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试论高校学报的思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校学报如其母体高校具有催发思想、传播思想的功能。思想性原本是高校学报的本质属性,其学术性并不能涵盖思想性。加强学报的思想性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亦对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提高办刊质量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哲学关于终极关怀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来,终极关怀问题受到人们的重视。终极关怀的问题也就是精神生活的最高追求,学术研究的最高目标的问题,确实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古典哲学中有些思想可以说是关于终极关怀的思考,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兹述其要。  相似文献   

3.
钟诚 《云梦学刊》2013,34(1):5-10
晚近以来在中国学术界兴起的"西方政治哲学热"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本国学术界中人文学与社会科学处于长期的分裂状态这一宏大背景,中国政治思想研究要想拓展自身的学术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就不能简单复制西方政治哲学的研究路径,必须在评价体系建设方面纳入上述大背景,认真思考人文学和社会科学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具体来说,中国政治思想领域的学术评价体系建设需要努力的方向应当是:首先,评价体系应多关注"问题导向"型的研究。其次,评价体系自身需要具有国际视野且不断完善;应持续地反思并修订已有的标准和规则;应多关注研究问题的原创性和深刻性,而不只是以研究方法和技术是否成熟作为唯一衡量标准;同时,要强调和重视"细读经典文本"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的经典阐释谱系中,"实事求是"之理念虽不是发端于乾嘉学派,但必须承认的是,只有到了乾嘉汉学家这里,才真正成为主流话语。而"实事求是"之"是",作为汉学家的阐释目标,主要就是致力于还原经书之原文与原意。通过对思想与思想性、求古与求是、求是与求用、求虚与求实等问题的分析,可知汉学家的这一目标实际上并未达成。  相似文献   

5.
当前,虽然客观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呈现出从狭义向广义拓展深化的趋势,但中国化仍在一定范围内仅仅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发展的一种倾向。这种表浅的认识背后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所谓宿命问题,即学术性、思想性、实践性、政治性之间的多重矛盾关系。倾向论矮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意义和价值,中国化所承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和价值只能在实践的生成运动中才能得以敞开。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传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传统蕴含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和思想进程之中。应该立足于当代中国实践及其问题,深刻阐发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意义和价值,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范式,成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普遍认同和遵循的研究规范。  相似文献   

6.
提升生活与实践经验,需要以强化学术为前提。以理论本身的内在逻辑和问题指向作为基本的学术事实,不能随意根据实践的不同要求而加以改变或忽略。生活、实践会激发问题,也会遮蔽和掩盖问题,所以需要对生活、实践保持一定的批判性距离。开拓国际化视野,也是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关键之一。它有两个要求:重视文本,必须连带着重视文本的原始语言;学术研究必须以了解国外同行已有成果为基础。最后,学术研究还必须自觉调整言说对象(对话者),把面向民众的普及性写作、面向学生的一般性写作和面向专家的学术性写作自觉区别开来,更多对准学术性写作。  相似文献   

7.
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一样,马克思的现代化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的中国化。在学术研究中,存在重"马克思哲学思想"而轻"马克思现代化思想",重"马克思哲学思想中国化"而轻"马克思现代化思想中国化"的思维偏向。马克思现代化思想显性化的合理性,源自于应然性上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的强势实相和实然性上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的弱势位相之间的失称与错位。基于西方情境和中国情境,以复杂性科学为分析工具,重读、复原、走近、思考、对话、推进马克思,是弥合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的应然性和实然性之间鸿沟的尝试,也有助于体现和强化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整体性和在现实中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8.
张蓬 《河北学刊》2012,32(3):144-148
近年来,在中国哲学界出现了"中国哲学"是否合法的疑问,此问题的背后可能缘于依什么样的思考框架来治中国思想作为历史的学问的问题。治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作为历史的学问,学术界有多种做法,如思想史、文化史、学术史、哲学史等。本文以钱穆与冯友兰在这个问题上的见解及其择取根据为例,以期窥探近代以来中国学术的因缘、问题、轴心、轨迹。钱穆不主张以分科之学特别是"哲学"来梳理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精神作为历史的学问;而冯友兰则是以西方"哲学"的框架来重新清理中国传统思想学术的重要代表,其所著之"三史"、"六书",就是以"哲学"史的框架叙述传统,以"新理学"的框架开新。在对钱、冯二位先生的学术乃至哲学观的比较中,我们似乎可以体会到近代以来中国思想学术生长发展的问题与特点。  相似文献   

