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我国学界存在着学术论文抄袭、剽窃等行为,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已引起世界关注。认清学术不端的危害,探讨治理学术不端的策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术不端违背学术道德、败坏学风,影响了学术的繁荣与发展;学术不端使学术研究失去创新动力、浪费学术资源,违背了法治原则。治理学术不端,学术期刊应当负起道德责任、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并坚持预防和追罚相结合原则,建立学术信用信息制度,以共同遏制这种行为,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科技期刊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期刊应在防范学术不端行为中有所作为,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对于编辑而言,应不断提高自己的"德"与"能","德"是编辑人员防范和发现学术不端行为的动力和主观条件,"能"是编辑人员发现学术不端行为的客观条件和必要条件;二是对于编辑部而言,应健全编辑部内部管理制度,并不断完善审稿制度,建立针对作者的学术不端行为惩治机制;三是科学运用中国知网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学术不端事件层出不穷,各大媒体旋即刮起了一股关于学术抄袭事件的报道及评论之飓风,社会各界对屡屡曝光的学术抄袭事件的关注和讨论也呈增温趋势。面对愈演愈烈的学术不端行为,作为科研人员研究成果进入社会并取得社会反馈重要渠道的学术期刊应负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呢?笔者从学术不端是不是学术期刊版面费惹的祸;学术不端是不是学术期刊阵营分化所致;学术期刊能否承担起遏制学术不端的重任;面对学术不端,学术期刊何去何从等四个方面对学术期刊面对学术不端如何作为的问题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思考,旨在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学术期刊界乃至社会各界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彭娜  黄文 《天府新论》2005,(Z1):238-239
商品经济催生了票据及其相关制度,票据变造作为副产物,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必须加以规制.根据票据制度中票据行为的抽象性、文义性、独立性三大原则,可确定票据变造责任分配的指导原则,并由此分析票据变造人、变造前签章人、变造后签章人、其他签章人、付款人或代理付款人分别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学术不端现象不断滋生蔓延,不仅破坏了我国的科研环境和科研人员的整体形象,而且也影响了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和科研机构近年来制定了防治学术不端行为的部门规章和相关处理办法,但是,这些规章或办法并没有达到其应有的防治效果,学术不端现象仍屡禁不绝.为此,有必要从行政法律的角度强化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规制,实现学术道德和学术法治的双重规制.  相似文献   

6.
重新界定了学术不端的含义,认为学术不端是学术工作者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实施造假、剽窃以及滥用职权等违反学术道德和相关法律而应当受到道德谴责、行政处罚或法律惩处的行为。以此为理论基点,探讨了高校学术不端的表现形式和评价指标体系,为学术不端的确认提供了评价依据。并就建立健全学术不端评价的领导体制及工作机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建立学术不端事件的反馈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营建宽松的学术环境,加大对研究生的培养力度。  相似文献   

8.
面对民事法律、行政法律保护力度的不足,刑法对网络空间中个人信息的保护作用日益受到立法者重视。合理设置个人信息保护之刑法规范的前提是准确界定个人信息。从实质内涵上分析,个人信息应具有真实性、可识别性、载体性和价值性;从司法认定的角度看,个人信息还应具备关联性和目的性。刑法对侵犯个人信息行为的惩治体现了对公共安全的保护,因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法益具有公共安全性。为强化网络空间中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应当完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刑法规定,在客观方面增加非法利用行为、明确主管人员的替代者责任以及网络信息控制者的不作为责任等,并且对影响定罪量刑的因素进行调整,真正实现量刑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学术期刊的神圣职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术不端行为是涉及学术领域的,违反基本学术规范、违背学术道德的行为。其在学术期刊中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抄袭剽窃;一稿多投、一稿多发;学术成果低水平重复;虚假注释、不实参考文献。学术不端行为在学术期刊中之所以大量存在,既有社会以及个人原因,也有缺乏有效惩戒措施的因素,更有学术期刊自身的问题。学术期刊必须主动采取积极的措施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把好学术关,当好守门人;加强自律,坚守职业道德;培养学术素质,提高鉴别力;树立责任意识,当好监查人;开放办刊,加强对外沟通与交流。  相似文献   

