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百年前 ,严复着手翻译他的第一部西方逻辑著作———《穆勒名学》 ,其后他又翻译了另一部西方逻辑著作———《名学浅说》。严复醉心传播西方文化 ,以其译著《天演论》在中国学界名噪一时 ,然而在毕其一生翻译的八部西方名著中 ,竟有两部是逻辑学专著 ,为什么他在众多科学中对逻辑学格外垂青呢 ?逻辑学产生于两千多年前 ,我国以《墨经》为代表的古代逻辑思想 ,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逻辑学和古印度的因明学同称为古代三大逻辑传统。但令人惋惜的是 ,这一宝贵的文化传统没有得以继承发扬 ,秦汉以后 ,自“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始 ,踞于正统地…  相似文献   

2.
还名学和辩学以本来面目──评《名学与辩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清田教授主持的原国家教委“八五”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的研究成果《名学与辩学》一书,已由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11月出版。该书抓住中国逻辑史研究中的根本性问题,大胆探索,打破“据西释中”的传统名辩研究模式,提出了名、辩研究的新思路、新体系、新方法。该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的名学、辩学研究已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很长时期以来,在我国中国逻辑史界,“名学”、“辩学”、“名辩学”诸术语都被用来指称中国古代逻辑。但是,什么是名学、辩学、名辩学?它们又何以与西方的“逻辑”同义?这些“中国逻辑史”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3.
严复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在本世纪初,严复以敏锐的眼光翻译了西方政治、经济、法律、哲学、逻辑学等社会科学著作,向中国介绍了西方的学术思想,使广大的中国知识分子第一次真正打开了眼界。在严复翻译的八大名著中,其中有两本是属于逻辑学的,即《穆勒名学》和《名学浅说》。严复对西方逻辑学的输入,使这门学科得以在中国确立、发展,掀起了研究逻辑学的高潮。逻辑学的输入,促使当时的中国学术研究走上了科学的道路。逻辑学的输入,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近代化起了推动作用,一、严复对逻辑学的重视及原因在翻译《穆勒名学》和《名学…  相似文献   

4.
近代先秦名学研究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从冲突到融合过程的全息写照,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文化观念与哲学方法的重建,也是实现中西文化交流会通的一个重要媒介。先秦名学对内承接先秦哲学与文化,进而延伸至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对外与西方逻辑对接,进而触及到西方近代哲学与文化,成为连结中西文化的桥梁,也使西方近代文化向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成为可能,并影响到中国近现代哲学与文化的重建。  相似文献   

5.
《中西闻见录》在晚清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该书大量介绍了西方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促进了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同时也介绍了中国科学家在其传统科学上的贡献,让西方世界更多地了解了中国科学.《中西闻见录》是中西科学交流与传播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名学逻辑化研究范式中,多注重以“概念”释名。公孙龙的《坚白论》常被误读乃至曲解。公孙龙在《坚白论》中,以“假物取譬”的论说方式,深度揭示了“以通称随定形”的兼名合成法则,从新维度解读《坚白论》,对于恢复公孙龙名学原貌,重新审视公孙龙名学思想,客观评价公孙龙名学成就,极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约瑟质疑近代以来中国和西方文明在科学上产生巨大差距的原因.近代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导源干希腊时代的科学精神和逻辑理性,中国传统儒学虽使人文精神得到长足发展,但由于墨学以及其所包含的逻辑和科学精神的没落,对中国的文化体系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通过历史分析和文化诠释进行反思,一方面,可以思考墨学和现代哲学在中西文明会通基础上的"视域融合",进一步促进墨学的复兴;另一方面,有助于培育民族文化体系中的科学精神和逻辑理性.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进入中国的西方逻辑学,对中国社会特别是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影响.20世纪初期输入的西方逻辑就内容而言主要包括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西方逻辑输入后,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变革,并使这种变革进入哲学、史学、教育、科学等诸多领域,从而对中国文化乃至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起了一定作用.本文的有关研究,对我们正确认识逻辑学的价值、发挥该门科学的作用,以推进中国当前的新文化建设,无疑会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随着西学的东渐和诸子学的兴起 ,我国名学研究在近代得以复兴 ,近代名学研究者广用“据西释中”方法 ,形成了以西方逻辑诠释名学的研究范式 ,并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10.
公孙龙《白马论》是先秦名学思想的典籍。名学并非诡辩,也不等同于亚里士多德逻辑理论中的概念说,而是世界符号学文化的原生态之一。  相似文献   

11.
《名学浅说》代表了严复后期的逻辑思想。与前期相比,在该书中,严复在对于西方近代科学方法论奠基者的看法、术语"内籀"、"外籀"的使用情况、对于三段论格理论的看法以及对于理论检验问题与"公例"的性质的看法等方面上都有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严复身上有着对认知规范不断突破的自觉意识,一生钟情真理逻辑并有对之持续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国逻辑史的科学研究,是从胡适的《先秦名学史》和郭湛波的《先秦辩学史》开始的.但胡适的原著为英文,逮至1983年才有中译本与读者见面.郭湛波的著作也仅限于名、墨、荀部分资料的梳理.解放后,直至前几年关于先秦逻辑的断代史也仅有两部问世.新近出版的由孙中原同志所著的《中国逻辑史》(先秦),无疑地仍是这个领域研究中的新收获,新成果.由此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下几个特点或优点.  相似文献   