9.
<正>《理论与现代化》为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天津市一级期刊。大16开(国际开型)、128页、双月刊,单月20日出刊。《理论与现代化》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服务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学科建设。本刊紧密围绕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以现代化研究为重点,开展基础理论和应用对策研究,体现学术性、时代性和探索性的特点,全面反映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及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10.
哲学的思想生产或创造与哲学的历史发生犹一体之两面,不可分割。现代中国哲学研究所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哲学思想的生产与学术研究的两歧。思想理论界流行的各种理论学说,多属从外面直接拿来,而未能上接民族文化之慧命;传统的思想学术文化则仅被理解为过去时态意义上的知识和资料,不能参与当代思想的创造进程。在中国哲学思想史上,思想的创造与经史的研究并非分为两撅。经由经典及其意义的重建以实现思想的转变,成为中国哲学思想生产和立言的基本方式。中国需要属于自己的当代思想和哲学理论。以学者个体自身学术宗旨的差异多元性构成为出发点,接续中国传统重建经典及其意义系统的思想生产和立言方式,使经典和哲学思想史的学术研究真正参与当下思想创造的进程,在此基础上真实展开与其它文明传统的思想对话,那属于自己的当代中国的哲学系统和思想世界才能逐步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学术界有一个特殊现象,即在西方学界思想史研究渐渐衰落时,在中国,思想史研究却仍然充满活力,这是由于中国的特殊背景使然,它也呈现了近年来中国学术的趋向。回顾这些年来有关中国思想史研究的种种争论,需要进一步讨论的是,什么才是"中国的"思想史,而不是"日本的"或者"欧洲的"思想史?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到各个文化区域的思想与历史的差异,涉及到各个文化区域的政治、宗教、社会环境的差异,更涉及到的是,如果试图确立思想史研究的"中国性",必须思考这一思想史研究能否在历史讨论中保持对中国现实的针对性,能否在对传统观念的梳理中回应当下中国的思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小平 《兰州学刊》2006,(5):75-78,91
史铁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以思想性著称的作家,其作品充满着对人生的诸多思考。这些思考都与“残疾”这一主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论文力图在细读作者全部作品的基础上,对此一主题进行细致的梳理,从而为准确把握史铁生的作品及其思想发展脉络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是一个西方主导的世界.在西方主导的世界上如何进行中国思考,是中国学术研究、特别是政治哲学研究的重大问题.站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历史高度上,基于对中国方位的历史与逻辑的梳理和把握,对中国意识、中国思考、中国视角进行政治哲学的诠释,提出在西方主导的世界上进行中国的政治哲学思考的理论框架和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张作成 《理论界》2015,(3):83-86
与"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个命题一样,"重演思想"同样表达了柯林武德的历史知识观。在思想来源上,柯林武德的"重演思想"在维柯"重演"观念基础上实现了由思考历史本体规律到探讨历史认识性质的重心转移,继承了狄尔泰的"体验论"与克罗齐的"差异辩证法"。在命题内涵上,"重演思想"从理性与情感、个人与集体两个维度回答了柯林武德提出的"历史知识何以可能的?"问题。在学术评价上,"重演思想"强调价值判断对历史认知的重要性,体现了柯林武德对实证主义传统的超越;强调历史知识的思想性或目的性,也体现了他在历史认识层面忽略客观物质因素制约的唯心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社会科学论坛>在学术评论、学术创新方面发表了一些有影响的包括对社会焦点问题深层次思考的文章,引起了全国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关注.我们讨论<论坛>的提升和扩大影响,首先要根据我国的"刊情"和<论坛>的实情对于刊物的定位进行利弊权衡.目前<论坛>学术·思想·文化三块是保持不变还是向学术性方向靠拢或者兼及学术与普及,这是需要审慎考虑的问题,对此我没有调查,只是希望解决好再定位问题,这样就可能扩大<论坛>的生存空间、稳定和扩大读者群与作者群,我倾向于无论怎样的定位都需要在提高学术品位上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小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它有一定的社会批判作用,更有深厚的思想价值.长期以来,中国文学评论界总是过高地强调其作品的政治色彩,而忽略了它的思想价值,或者说用过高的政治性遮蔽了思想性、文学性.本文认为改造国民性的"立人"思想是鲁迅思想的核心,通过鲁迅的小说从民众、农民、知识分子、革命者多个层面上分析,以及对《祝福》《孔乙己》和《药》等三篇代表性小说从多层次、多角度、互补性审视,从国民性的表现与思考这一角度对鲁迅小说的思想内涵作了新的审视.  相似文献   

17.
现代中国文学家从直接的生存感受与迫切的精神需要出发,对形而上的人类本质问题、人类存在的终极问题,以及人性的渊源等领域进行了深层探究与持久询问,从而形成了现代中国文学的一种重要的精神传统.他们主要对"人"的本质问题与"人"的超越性精神追求问题进行了集中思考,提出了现代中国独特的人学命题,这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思想".他们原创性的思想成果具有深广的现实思想意义,成为民族精神发展中的重要积累,对民族精神的成长以及民族精神境界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各位同学、老师、朋友,大家好! 谢谢胡平先生的热情介绍,我当不起"思想家"的称号,只是辛辛苦苦、认认真真做一些当代中国社会思想的研究工作.我觉得,在座的诸位和我一样,都很关注当前中国的社会问题、现实问题,所谓"社会思想",就是站在不同立场上对这些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表达.  相似文献   

19.
蔡美彪在《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1期著文指出,学术性书评应该是学术研究的成果。学术性书评的目的在于提高学术水平,推进学术研究的发展。这样的书评,其作者至少应做到以下三条:第一,必须对所评论的书作过深入的研究,从头到尾,反复阅读;第二,本人对所评书的研究对象也作过一定的研究,或至少有所涉猎;第三,应该熟悉同一领域的其他研究成果(包括中国的和外国的),这样才能对所评书的成就和不足加以客观的评论。因此,学术性书评的写作本身就是一件严肃认真的研究工作,决不是轻而易举的。对一部书,可以做全面的评介,也可…  相似文献   

20.
刘起林 《湖南社会科学》2009,(3):I0001-I0001
学术研究的"三无"境界并无所本,实乃本人心血来潮的自创之语.具体说来,就是在学术积累异常丰厚、学科体制异常发达的当今时代,我们需要确立一种"思想无禁区、理论无权威、学术无顶峰"的主体精神,来建构学术的研究与对话境界,才有可能穿越种种知识和时势的拘囿与局限,把握住为学的精义,使研究不致陷于落入窠臼、知识叠加的低创造性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