10.
获得一定数量和档次的科研项目,并创造相应的学术成果,既是科研人员晋级、晋职和绩效考核的硬性指标,也是其提高学术地位和学术声誉的重要台阶.近年来,由于一些科研人员科研诚信缺失,加之现行的科研管理制度和相应的行政法律法规监督效果有限,学术不端行为初露端倪,并呈现不断滋生蔓延的趋势.一些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不仅破坏了正常的科研秩序,败坏了科研队伍的整体形象和声誉,而且还阻碍了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原动力.为此,有必要在刑法中增设学术欺诈罪,实现学术不端行为的立体监控.  相似文献   

11.
公司社会责任是与公司经济责任相对的概念,公司慈善责任是公司社会责任的最高阶段。公司慈善责任的承担有助于公司目的的实现,其本质仍是公司的利己行为,但客观上对社会有利。公司慈善行为应具有一定的限度,应注意维持股东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平衡。我国公司法未明确规定慈善责任,有必要通过立法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严正声明     
<正>经核实,中共贵州省委党校理论研究所教授伍小涛《隐而不显:马克思主义的身体观》(《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一文,因一稿多投导致重复发表,属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此文刊发前,责任编辑曾与作者联系,伍小涛教授声称此文未投他刊,保证未在他刊发表。出现这种情况,作者应负完全责任。  相似文献   

13.
侵权责任一般条款是指在侵权法中居于统领地位、具有高度抽象性,并可作为独立的、最终的侵权请求权基础而存在的民事法律规范.我国《侵权责任法》第6条第一款为侵权责任一般条款.《侵权责任法》第2条、第69条不是侵权责任一般条款.法官应采取类推适用过错推定的方式而非扩大《侵权责任法》第69条适用范围的方式弥补我国侵权责任一般条款规定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14.
缔约过失责任是不同于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的一种独立的法律责任,缔约中的故意侵权责任本身不属于缔约过失责任范畴,缔约过失责任人必须是以订立合同为根本目的,而不是以订立合同为手段以侵害相对人利益,缔约过失责任人的缔约过失既不是违约行为,也不是侵权行为,其应承担的缔约过失责任是一种独特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环境侵权行为有别于一般侵权行为.我国环境侵权证明责任分配应该遵循公平正义原则,实现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受害人主要应承担侵害行为、损害结果和两者之间存在一般因果关系的证明责任.加害人主要应承担因果关系以及免责事由方面的证明责任.  相似文献   

16.
赵小鸣 《东岳论丛》2003,(3):120-122
由于无效法律行为不是民法上的法律事实 ,可撤销法律行为和效力待定的法律行为不是独立的法律事实 ,其有转化为有效法律行为或无效法律行为之可能 ,所以不能把这三种行为作为法律行为 ,因而认为民事法律行为仅是表意行为是错误的。由于可撤销法律行为和效力待定的法律行为的存在 ,从而持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之说失之准确 ,笔者认为应确立民事法律行为是依法行为的观念。  相似文献   

17.
学术不端行为是近年被各界普遍关注的行为,它主要是指存在于学术界和学术研究活动中的弄虚作假、剽窃抄袭或者其他违背科学精神和道德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我国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应包括证明责任与推进责任。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的证明由被告承担证明责任,在诉讼中不能转移。对行政诉讼程序的有关事实的证明依具体情况由原告或者被告承担推进责任,推进责任在诉讼中可能随着当事人提供证据的充足程度而在双方当事人之间转移。  相似文献   

19.
准确地确立科技事故的责任主体及其责任范围,是有效规范科技行为的先决条件。依据约纳斯“责任原理”中“责任—力量”相关原则,科技产品使用者构成科技事故“第一”责任主体。科技研发者具有选择从事研发行为的“力量”,构成科技事故“第二”责任主体,应该在产品研发前、产品使用中和事故发生后三个不同阶段,承担起与自身力量相应的责任。由于技术的自主性、事故的不可避免性等原因,使得科技产品具有不受人类行动者控制的力量,赋予其“第三”责任主体地位应是较为合理的选择,也有利于从源头预防和解决科技事故伦理难题。  相似文献   

20.
科学家的责任是学术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科学家恪守学术责任,探索真理,为社会增加客观知识系统,致使科学事业兴旺发达;科学家承担社会责任,审慎确定科学研究方向、研究手段和合理应用科学,以保证科学健康发展。科学家的责任推动科学不断地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