13.
章太炎对近代中国逻辑科学发展的重要贡献,不仅在于他结合中国古代的名辩思潮及其有关论著,阐发了一些具体的逻辑原理,而且,也许还更重要的是,在于他用西方逻辑、印度因明来参照解释《墨经》等中国古典逻辑著作的基本内容,从而自觉地、系统地进行了世界历史上三种古老的逻辑科学的对比分析和研究.本文就是试图对章太炎在这一方面的成就和贡献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一墨家逻辑学、印度因明和西方逻辑学是世界文化史上三个古老的民族(中国、印  相似文献   

14.
刘勰《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论中逻辑严整明晰的著作,但是它的逻辑不同于西方形而上学的逻辑。《辨骚》篇在全书中的重要地位显示出,中国传统文论不作形而上学的抽象论证的特色。其理论所阐释的,不是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逻辑关系,而是中国传统实践理性思维由技艺和操作环节体验的逻辑关系。这是一种实践理性。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把《辨骚》作为文学从广义文章向审美性的文学发展的典范树立起来,是中国文论对文学的文学性的一个重要认识。《辨骚》篇在《文心雕龙》中的突出地位,使得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逐步树立起诗骚并重的文学观念,并且以《离骚》和楚辞的文学性、审美性来阐释《诗经》的文学意义,开拓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逻辑学,是从西方移植而来的。在晚清西学东渐的大潮推动下,清末民初翻译来的西方逻辑学译本主要有两类:一是从英文直接翻译而来的译本,多将Logic译为辨学、名学、理则学;二是从日文翻译而来的日本学者编著的译本,多将Logic翻译为论理学。这些以“名学”“辨学”“理则学”“论理学”为译名的西方逻辑学译本的翻译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逻辑学开始发轫并成形。在译介西方传统逻辑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中国学者博采众长,编译出各种逻辑学讲义,以适合中国读者及清末新式学堂教学之用。随着晚清新式学堂的普遍建立,逻辑学以“论理学”或“名学”的名义,在新学制中占有一席之地,列入师范学校及高等学堂日常教学设置中。新式学堂课程日益完善,从西方移植来的逻辑学,亦随之在中国逐渐成长为一门独立的现代新学科。  相似文献   

16.
明末清初,东传科学过程中西方传教士出于抬高西方宗教、传播宗教福音的政治考量,翻译、出版了大量西方的科学著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名理探》等一批东传科学书籍被译介到中国,西方科学理性思想在国内展现了它的勃勃生机。这些译注虽然无一例外地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客观上促成了国人对西方科学理性思想的接触;带动了国内学界对挖掘以"名辩学"为基础的中国本土逻辑史研究的热潮;对当时传统儒者的思维起到了训练作用,增加了另一种新的思考问题的模式,并且丰富了中国儒学的内涵。从更广阔的领域来为"格物穷理之学"的发展提供思维的认识工具。客观上推动了清末民初以康有为为中心的向西方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向西方寻求治国良方的热潮,促进了以经世致用之学的"今文经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特别是十九世纪末和廿世纪初期,逻辑科学,主要是形式逻辑科学曾获得相对迅速的发展,一改中国历史上自秦汉以来,形式逻辑长期沉寂的局面。西方逻辑,主要是传统的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被系统地评介;印度因明,随着晚清佛学的盛行,也引起了一些学者的重视;中国古典逻辑,主要是墨家逻辑(或称墨辩逻辑),也结束了“汉晋以降,其学几绝,而书仅存。然治之者殊赻……”(孙诒让《墨子间诂》序)的境况,重新得到了发掘。而且,当时对这三种逻辑体系的研究,并不是孤立进行的。相  相似文献   

18.
<正> 爱因斯坦曾说过一段十分耐人寻味的话:“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德几何学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令人惊奇的倒是这些发现[在中国]全都做出来了.”(《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第574页)这段话之所以耐人寻味,其一是因为他正确地指出了逻辑对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他所说的作为西方科学发展基础的“两个伟大成就”,前指古代的演绎逻辑,后指近代的归纳逻辑(特别是探求因果联系的几种逻辑方法).其二是因为他还正确地指出了中国的贤哲在逻辑方面虽有不少发  相似文献   

19.
我国近代(1840—1949年)是中西文化交融的时代。伴随着西方科学文化的引进,传统逻辑系统输入我国并得到广泛传播。西方逻辑的渗透,不仅为人们印证、认识和评判中国古代逻辑思想提供了参照系,而且直接刺激和促成了近代学者对世界三支逻辑传统的对比分析。运用比较方法研究逻辑史是我国近代逻辑史研究的最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思维的象形、直觉特征非常明显,这种传统思维方式虽长于形象、长于直观,但思维的抽象化、逻辑化、理论化能力远不及西方,所以,借鉴西方思维方式的优长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进行优化整合,对于实现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现代创新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