 《社科纵横》2004,19(5):127-127
哲学是一门智慧之学 ,爱智之学 ,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悟性和对生命的思考 ,学哲学贵在“悟” ,哲学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6.
《阅江学刊》2012,(6):141+149-141
2012年10月3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和书报资料中心共同研制的《"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12年版)》名录发布,《阅江学刊》荣列其中。《"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评价系统是继北京大学《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之后的第四大核心期刊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小说"放置在传统目录学文类系统发展过程中,全面系统地梳理总结了"小说"与"杂家"之间的种种联系、区分及其流变,力求回归"小说"文类原有的文化语境来把握其非叙事类作品的文类规定性.  相似文献   

18.
论《呼啸山庄》中凯瑟琳和希克历之间的超人间的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啸山庄》是在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部作品,无论哪一类读者读了这一部小说,都会被作品中主人翁凯瑟琳和希克历之间狂风暴雨般的感情所惊讶,甚至觉得不可思议。本文通过对男女主人翁间的感情的深入剖析,把他们之间的感情定位于一种“超人间的爱”,从而使他们的爱从“不合情理”、回复到“合乎情理”,从读者“不可思议”到“可以理解”上。  相似文献   

19.
贾俊侠 《唐都学刊》2009,25(4):13-20
汉唐长安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王公贵族的集中地,饮食种类非常丰富;它位于中国的北方,饮食以面食当先;面食又以饼食体现,饼食又以蒸饼、汤饼、煎饼和烤饼等四大饼系为主,基本包括了主食、小吃、点心和糕点等品类,在汉唐饮食体系中具有极其突出的地域文化特点,至今仍是陕西饮食文化的特色.本文爬梳了各类史籍、饮食文献以及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所涉及的汉唐长安及其周边的饼食进行了重新归类,对四大饼系予以新的界定,目的是借对这些品类丰富的饮食现象论述,使大家更深层次地了解都城长安饮食文化的繁荣,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以及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追求与审美情趣.同时想通过揭示饼食制作方法和工艺程序,为我们今天面食文化发展及品类开发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余华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一个寓言,那么《在细雨中呼喊》就是余华带有一定温情,从一个儿童我的角度观察扭曲年代的情,对爱的极度敏感与渴望,完成了他对儿童现实生存状态的批判与反思,并借儿童之口发出了对爱的呼喊,也让我们再次呐喊:救救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